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时代的废墟

1964年的意大利,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与新现实主义运动里那个底层的阴惨破败的意大利相距并不遥远。而中产阶级出身的,敏感前卫的安东尼奥尼,却提前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图景。《红色沙漠》以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为背景。影片开始,工厂上空的火舌规律而嚣张地一吞一吐,火舌吞吐的声音充塞了整个声音空间,令人烦躁。影片以新闻纪录镜头的形式客观地展现给我们一个重工业工厂的剪影:巨大的烟囱、横贯的铁桥、灰白剥蚀的厂房、庞大的令人生畏的机器群;在一片严峻、乏味、了无生气的色彩中,莫尼卡。维蒂扮演的女主人公穿着深草绿的大衣出现了。这是影片的第一抹亮色。作为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片,该片被西方评论者称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有评者认为该片的颜色运用有种“丰盛的,令人心神不安的美”。安氏作品一向反对连贯的叙事情节,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色彩、声音和人物表演来支撑的(具体来说就是莫尼卡维蒂的表演,虽然她在此片中的表演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工厂的垃圾堆和小贩车上的水果被涂成了灰色;街道和房屋墙壁是冷清的灰白;科拉多和朱丽亚娜前往梅迪奇纳找电工时,钢管被漆成亮眼的红与白;与之对应的是钓鱼房的内景,漆得过分堆砌的红白隔板使得画面大有满溢之势,一下子将人带入一个放纵的不真实的空间,突出了逼仄空间内情欲的流转和无法承受;而在大多数时候,影片是以沉闷的土黄色与阴郁的灰蓝色为主调的。当人物出现了户外的工厂区时,裸露的高低不平的泥土的颜色充斥着面画,给人一种工程始终在进行,却似乎永远不会完工的印象。而人物置身在一种巨大的荒寂、凋败,而又有一种惘惘的威胁之中。在主人公的家里,颜色是冷静的、装饰的、带着颓废意味的灰蓝色。女主人准备开一家店铺,店址选在一间空旷的地下室,室内墙壁被涂着淡粉红、粉紫、靛蓝几种色彩,女人对选用何种颜色犹豫不决,为此困扰不堪。而在所谓的影片高潮,朱丽亚娜和科拉多做爱的那场戏,床架是令人心神不安的大红色,而翌日清晨则用了主观镜头将科多拉的旅馆房间呈现为温暖的带着梦幻色彩的粉红色,然而同样的不真实,因为朱丽亚娜注定无法从科拉多那里得到慰解与拯救。影片的声音运用也同样别具特色。来自工厂的噪声刺耳而令人烦躁,但毕竟是有源头的。然而来自朱丽亚娜幻觉中杂音则带有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有一种无来由的恐怖效果。两组声音互相交缠,互相指涉,营造一种废置的,吞噬人心的效果,映证了朱丽亚娜寂静的,无法自处的,精神濒于崩溃的状况。


航船、雾、费拉拉

其余的就是雾。我习惯了,习惯包围我们幻想的雾和费拉拉的雾。在此,冬天雾起时,我喜欢在街上散步。那是我惟一可以幻想自己在别的地方的时刻。
———《台伯河上的保龄球道》

有关雾中风影的电影总是让人迷醉。安哲罗普洛斯的雾是伴随着延伸无际的公路、海、河流、岸边孤独的树、如丝如缕的风笛音乐而弥漫,可以说是以一个充满悲悯的年长智者的宁静和从容在讲述一个有关少年追寻的故事。相比之下,安东尼奥尼的雾则更带着绝望的,阴愁的,不安的,反映中年困顿和身份迷失的色彩。在雾中,朱丽亚娜人其他人分立对峙,很快被越渐沉浓的大雾所掩没冲散,主人公也立刻陷入一种无助与绝望之中。可以说,雾永远带着神秘和乡愁的色彩。在雾中,一切都失去了原有的形状与颜色,一切都变得不定形,仿佛随着可能被液化,随时可能消散。而雾和乡愁的联系也许是因为乡愁也有着雾一般的,如丝如缕,轻薄的,绵密潮润却化之不开挥之不去的形质吧。再联想到塔可夫斯基的《乡愁》,故土俄罗斯的形象也是在这么一片薄而烟绕的雾气之中。或许,令人怀念的就是神秘本身,这是我们自以为的“来自”与“归去”的地方。

看过《红色沙漠》后,我们当然知道影片中本没有沙漠。恰恰相反,全片是在一个海边城市拍摄的。朱丽亚娜似乎对航船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在影片,航船先是代表了恐惧,升起一面白色旗子的航船代表着船上有流行病人,给人造成了真实的恐慌,也是对朱丽亚娜心理的一个新的刺激,同时却也是一种新的撩动。我们在影片最后看到朱丽亚娜登上一艘船,请求船夫带她离开,然而她和船夫之间显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交流障碍,朱丽亚娜也意识到自己是无法象科拉多一样离开过去的生活的,因为她不是“无法选择生活”,而是“无法选择自己”。与前两种印象截然对照的是朱丽亚娜给儿子讲的故事中,独自在孤岛的女孩看到了一条漂亮的帆船。它或许象征着一种希望,然而当女孩奋力游向它,试图追逐它的时候,它却突然掉转方向驶远了,就好像它从未出现过一样。而在孤岛的这一段,女孩听到从海水中传来的奇异而美妙的声音。这纤细清澈如同塞壬歌声一样的女声也出现在影片的片头。这段美妙的歌声与那个关于女孩的故事一样,存在于女人的想象中,或者说,是女人的另外一个自我。只是,这个自我是从来无法呈现的,正如这歌声也只能是来自虚渺的海底一样。这一情结安排令人想起《犹在镜中》的开头,只不是伯格曼的片子走得更远,他的人物是从海中出现的。回到《红色沙漠》里的帆船与歌声,如同安东尼奥尼所有的电影,希望从来都是有的,只是它从来拒绝被捕获。这就是安东尼奥尼式的绝望。


那些“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

安东尼奥尼的前期电影写后工业社会里人类的异化,这种异化是以一组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的形象来呈现的。我没有看过《女朋友》、《夜》、《蚀》中的任意一部,不好对这些女人作一个总体的评论,也无法对莫尼卡维蒂在《红色》里的演出评分(在某些时刻她的表演确实显得做作、不连贯),那么比较有意思和近便的对比就是阿莫多瓦的电影。阿莫多瓦塑造了更多的精神失常几近崩溃的女性形象,他无疑是一位更加关注女性,甚至可以说是女性中心的导演。然而,阿莫多瓦的片子是典型的西班牙式的朝不保夕,即便是诉说绝望,也永远带着热烈和欣快的调子,如同弗朗明戈舞步或斗牛式披风一样鲜艳光洁的红。这种绝望是一种死而后已的痛快。在安东尼奥尼那里,绝望就是绝望,是没有出路的。他和他的人物一样放弃了抗争。或许因为安氏实在太敏感、智慧和知性了,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谦卑和谨小慎微,因此他永远不能做到像阿莫多瓦那样的浓烈奔放。影片中,唯一一段带着欢淫、放纵意味的戏发生在海边的钓鱼房内,三男三女饮酒作乐肆意毁坏带着群像的意味,而回到朱丽亚娜自身,她永远也无法解决自己的欲望和对关注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与界限问题。或许在安氏那里,这些“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并不是为欲望所苦,而是为自我所苦。她们不是荒淫者,只不过是在后工业都市中找不到自身的意义与价值的女人。

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

又名:红色荒漠 / Red Desert

上映日期:1964-10-29(意大利)片长:117分钟

主演:莫尼卡·维蒂 理查德·哈里斯 Carlo Chionetti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编剧:Michelangelo Antonioni/Tonino Guerra

红色沙漠的影评

c火木
c火木 • 3
王子
王子 • 内心
烟枪
烟枪 • 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