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1-20

作客倫敦:客亲


「好的电影是什么?」

我时常在想这个问题。

我虽不是一个专业的影评人或撰稿人,但我是一个热爱影视的人。

在国内的时候,当季上映的影片,只要感兴趣,一个不落。即使来到了这边,如果有朋友推荐,我都会想办法去电影院或者在网上找资源来看。

西方世界的好处,是有可能看到很多在国内看不到甚至不可能看到的作品;略不好的地方,很难有一个网站有能力整合所有的资源,都是巨头,只为各自利益而存在。

这部电影,纯粹是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上没找到什么想看的资源时,在Amazon Prime Video上随意翻出来的。

看印度电影的初衷,自然是来自于对这个民族的好奇。尤其是当我来到澳洲以后,看到越来越多的印裔后,所保留的疑问。

我看电影,技术、演员于我而言非首要,我更看重的是这个故事怎样讲述,使我共情。

我得承认的是,这部电影,在构图上,未显精妙,一些场景,或许因为经费的缘故,做了很明显的P图处理,这可能是我这个浅显的观影者能总结出的最大的硬伤。

当然,为数不多的评论里,关于冗长和情节割裂之处,我也确实有微感,甚至有些地方略有矛盾,我想这也是这个团队在后期处理上可能需要精进的地方。然而,这些瑕疵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故事的讲述和发展,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值得看的。

很多人的看法里,印度在很多方面的发展,与中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人口众多,肯吃苦,移民潮火热以及众多的IT人才,这些方面,像极了二十一世纪初页时的中国。

然而,宗教信仰和曾经的殖民统治,让这个民族在非常多的认知和理念上与我们大相径庭。当然,不同,不是这篇影评的关键词。

最有趣之处,是这部连正式中文名都没有的印度电影,使我产生了亲切之感。

「客人即上帝。」

毫无疑问,最核心的故事情节,是围绕在“叔叔阿姨”的作客与假结婚的”小两口“待客之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这段在西方世界看似无厘头的场景,却像极了中国故事里常发生的「家里来了乡下的穷亲戚」的画面,一方礼貌地假装客气,一方完全地毫不客气,看这个剧,有一种看一部讲述中国八九十年代家庭故事的有趣感觉。

这种有趣,似一种穿越感,跨过了时间,跨过了地域,跨过了民族,却展现了极致地相似。

印式喜剧的无厘头的夸张风格,和一言不合就大歌大舞的场景,在这一部影片里虽然没有太大的展现,但这种不过分,对于这样一部故事而言其实刚刚好,既有温情,亦不做作。

和多数在中国能上映的国产电影不同的是,印度电影从不遮掩其民族民生中的「弊病」,但我们总能从中找到温情、看到希望、产生共鸣。他们总以调侃的口吻讲述不公,发表不满,同时其间不乏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每每观看一部印度电影,总会被一种不畏时艰的精神所鼓舞或感动。这一切的实现,不来自与所谓的技术与特效(现在谈印度电影的特效似乎尚早),而来自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联结,恰如现在的这一部,对冲突的淡淡的描述之中,却充满浓郁的感情色彩。

这也许来源于印度社会里独有的环境和文化使然。

我对印度的了解仍流于表面,但我相信,这个时代于印度而言,社会等级的矛盾、宗教信仰的微默变化、民生的困顿,恰恰给予了其文艺发展的黄金土壤,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有趣的世界和这个对外无所畏惧的民族。

What is different?

我有时候在想,在我们能看到的表面之后、感动之余,电影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就如这部电影为例,在为数不多的宗教镜头背后,或许是民众对于信仰融合的一种希冀。与巴基斯坦邻居的友好相处,老夫妇对彼此信仰的尊重,可能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当宗教与人情对立之时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在做午饭和吃午饭的当间,看完了这部电影。能让我在最轻松和最随意的场景下,看完这部电影,一定程度上已经说明了其部分成功之处。

毕竟,如果当印度电影都成了一个模子,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


作客倫敦Guest iin London(2017)

上映日期:2017-07-07(印度)

主演:Kartik Aaryan Kriti Kharbanda  

导演:Ashwani Dhir 

作客倫敦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