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某一種追憶的目的,我連續看了一周的《最好的我們》(章笛沙,2019)。有的時候,喜歡一部電影是因為理性的分析,諸如導演的人文關懷、電影的運鏡技巧及其先鋒實驗性的開創意義;而有的時候喜歡一部電影,則是因為感性的共鳴。《最好的我們》作為一部票房收穫了4億的商業片,可能不太值得用一篇理性的影評去進行剖析,但由此而生出的內心情感卻可以藉此機會而抒發一下子。

電影鏡頭語言简析

電影的始鏡頭是耿耿在橋上奔跑,與結尾赴約晚秋高低形成遙相呼應;畫外音是其自我介紹,也即本片的第一句台詞。隨後是歷史事件所引入的時光回轉,來到敘事起點——2008年,耿耿中考的那一年。由此,男女主人公在高中第一次相見。耿耿出現在學校門口的鏡頭,導演選擇了使用一個其腳部的特寫和俯拍下降的運動鏡頭結合的蒙太奇,由此表達出女主人公的平凡,使得大眾觀眾產生代入感——我相信很多人在觀看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將自己代入電影之中,在頭腦中回溯著自己的高中時代……

然後故事的場景轉換到了教室。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畫面中,余淮是處在三個女演員後方的,但上一個場景很明顯地告訴了我們,耿耿被簡單拖著迅速離開去見新朋友,以至於耿耿沒有時機去理會余淮伸出的握手,按理來說,余淮應該比她們更晚到教室,可下一個場景,簡單剛把耿耿介紹給β,余淮就出現了,這自然有點不合邏輯情理。當然,在電影院觀看的大眾或許難以發現這些細枝末節——畢竟,揚揚也是在看第四遍的時候方注意到這一點的。總體來講,余淮的鏡頭位置並不起眼。

隨後是學生時代故事的敘述,儘管跟我們每個人所經歷過的高中時代並不完全重疊,但亦未失真。然後場景轉換到了“2018年,武漢”;應該說,一般的文藝片導演,有的不會在這種明顯的地方使用字幕,譬如畢贛,因為顯然地、這裡的演員裝束已經具備了顯性的改變,所以導演可非多此一舉。與此同時,作為一部商業片,如此明顯的提醒卻又有利於實現及時的觀眾共鳴,尤其是武漢周邊的觀影者——甚至我這個武漢長江上游的宜賓的觀看者也因為長江的緣故而產生了幾分接近性。所以在此,導演選擇使用字幕的手段,其動機是合理的。——由此,電影敘事實現了非線性的跳躍,畢業7年後的耿耿終於回到了武漢,跟老朋友相聚,而此時的簡單也在車上同時告訴了耿耿和觀眾:“余淮回來了!”眾所周知,對於這部電影,“耿耿於懷”這個成語是很重要的表意點(point)之一,其意思被字幕解釋為“銘記心中”(take to the heart)。翻一翻導演章笛沙的以往作品(據豆瓣),可以看到導演的編劇身份很明顯,其在多年以前完成過《心花路放》(寧浩,2014)等電影作品的編劇職能。所以,在商業片中嘗試著敘事的更多可能,也是這位編劇出身的導演所致力於追求的,我猜測。

跟著耿耿舉起的老相機鏡頭,我們又回到了耿耿余淮的高中時代。有的彈幕(據騰訊視頻)在這裡指出,閒置了很久的相機應該沒電纔對啊,我個人覺得這份質疑有一定的道理。但或許是導演為了敘事的連貫性吧,他潛意識地忽略了這一點“真實”,由此亦可以看出章笛沙作為一個導演,在細節掌控方面,還有有待加強的環節。應該說,揚揚個人覺得,一個高中時代在校園裡瘋狂攝影的女生,總是那麼可愛,何況何藍逗西瓜皮的粧束真的很有可愛女子高中生的味道。有的彈幕(據同上)表示對於女主角顏值的質疑以及上升到對於劇組選角導演的質疑,在此我用另一則彈幕進行回應:說女主不好看的自己先去照一照鏡子。很多時候觀望者就是這個樣子,站著說話不腰疼。

在攝影方面,電影通篇主要都是蒙太奇方式,較少使用長鏡頭(“唯一的”一個應該是耿耿在晚秋高低那一次的攝影)。同時,導演在影片開端使用了漫畫放映的手段——以代替一般文藝片所常用的真實新聞影像的方式——顯得很有大眾(包括我)青春氣息。電影多處使用了攝像(影)機主觀鏡頭,即耿耿同簡單、同余淮合影拍大頭貼,以及電影末尾在濱江烤攤處觀看的那一段晚秋高低的回憶片。這些對於一部商業片來講,都是可圈可點的,因之並沒有造成觀眾的觀影困難。

直到最後,余淮所面臨的生活困境方被展示出來。電影由此到達了情節的高潮部分。整部電影,通過女主角的第一人稱視角,回憶的自己高中時代同同桌以及其他好友的青澀年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追憶入口,由此,我們緬懷自己以往的同桌(很遺憾,揚揚的同桌從初中開始就一直是男的……),過逝的高中歲月。在記憶的深處,總有一處細節能夠打動於你;我想,對我來講,這個細節就是那樣子一個存在於幻想之中的女神形象吧。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值得期待的愛情。這種事,往往發生在青春。當然,畢業之後你也要心存幻想。畢竟牠跟年齡並不是絕對的關係。青春之所以美好,就在於那時候的我們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相對較小罷了。彈幕(據同上)上有的人說“沒讀過高中不懂”——誠然,耿耿余淮這種樸實的情愫,或許更多地經歷過普高的人方懂,而且往往需要那些同同桌擁有深厚感情的人……

電影中我關注的一些小細節

最後再來說一說電影中,我所看到的一些小細節。首先是何藍逗的演技。我先聲明,這是自己所觀看的她的第一部作品,所以或許不能進行其個人的縱向之比較。但就這部作品而言,我覺得她飾演出了一個高中女生的精氣神以及風韻,她的一顰一簇,一個個微小的肢體動作,無不透露著一個普通高中女生在喜歡的男孩子面前的小小情愫,借用一句戲劇中常常使用到的評價語就是,她把耿耿這個角色“演活了”——這裡至少是我和導演心目中的耿耿之形象。至於男主角陳飛宇,我不多說,畢竟我喜歡的是女生。

其次是電影中恍兮惚兮的北野武色彩。余淮送自行車鑰匙丟了的耿耿上公車,是硬切後接上的上一個鏡頭。上一個鏡頭是耿耿因余淮口稱送自己回家而興奮激動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下一個鏡頭就立馬切到了上公車的那一幕。應該說這種前後對比反差蒙太奇,北野武也經常用,很有戲劇性,忍不住惹人捧腹大笑一番。

還有台詞上的重複銜接。在上邊提到了公車那一場戲中,余淮追上後,耿耿請求師傅“停一下車”,師傅停了車,罵了一句“你有病吧”,緊接著耿耿把這句話送給了余淮:“你有病吧”。家長會後體育館那一場戲,耿耿悶悶地向前走,不小心撞到了正在打籃球的男生,男生質問了她一句“你幹嘛呀”,隨後余淮使用這句話質詢耿耿“幹嘛呢”。應該說,這種一方面是情節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則是演員台詞的重複,很具有編劇色彩,因之帶有很強的戲劇性。我想,這一段也或多或少反映出了兼是導演的編劇身份。

最後再來說一說這部電影的一些小細節的缺憾。上面已經提到過一個余淮空間轉化的失真性了。在上述體育館質疑之後的一個場景,余淮同耿耿一起,在雨中互相理解,這時候余淮的頭髮已經濕成一片了,而耿耿的頭髮還是乾乾的,這一段的蒙太奇拼接導演顯然有失偏頗。七年後,也即電影的落幅處,耿耿和余淮來到了他們倆一起所種植的樹木前,而這時候的樹木,一方面是“七年纔長那麼一點”,另一方面則是耿耿七年前刻下的字,如今居然沒有造成因樹木生長而產生了“破殼”,顯然,這是不符合生物學邏輯的。還有汪蘇瀧電台表述的時間跟實際上國慶表演的時間的衝突性。後面幾個BUG,都是彈幕(據同上)君啟發我注意的,在此表示感謝——有時候,彈幕的確可以帶領我們發現自己所忽略的電影之中疏忽的地方。

有趣的是,七年同學會後余淮再度背耿耿回家時,耿耿的鞋沒了。我不知道導演試圖通過此來表達什麼,因為他在電影中沒有交代,但是很明顯地,在這裡,可以看到攝影師有很主觀地在規避這一個瑕疵。

最好的回憶,都在電影裡!

青春,青春……搖滾詩人伍佰為此寫了一首《斷腸詩》(《樹枝孤鳥》,1996)。而像多年前的《青春派》《李雷和韓梅梅》,都是學生時代的影片。可以說,青春也是當前電影工業的一個重要創作題材。我個人覺得,電影《最好的我們》敘述出了自己獨特的故事,因此,這可以算作是一部不錯的商業青春片。

或許,彼時的我在電影院的話,也會在某個場景處,落下熱淚吧?

一隻特立獨行的羊書寫

辛丑年二月份初玖日子


最好的我们(2019)

又名:最好的我们电影版 / My Best Summer

上映日期:2019-06-06(中国大陆)片长:110分钟

主演:陈飞宇 何蓝逗 惠英红 陶慧敏 汪苏泷 董力 蒋紫嫣 周楚濋 

导演:章笛沙 编剧:章笛沙 Disha Zhang/黄斌 Bin Huang/黄墨奇

最好的我们的影评

别遇
别遇 •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