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完The night of,HBO出品确属精品。整个剧八集,看的时候,就不觉得这是部美剧,而是部纪录片。

首先,整部剧是上帝视角,平铺直叙,冷静克制,这跟整部剧是描述美国刑事司法审判过程有关。传统剧集在描述谋杀案时,往往遵循着迅速的大配乐+警笛声+救护车声,两秒晃过,紧接着就是紧张的侦破活动。可实际的命案现场,就是The night of展现的那样。少不经事的Naz在一夜狂欢后,醒来发现昨晚和他一起狂欢的女人被人杀了,看到她赤身裸体充满刀痕的尸体,Naz恐惧地逃离了现场,而接到报警的警察一边抱怨着今晚又加班,一边在车水马龙中驶向命案现场,他们对命案早已麻木了,只是死者死状的惨烈还是让一名男巡警头晕目眩,吐了出来。

其次,整部剧的细节处理如纪录片一般。男巡警看到被害人的尸体后当场呕吐吗,却在时候努力澄清自己没有呕吐;女巡警不在乎凶手是谁,只在乎自己要写的冗长的报告书,愁容满面的;在警车里Naz惊恐地四处张望,镇静的神情下却是一双颤抖的手;Stone一边替人辩护,一边不停更换医师治疗脚部的湿疹;新手女律师一双单纯的大眼睛看着Naz,也看着Stone。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生活也不同,他们只是因为这一起谋杀案被暂时的连结到一起。

而这部剧对人性的展现最明显的就是主角Naz。
他在平日里是个good boy,提醒同学写作业,老实善良,却在高中以3倍的价钱非法卖处方药给同学。
他没有经过他父亲的允许就开着他父亲其他三人共同所有的出租车去参加曼哈顿的party,明确拒绝了两个黑人男性乘客,却没有拒绝美丽性感的Andrea。
他是穆斯林,却只因Andrea性暗示性的寥寥数语就吸毒,他也没有铭记穆斯林帮助他人的信条,在看到Andrea满身伤痕躺在床上他落荒而逃,既没有确认她的生死,也没有叫911,在警察勘察现场两小时后,仿佛为了弥补自己的罪恶一般,他只问了警察一句“Did she dead?”

这就是Naz,这也就是人。

最后,整部剧既赞美又讽刺了美国刑事司法审判体制。Naz因警察的麻木不仁迅速被确定为杀人凶手,从事刑侦工作33年的老刑警直接忽略专业主义的要求,在没有审讯任何其他嫌疑人的情况下,坚持称Naz是凶手,而Naz拥有的被辩护的权利,使得这个法盲能够不因自己的愚蠢直接入狱,大陪审团审判的刑事制度,也使得Naz能够为自己的权利说话,最后出现6-6的陪审团僵局。检方的撤诉,我愿意相信是因为在她视线范围里已经有另一位嫌疑人的有利后补,她是良心发现,但我也相信,是大陪审团的僵局和随后重组陪审团这一系列程序耗时耗力也一系列因素才使得她最终撤诉,她累了,所以她放过了这个年轻人。这些制度设计严格意义上说,保障了Naz的权利,疑罪从无原则也让Naz这个无辜人不用为别人的罪行付出代价。

但说到程序,这就是这部剧讽刺美国刑事审判体制的地方。一场审判,一拖两三个月,曾经这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Naz因没有被取保候审,已经在监狱里生存了两三个月。为了生存下去,他必须学会适应。他投靠Freddy,他帮Freddy偷运毒品,他吸毒,他告密,他暴打他人。有人认为这是Naz的另一面,而我却觉得,每个人都有双重面,环境将会造就这个人是正面战胜负面,还是负面胜过正面,出淤泥而不染者少之又少,一个普通人对环境只能选择适应,尤其在监狱这种随时可能被杀的环境下,活着的欲望让Naz选择改变。被捕之前,他是一个乖巧的穆斯林男孩,而出狱之时,他已然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犯罪者。

长时间的刑事审判除了让Naz的父母失去了曾经乖巧的儿子,也让Naz和不信任他的目前关系破裂,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如雪上加霜,虽然Naz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小区的所有人都依旧把他当罪犯,敬而远之,Naz的父母更是难找到体面的工作,加之刑事审判已经花去Naz一家的大部分积蓄,这个家已经处在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部剧呈现的是悲剧,尽管Naz最终获得了自由,但他那与同学谈笑、与父母相亲相爱的生活是再也回不去了。而Naz自己,正如Stone曾对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有一天你站在镜子前,竟发现再也认不出自己。

罪夜之奔The Night Of(2016)

又名:纽约杀人夜(港)/谜之罪夜/罪恶之夜/迷夜/黑夜里的正义/司法审判/Criminal Justice

主演:索菲亚·布莱克-德埃利亚 里兹·阿迈德 郑大卫 约翰·特托罗 

导演:斯蒂文·泽里安 编剧:斯蒂文·泽里安 Steven Zaillian/理查德·普莱斯 Richard Price/彼得·莫法特 Peter Moffat

罪夜之奔的影评

Tippi
Tippi •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