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暗和死亡构成了片头的纽约,也构成了这部剧刻划的纽约。
唯一符合以往纽约精英形象的,即是那个出场不多、柔声细语的大牌律师Alison,随时有条不紊地面对媒体,随时开启雷达扫描猎物,随时准备一副理想主义的面具,随时明白哪个节点退出止损;似乎也只有做到了精准到毫厘的算计以及totally heartless这两个境界,才能造就这么一个人生赢家。

就如同你通常看到的,是纽约城那极少数的精英富贵,或者相对活跃的中产小资;你没看到的是被夜幕掩盖的,那一个个蜷缩挣扎在边缘的个体:
穆斯林移民Nasir一家、破最后一个案子就退休的警察Box、被年轻几十岁的上级施压的检察官Helen,还有一个案子固定只收取250美元的脚气律师Stone。

Nasir一家日常的拮据和与世隔绝,从Nasir偷偷驾驶父亲的出租车(三分之一的出租车)也要参加一场城中派对即可看出,而这也是一切的起因:Nasir一夜放纵后成了杀害枕边人的疑凶。
一家人面对Nasir的遭遇和外界比往日更甚的仇视,有的只是8000美元的存款和无边的惶恐;而拯救Nasir的全过程,他们更像是焦灼却帮不上一点忙的看客。在美的穆斯林移民,后911时代的生存困境可见一斑。

警察Box和检察官Helen作为体制内讨生活的基层,按说温饱无忧,只是镜头所及,他们都带有一种破败却还在机械运转的气息,工作早已无法带给他们任何热情;两人熟悉业务上所有的套路规则,也知道如何让证据为自己所用,所以对经手的Nasir一案早就盖棺定论,却偏偏这个案子波折横生就是结束不了。
在庭审反复的诘问和撕扯中,两人被体制化的那一面相继出现了裂痕,让被遗忘的作为人的一点余温找到了出口。庭审结束后,Helen拿着Box给的另一个疑凶照片说:Let’s go get him. 两人的眼里终于开始有了光。

律师Stone久治不愈的脚气、大喇喇穿着的凉鞋、张贴在地铁的小广告、以及只收现金的细节打破了多少律政精英的光环。Alison在庭上一句:“(Nasir)有的不是专业人士,有的是John Stone”,引起了庭上一阵肆无忌惮的笑声,哪怕Stone就坐在现场。穆斯林Nasir一家缺乏的被尊重感,白人Stone也一样:底层人物,无关肤色和种族。
就是这么个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出现,在第一次与Nasir父母见面自顾自说价又自顾自减价的爬虫律师,竟能和另外一位新手律师联手抠出了除Nasir之外的三个疑凶,结案陈词将陪审团投票锁定在了6:6,让Nasir得以释放。
最初Stone接这个high-profile的案子,大概是有点希望改变自己的潦倒,结果一路撑下来却是因为那一点慈悲心;到最后Stone的生活并没有被改变,还是乘坐地铁通勤,接着250美元的案子,随身携带一根拨拉湿疹的筷子。
Stone生活唯一的变化,是那只会引起过敏,被送走又接回又送走,最后又出现在Stone家里的橘猫,都说这只橘猫是隐喻Nasir;我倒觉得更像在隐喻Stone的慈悲心,这慈悲心看上去与大局无关,还会让人过敏,所以日常一直被关在屋内,直到它自己觉醒,于是轻推房门,毅然走向了看似无容身之地的现实世界,但也许,仅仅是也许,现实世界也因为有了它变得有了一线生机。

罪夜之奔The Night Of(2016)

又名:纽约杀人夜(港)/谜之罪夜/罪恶之夜/迷夜/黑夜里的正义/司法审判/Criminal Justice

主演:索菲亚·布莱克-德埃利亚 里兹·阿迈德 郑大卫 约翰·特托罗 

导演:斯蒂文·泽里安 编剧:斯蒂文·泽里安 Steven Zaillian/理查德·普莱斯 Richard Price/彼得·莫法特 Peter Moffat

罪夜之奔的影评

Tippi
Tippi •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