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2-20

梵高传:渴望生活——梵高传

<图片1>

1、

《梵高传》是一部老电影,内容和《渴望生活.梵高传》这本书大体相同。

在柯克.道格拉斯的演绎下,梵高心中绽放的对生活的热情极富感染力。

阳光,麦田,明晃晃的黄,这一切都代表着他对生活无以复加的爱。

和高更一起生活的日子,他反复地诉说着内心对生活的点滴感触,絮絮叨叨,没有重点。

他以为高更懂他,懂他的孤独与热情。所以,得知高更要搬过来住以后,他画了一组向日葵,只为装饰高更的房间。

而高更呢,一贯是个藏起感情生活的人,所以他受不了梵高的絮叨,尤其是他那些细腻的情感,让他无比烦躁。

争吵,离开。梵高在混乱中拿起刀追了出去,却在看见高更的瞬间又折身回家。剪耳。

某本艺术史解读说,梵高当时所用的黄色颜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一般人都是调色后使用,所以影响不大。

但梵高的画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原色作画,他又喜欢阳光下的麦田和向日葵,所以,导致他精神错乱的原因,正是他痴爱的黄。

他在麦田里自杀,却并未立刻死亡,而是被人救起。

他拒绝治疗,最终因流血过多而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看着一直资助他的弟弟提奥,心中充满了愧疚。他说,至少应该让你把颜料和画布的成本收回来。

在世时,他只卖出了一幅画。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却布满了每一幅画。

2、

在梵高决定画画以前,他曾打算接替父业,成为一名牧师。但他写的布道稿子实在晦涩,以致于老师不同意他留在教区。

为了能替别人做点什么,他去了别人都不愿去的煤矿区。

似乎不论在什么年代,煤矿区都是贫苦人群的聚集地。这样的地方,看起来很需要信仰,因为在布道者眼中,他们之所以活得那么痛苦,恰是因为没有信仰。

但事实上,这样的地方是最不需要信仰的。所以一个又一个的牧师去了,最后又丧气地回来。

梵高在布道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他们需要的是活下去。只要有食物,有住所,生病的时候可以得到治疗,他们就能露出笑容。

梵高脱下牧师袍,把自己的屋子给那些生病的人住。他到矿井里体验他们工作时的辛劳,在垃圾山上和妇女们一起捡拾煤渣。

死亡是一件非常近的事情。昨天还和你谈笑的人,今天就有可能被埋在矿井里,再也没出来。但正是因为活下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从这些最底层的人眼中,梵高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

3、

同一时期的那些画家,除了画社会名流就是神话人物。在他们眼中,贫穷的劳动人民是不值得画的。

甚至是高更,也对梵高说,他之所以会画人们劳作的场景,是因为他靠弟弟养活,而自己从不劳动,所以也不知道劳动的辛苦。没有食物的日子那么痛苦,根本没有任何美感。

高更说的对,田间的劳作没有美感,但梵高画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化痛苦,而是他从那种痛苦与挣扎中,看到了人性本能的渴求与希望。

渴望生活,就是最大的美感。对梵高来说,没有什么比用力地活下去更值得赞美的事情。

他不曾试图掩盖,也不曾刻意表现他对底层人民的了解。他所执著的,是对生命的敬畏。

他带着最纯粹最热忱的心,将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留在画布上。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尽管灯光摇曳,他也用力地点亮一切,直到他所有的力气用尽,再也创作不出作品为止。

故事最后,看到他对提奥说要回家时,忍不住落泪。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密布的黑色下阳光灿烂的麦田。

精神病院的看护员看到梵高的某幅画时说:那好像不是令人悲伤的死亡呀。

梵高愉快地说:你说得对,刚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太阳将大地万物笼罩在纯金般的光辉中……

阳光依旧温暖,在这样一片金色下,能够用力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吧!

梵高传Lust for Life(1956)

又名:梵谷传(台) / 欲海浮生 / 生活的欲望 / 梵·高传

上映日期:1956-09-17片长:122分钟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安东尼·奎恩 詹姆斯·唐纳德 帕梅拉·布朗  

导演:文森特·明奈利 乔治·库克 编剧:Norman Corwin

梵高传的影评

CYC小布
CYC小布 • L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