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8-23

米字路口:金字塔顶


8月15日,宇宙的中心五道口,在一个地下放映室观看了《米字路口》,并见到了期待已久的导演,虽然片子之前在网上看过,但线下放映的版本有很多网上版本没有的内容—— 一些关键的信息像地图缺角一样,在这个小场合的展示中被填补上了,影片的结构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所以幸好来了,伍迪艾伦说,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可见一斑。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对于既学新闻,又爱看纪录片的大学生(我= =)来说,这样的纪录片和选题也太难得了。名声在外的哥大,顶尖的中国留学生,是否从事媒体行业的选择……他们的米字路口,也就是所有留学生的米字路口,也是我们这批人未来的米字路口。于是,观察他们经历着什么,选择了什么,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奢侈。如果没有导演在纽约读书时这点小小的记录的执念,这一块的空白,或许就很久才能被补上,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损失。


这也就是纪录片的一大魅力之所在。有时候,你恰巧想了解一个冷僻的,又对你很重要的领域,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就会为你提供这样一个窗口,而且窗外的风景还很不错。就像弗莱去拍詹姆斯纳切威,马卢夫寻找薇薇安迈尔,这个世界就因为他们的慧眼而多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读新闻的人都知道哥大两个字的分量,被记录的这小搓人是金字塔顶上的缩影。能去那里读书,之前,意味着110+的托福和优秀的GPA、数一数二的本科背景、top媒体的实习经历…….之后,意味着拥有丰富的新闻学术资源、知名的媒体圈子、或者主裁过普利策奖的导师…..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他们也迷茫,听上去好像有点难以置信(当然总有人相信北大毕业生是卖猪肉的居多)。片子里每个人都讨论过媒体行业的现状和特殊,作为留学生,文化差异,语言障碍,都不是一两年就可以逾越的鸿沟。“有谁会hire一个Asian来做American的local news呢?”大概是这一行天生的尴尬。


虽然拍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导演也只是个学生,但仍然拍得挺好看。角度全面,结构完整。除了在读的哥大学子们是主角,也采访了毕业多年留在美国的老学姐,即将从北外毕业去哥大读书的小学妹,还有一些其他大学的留学生; 把棉絮飞舞的枕头大战和校园招聘会剪在一起,在一片黑屏之中展示哥大的尖叫之夜,以每个人米字路口的去向作为结尾等等,都是很精彩的片段。


导演在片子的旁白里说,毕业时赶上中央电视台的校招,信心满满地回国投递,然而竟然连简历筛选这一关都没有过,她固执地相信自己的简历一定是被风吹走了。于是第二年再投,结果仍然是石沉大海……现在,她在自己的放映会上平静地讲,后来央视和凤凰也都想签她,但自己考虑以后还是想保持自由…..话都说得很轻描淡写,但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恐怕只有她自己才完全明白了。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每个人都会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都会经历迷茫中的挣扎和惨痛。而未来是怎么安全度过了呢?大概是被生活剥去了那些虚浮的表皮,只剩下了人身上最本我,最本质的那点东西,靠着这样的东西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吧。


米字路口Novice Chinese Journalists in New York(2013)

又名:米子方向 / 他们在哥伦比亚大学念新闻

上映日期:2013片长:6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刘逍然 

米字路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