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8-01

关连长:历史的铭记与遗忘

中国电影资料馆于近日公映了该馆保存并精致修复的五十年代电影《关连长》,我们终于再次在大银幕上见到了石挥,见到了这位一生都充满着传奇与不幸的电影人的银幕形象。他似乎以他永不退色的表演和爽朗的笑声在提醒着我们历史已然发生,同时也正在被遗忘。

如果单从影片的名称来看,我们很容易把《关连长》假想为一部生硬的为政治服务说教电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初期,内地的文艺创作基本上全部在为这个新生的政权编织襁褓,许多名家也参与其中,如张爱玲写就了《小艾》,老舍写就了《龙须沟》,赵丹出演了《我们夫妇之间》……就这个意义而言,石挥的《关连长》应当说是紧随当时文艺潮流的。它热情地讴歌了当时的解放军战士骁勇善战、热爱人民、纪律严明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用隐喻的手法揭示了“革命”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揭露了敌人的残酷,宣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影片充满了诙谐生动的表演和幽默风趣的场面,机械化的说教较少,并不是一部单纯为政治服务的电影。但令影片主创人员始料未及的是,伴随着对电影《武训传》批判的展开,《关连长》作为“大毒草”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因为它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丑化了解放军战士”,这无疑给了对新社会充满无限热情地石挥沉重的一击。从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在发掘其深厚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是对历史的一种铭记。

《关连长》的前大半部分倾向于散文化的叙事,并没有什么核心的情节,主要通过零散地片段来表现关连长及其所在的八连战士的生活,交代背景以及勾画人物形象的轮廓。在这一部分中,萧教员的形象显得相对突出。这是一个才入伍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担任文化教员,他给文化水平不高的战士讲授唯物论、世界观、宇宙等哲学内容,效果极不理想。在关连长和指导员的帮助下,萧教员转变了思想,从教战士认字和讲战斗故事讲起,逐渐地胜任了教员工作,对解放军部队和部队官兵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转变了自身的观念。这个从来时抽“大前门”到后来抽土烟的知识分子在部队生活中完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转变。这一看似在叙事结构和情节中无关紧要的人物实际上牵涉了石挥想要通过影片想要表达的另一个内容——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改造的问题。如果说关连长是石挥通过自己的艺术天分和表演技巧塑造出的艺术形象的话,那么萧教员这个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即是石挥本人的一个反照。石挥这个曾经在大上海叱咤风云一定要比别人多领一块钱大洋工资的话剧皇帝极力的想融入到新的生活中去,成为人民的一分子,因而借萧教员这个形象反映出那个时代文化界人士思想转变的一个过程——在与具体的实践中认识新的社会,努力改变自己。文华公司拍摄过一部以反映知识分子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我们夫妇之间》(郑君里根据萧也牧同名小说改编、导演,赵丹、蒋天流主演,此片与《关连长》一起受到批判),同样作为文华公司在建国初期的创作,两部影片在人文精神的层面有着极强的关联与内在一致性。或许《关连长》里的“萧教员”,亦是在小说原作者致敬吧。

散文化的叙事倾向并没有影响人物形象的塑造,关连长的形象在巧妙的情节安排和石挥精湛的表演下显现得力透纸背。和小孩子玩耍打闹时的耐心,面对新来的教员的热情,关心战士生活的善良,谈及自己家人时的温情,对违反纪律战士的批评,虚心接受战士们的意见……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刻画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解放军战士形象。《关连长》难能可贵之处,是将解放军战士们刻画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并非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战士文化不高,有时自私自利,但却又是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又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表现得异常顽强无所畏惧。这都是影片主创人员在其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做的有益探索。在人物形象建构完毕之后,影片进入了核心情节的建构阶段,开始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进行线性叙事,进而表现影片的主题。

编导在这里设计的矛盾冲突应当是中国战争电影中最早的此类题材的积极尝试:国民党军队将指挥部设在孤儿院里,以孤儿院的师生为人质让解放军无法进攻。这种冲突颠覆了传统意义上战争片中的两难矛盾处理,由单纯的敌我矛盾变为进攻--保护孤儿生命安全之间的矛盾。关连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既要保证战斗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胜利,又必须考虑到孤儿院师生的人身安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关连长选择放弃炮攻策略,而是让部队采取了伤亡较大的包抄突进的方式。由此,电影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解放军战士不单单只是英勇善战的代名词,更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编导这样的开创性处理恰恰成了日后招致祸患的缘由——“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性和人道主义在内地被官方意识形态看做是资产阶级思想最为突出的体现。因为“无产阶级的哲学”讲求的是对立,是斗争,是矛盾的不可调和;《关连长》中这一处理,是在宣扬中间路线,是宣扬矛盾的可调和。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关连长牺牲后,一个战士出于悲愤要开枪打死国民党军队的军官,被指导员呵斥住了,这在当时居然被某些人解读为“对敌人心存怜悯”。在政治标准为核心的批评方式下,中国电影成为了戴着镣铐跳舞的舞者,每一步前行都是畏葸之中的可贵尝试。

影片中的关连长为了救孤儿院的孩子们牺牲了,现实中的石挥在这部影片完成六年之后带着自己无尽的不解与无奈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去世十一年之后,他的合作者、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女士在文革中惨死(服毒自尽后尸体被军代表下令剖腹“寻找敌台”)。所幸的是石挥并没有看到,他在《关连长》中极力歌颂的那些人在日后残酷的现实中狰狞成了什么样子。

历史在被一些人遗忘的同时必然也一些人在被铭记。也许只有当年吞噬石挥的江水能够帮我们传递,我们对他无尽而又延绵的敬意。
 原载于《看电影》

关连长(1951)

上映日期:1951片长:120分钟

主演:石挥 俞仲英 石灵 程之 崔超明 

导演:石挥 编剧:杨柳青 Liuqing Yang/朱定 Ding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