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14

黄河大侠:侠义的反抗


《黄河大侠》是一部带有浓烈悲壮色彩的80年代武侠片,或许也是宏大叙述下武侠类型电影的最后一次高歌。

先来说说电影的缺点吧,首先是多处小细节出现纰漏与相互矛盾。电影中设定的段,柳,李三王割据天下是在一千多年前藩镇割据的唐末,可正是这个设定与剧情出现了非常大的冲突。电影前期马义与女儿在回忆中有一段看街头游行表演,竟然出现了“猪八戒背媳妇”和“孙悟空”的形象;马义和车天在街市上相遇时,满街都是冰糖葫芦(南宋出现);车天戴的官帽乌纱帽是有双翼的(宋朝才加上).......当然,即使这样的bug数不胜数,也不会太影响观影(除了孙悟空猪八戒那个实在太明显了让我出戏了好一阵子)。在剧情节奏上《黄河大侠》把控的很不错,但总有武打和剧情相冲突之嫌,在动作设计和情节叙述间没有把握到一个好的度,如最后马义和段王决斗跨越了佛寺和壶口瀑布两个场景,其场景逻辑和情感内涵没有衔接好,导致最后方丈的出现不仅违和且多余(这涉及到电影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后面再讲)。

讲完大致的一些缺点,我来谈谈我觉得《黄河大侠》做的非常出色的几点。首先是开阔场景的大规模拍摄应用:荒凉的戈壁沙漠,嶙峋的峭崖冰峰,壮阔的黄河及壶口瀑布。这或许是国产武侠片第一次把视角触及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局限在小小武林的龙争虎斗。电影以雄伟的壶口瀑布开场,俯视镜头一拉,便是段柳两军对垒冲锋,气势十足,战争大场面拍摄配上独行侠马义快走踏清秋横行千里的长镜头跟踪视角,营造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感,而为民讨“贼”,保苍生太平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可谓无比契合。

其次,《黄河大侠》的侠义精神堪称纯粹,在某些方面甚至触及到了侠义的本质。我开头曾说《黄河大侠》是宏大叙事下武侠片的一次高歌,所谓宏大叙事,便是大格局,大情怀。《黄河大侠》和众多武侠片不同的原因,主要便是家国情怀,保民情怀,而马义正是为了救民于战争的水火之中才选择入世,从一开始便不是为了复仇。他的江湖不是刀光剑影,而是黎民百姓,不是爱恨情仇,而是一心一意,仗义执行。这使马义已经不是单纯的大侠,而是成为了民众的代言人,成为了反抗的象征。这或许也成为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渐盛的一个映射,电影市场也开始反抗旧有的规则和体制,随着大量新电影的涌入发生了质变,而“反抗”正是文革后一代新中国人的精神理念与追求。

就像大多数反抗者一样,马义是迫不得已才进行反抗。战争导致的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妻女惨死使他自暴自弃,借酒消愁。车天的真情相待,段王的花言巧语又使他重燃为人民行侠仗义的理想。但后来面对无家可归流民的殴打,他意识到一把剑救不了民众,所以他开了剑馆广收门徒,希望将自己的剑术传出去,让人们得以自保。不久,马义遇到了李将军的女儿真真,不仅戒掉喝酒的恶习,而且萌生爱意,入世更深。最后,马义遭到了曾经以礼相待的伪君子段王的背叛(还帮他杀掉了两个竞争对手),真真和车天双双惨死。这时,大侠悲愤欲绝,却成为了真正的反抗者,将成为天下之主的段王杀死在黄河边,继续浪迹天涯。

我们可以发现,马义的心路历程是向着深渊行进的,君主们的野心没有给他的善念留下一丝余地,等待大侠的只有接连不断的死亡,最后他才爆发了决绝的反抗,壶口瀑布正象征了马义精神的激荡与力量。这显示出对封建专制的绝对批判,同时也催生了最彻底的反抗,彰显了最为纯粹的侠义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语出《射雕英雄传》)

(电影中有一处小细节很有趣。马义在瞎了之后只有两处眼睛是清明的,一处是在真真劝其戒酒之后,一处是在菩萨前正面对质段王。导演用眼睛灰白和清明代指大侠的状态,前者是迷茫悲伤,后者是决绝果断,用这个来表现马义的心态变化,实乃巧妙。)

我还想聊一下张鑫炎电影中频繁出现的佛门意像,只能说不愧是拍《少林寺》的导演。《黄河大侠》中依旧有着佛门踪影,段王在妙法寺偷派手下试探马义,马义在段王祭拜菩萨时出言怒斥,最后马义在方丈的点拨下才面对本心,继续浪迹天涯。最后一个我觉得是败笔,反抗者既已入世,便不会如此轻言归隐,这违背了电影一路来磅礴的气势和情感,遁入空门,透露出导演一种虚无主义的倾向,而且是最为无力的那种虚无主义。

最后总结一下,导演很明显受到了黑泽明的影响,拍了一部有史诗氛围的武侠片,与天皇数部电影的风格和气势都有相近之处。虽讽婉雕琢不精,但确有宏大的精神,可圈可点。于承惠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堪称大陆版三船敏郎。武术设计说一声流畅精妙完全没问题,法妙寺武打设计的最好,砍蜡烛和扔火箭爆竹还算新颖(幸好唐朝真的有这个),属上佳水平。


黄河大侠(1988)

又名:Yellow River Fighter / Huang he da xia

上映日期:1988-06-09(中国大陆)片长:91分钟

主演:于承惠 靳德茂 淳于珊珊 赵志刚 计春华 万琼 熊欣欣 

导演:张鑫炎 张子恩 编剧:黄麦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