上網一查,BC其人也,果真專演才智超人。福爾摩斯就不用說了,還演過霍金。連圖靈也是他囊中物。可我一想這些才智超人就覺得好笑:如果他們死而復生或者由虛入實,都戴上3D鏡進了IMAX廳,你說他們會怎樣評價STID?

我猜福爾摩斯會說:我看不到邏輯。霍金會說:我看不到宇宙。而圖靈會說:我看不到人工智能----進取號用了那麼多人類冗員替代電腦和機器人這實在太落伍太不進取啦。

這時另一位才智超人Khan按捺不住了:圖靈你起碼看到了同志,照葉問的三段論算是見了自己,我連自己都看不見,暗黑一片啊!

以上是福爾摩斯、霍金、圖靈和Khan的發言(他們除了搞笑別無可說)。不是我的意見(當然也不是BC的)。下面才是。

本人對台灣文化比較熟悉。台灣傳統戲劇有所謂歌仔戲,其中一種獨門流派名叫「胡撇仔」,據說是從Opera的日語發音轉折而來。胡撇這詞大致等同北方話所謂胡掄(但不保證對),不過它是一種很熱鬧歡樂的胡掄,浮誇雜湊是天性。話說回來本片其實也就是一種胡撇仔,太空胡撇仔,學名就是太空歌劇。我見網友fomalhaut的影評說看完本片要向太空歌劇告別了,其說雖有理致但我看真相剛好相反。不必告別,根本是久別重逢,本片是很傳統的太空歌劇。

太空歌劇其實起源甚早,人類登月前幾十年、甚至二戰之前就有它了。否則哪來那些可笑的行動電話和死光槍跟圓領衫,更別提那些整容整成核桃仁的外星人龍套了,怎麼看都是老古董啊。太空歌劇的起源和人類探索宇宙的美夢也看不出有什麼直接關係,我看和人類逃避現實的迷夢還關係近點。等到人類嚴肅起來真心探索宇宙之後,反倒壓抑了太空歌劇亂撇胡掄的天性,逼它改頭換面成新文類了。

那麼究竟我說的傳統太空歌劇是神馬東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本很集中表現也很集中諷刺太空歌劇浮誇特點的小說來看:What Mad Universe (1950)。科幻小說雜誌的編輯,我尤其建議你們趕快找人中譯出來,這書太精彩了,肯定賣,中譯本的腰封上可以告訴讀者看了這書至少能知道關於STID的五件掌故:

1. 比基尼永遠是金髮美女太空人的標準制服,不露它一下就談不上太空歌劇。

2. 太空歌劇的酒吧裡一定要有核桃臉章魚腿的外星人做熟客或酒保。

3. Warp drive不是宅男科學家不小心從小狗身上實驗出來的。它是宅男科學家不小心從老婆warp warp絞著線的縫衣機裡瞎碰出來的。

4. 平行宇宙在一甲子之前就是太空歌劇惡搞別人顛覆自己的一種非常華麗的敘事伎倆。

5. 在量子世界無窮量數的平行宇宙裡你總能找到那個主角再怎麼腦殘也死不了、反派再怎麼聰明也突然腦殘的唯一真愛宇宙用來上演你最喜歡的再怎麼宏大或說浮腫也不為過的太空歌劇(帕瓦羅蒂的九轉高音C~~~加上康伯巴奇的連環低音炮++++)。

太空歌劇是生太早了。當年要把它拍成電影,哪有特效和3D?連模型都做不像,弄個死光或人員傳送還得往膠片上拿螢光筆亂塗。外星人就得戴著超厚的乳膠頭套(或披頭四頭套),外星荒原都擺著超侉的紙糊假山(或紙糊飛船)。因為太假了而觀眾又不全是傻蛋,所以只好找來玄理撐場面。平行宇宙、時空穿越這些花招就是因為這原因才被似是而非的拉來震懾觀眾,唬得人家一愣一愣的能把頭套和假山全忘了。但這根本不是太空歌劇電影原應展現的本來面目,就像Spock本不該戴頭套粘貓耳那是一個道理。是直到今天特效3D都有了瞄頭之後太空歌劇才真正迎來了它遲到過久的春天:胡撇的故事就得靠誇張的媒介來呈現。

所以我大膽預測:太空歌劇,這種在福爾摩斯眼裡邏輯混亂、在霍金眼裡飛越物理、在圖靈眼裡落伍不堪但又激情無限,在Khan眼裡全靠耍個性和碰運氣混世的文體,它的電影未來可是一片大好。雖說它的時間曾經一度暫停,但現已重新啟動了不是?套一句曾經被Asimov在1949年銀河帝國前前傳Pebble in the Sky裡頭引述作為結尾的詩句:

Grow old along with me,
The best is yet to be.

咱們走著瞧吧!

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Star Trek Into Darkness(2013)

又名:星际迷航12:驶入黑暗 / 星际旅行12:进入黑暗 / 星空奇遇记12:黑域时空(港) / 星际争霸战12:暗黑无界(台) / 星舰奇航记12 / 星舰迷航记12 / Star Trek: Into Darkness / Star Trek XII / Star Trek 12

上映日期:2013-05-28(中国大陆) / 2013-05-16(美国)片长:132分钟

主演:克里斯·派恩 扎克瑞·昆图 佐伊·索尔达娜 本尼迪克特·康伯 

导演:J·J·艾布拉姆斯 编剧:艾里克斯·库兹曼 Alex Kurtzman/达蒙·林德洛夫 Damon Lindelof/罗伯托·奥奇 Roberto Orci

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的影评

孤狼
孤狼 •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