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BBC《摇滚七纪》第二集,对Syd Barrett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看了一些关于Syd的文章,大致了解了一下他的生平和惨淡的后半生(在参加了David Gilmour的婚礼并不辞而别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有一说法是他和母亲在剑桥隐居,重操旧业开始画画为生直到六十岁死去)还是觉得应该看一些影像,于是就搜到这部《Wish you were here》。本以为影片会通过对Syd Barrett的大篇幅回忆与描述展开这张碟的历史,但影片重心更多是放在冗长的制作背景,从词曲创作,到演唱人员的选择,到封面的拍摄的细节上。在影片开头简短地提及Syd后,直到影片最后才又重新说了一些关于Syd的事情。平铺直叙的叙述,让人觉得短短包含了四五首歌的专辑的成型居然如此漫长和折磨。对于影片末尾出现的Syd的形象,只想说,如果从没有见到过他曾经消瘦卷发清秀迷人的样子,那个取而代之的光头大肚眼神涣散的中年男子在Abbey road studio的突然出现,才不会让Dave和Roger开始痛哭吧。这样的Syd想到了我的舅舅,年轻时虽然消瘦却精神十足,但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我最常看到的是他惊恐却又空洞的眼神,这样强烈的对比反差,一模一样。是不是人无论得了什么病,都会缺失掉大量的安全感?人们所看的事实是,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遇在旁人眼里都变成无以复加地惋惜和痛心,以及廉价的唏嘘。
最开始听《Wish you were here》是因为来英国之初,有一位朋友很详细地提到过这首歌,一个深夜,我们坐在学生公寓的厨房里,聊到关于宿命论的话题,那时候他以《Wish you were here》其中的两句歌词作为依据,跟我讲了一段他个人经历,说他相信冥冥之中一切都早有安排:“We're just two lost souls,Swimming in a fish bowl,Year after year,Running over the same old ground,And how we found,The same old fears,Wish you were here”。他说的故事,到现在我也只能记得百分之三四十了,但是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我一头栽进了Pink Floyd的所创造的的世界里。从那以后一遍又一遍重复,然后延伸到其他专辑。期间还特意买了CD回来仪式感十足地顶礼膜拜。可惜,不久以后,那位朋友也离开了英国,他走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莫名其妙跳出这首歌的旋律,伴随着我想象中,他沿着地平线的方向逐渐远去消失的背影,可能是潜意识在惋惜再也不有同样的谈论发生了吧。明明知道人生总少不了离别的场面并自以为做好了准备,可实际上当每一场分别发生的时候,无论先前做了多少心理准备准备都会觉得遗憾。正如每个人遭遇的起伏,人们心知肚明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遇到挫折的时,仍会有些猝不及防的情绪。在我看来,将wish you were here理解为一句想要跟着再见二字说出来却永远也不会说出口的话,未必不可。
看完这部影片以后发现,《Wish you were here 》这张碟所要表达的,不只是对Syd的怀念,和对唱片工业的批判,还有对Pink Floyd所一路走来的的反思。而我一直以来,以小家子气的情绪去代入和理解这样一首歌,多少觉得有些惭愧。如Roger所说,“你是否能够足够释放自己去感受生活的真相?当这真相来到你面前并与你同行,你是否能够接纳它继续前行?”是活在回忆里被困在原地,还是在自我撕扯之后接纳自己继续前行,能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就要看多能经受得住生活和个人的残酷检验。

平克·弗洛伊德:愿你在此的故事Pink Floyd: The Story of Wish You Were Here(2012)

片长:59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John Edginton 编剧:John Edgi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