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整体来说虽然不及惊艳,但也不算差。一些情节确实在看时给了人感官和情感上的震撼,例如马兆在水下最后的挥手,中国航天中队年长一辈的集体出列,张鹏等人在月球上引爆核武器而牺牲,等等。在表达它想要表达的主题方面,《流浪地球2》把场景渲染得不错。但许多情节和角色的空缺留白之处,让人产生了更深的疑问。

第一是行为动机,流浪地球计划的价值倡导被反复强调为“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相信希望”云云,但这为何具有绝对的合理性?没有人的文明究竟是不是毫无意义,既然影片以这个命题的肯定形式作为其主旨,那“为何如此”本身就是需要探讨和阐释的核心。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影片里却缺乏探讨。流浪地球计划直接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出现,与数字生命方案相抵。数字生命方案在影片中仅仅被想要女儿拥有完整一生的图鸿宇的动机赋予了一点勉强的合理性,它的其他提倡者被直接塑造成了闹剧角色。说实话是遗憾的,尤其是在元宇宙等技术带来更多伦理价值命题的当下,这个主题应该得到更深的挖掘,因为即使是缸中之脑的设想,其对人类是困境还是某种意义上的真正解救,亦不是能够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要终生生活在地下城的一百代人,如果他们延续生命的精神动力仅仅是所被灌输的捍卫文明的信念,那这真的能比数字生命使他们获得更可欲的自由吗?

第二是角色塑造,多个主要角色的形象是简化的,对白和场景不足,导致角色只能被贴上“理性的”“粗犷的”“爱女儿的”“爱妻子的”等脸谱化标签,除去个别主要角色的情感塑造外,我很难看出角色们还有什么个人特质,使他们能鲜明地区分于这场集体主义的恢宏叙事下的其他人。人是具体的,灾难之下源于复杂人性的挣扎、犹豫、抉择总是文学里精彩的主题,但电影里,这些都是模糊的。来自各国的航天队员在月球为引爆核武器而牺牲,场面无比壮烈,周喆直问道,“这公平吗?”是的,这件事的公平与否,毫无疑问是一个问题,因为个人对最基本的生命权的放弃,不能仅仅被集体利益这个简单的理由赋予合理性。但周喆直紧接着给出了他的解释,也是电影对观众的解释——“危难当头,唯有责任。”个人对“责任”的坚守令其愿意在核武器下灰飞烟灭,这样的场景惊心动魄到无以复加,而正由于这不是日常的、我们可以轻易揣度的场景,才更需要追问: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这样做?“责任”两字一笔带过,集体主义的号召变得无比神圣,感动吗?似乎是很令人感动的,然而同时也令人沉默。一个人究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什么,锻造了怎样的心境和怎样的信念,才使ta甘愿以自我毁灭去换取另一种价值,这是最需要解释的——因为当合理性解释不足时,集体主义的号召将更值得警惕——但这也是电影里最缺乏解释的。“唯有责任”,一句四个字的台词,为什么可以直接掩过“灾难下的公平”这个沉重而深刻的话题?一个个面目模糊的人,不知为何就突然团结一致、自我牺牲,这是我们自儿时至今所见的所有主旋律故事里常见的形象,但当这些形象离现实里“具体的人”相去甚远时,从他们的行为所获得的思考意义和指导意义便如空中楼阁般丧失了基底。

所以,我很期待接下来Moss等角色对影片有些单一的、“不证自明”的价值基调提出挑战。我最喜欢两句台词,一句是周喆直的“这公平吗”(先忽略回答),另一句是Moss在结尾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为了克服你们对历史、当下、未来的执念。”当执念被解构,行为主体开始超越传统或直觉,去重思、重塑自身行为的意义感时,价值性的主题才得到了更高层级的表达。这时电影也会更有意思,因为它在和观众一同探讨“怎么做”,而不是生硬地告诉观众“这样做是对的”。

最后,我对主题还是有一些共鸣的,也仍然希望超越个体与群体界限的善可以在关于当下人类社会的各类问题下得到体现,而不止一个由想象诞生的未来宇宙灾难场景。

此外还有一些想法:

关于韩朵朵和刘培强的感情线,着实单薄。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不是影片的相对重点所在,但有一点不得不说,如果今天的电影仍然只能把男性对女性一见钟情的心理用“瞬间想象到结婚并让她生孩子”的画面来表示,那实在是很遗憾,也很令人不适。

以及,我习惯于在看电影时思考它有没有满足贝克德尔测验的条件,果不其然这一部也没有。韩朵朵和郝晓晞的角色完全可以更丰满立体,但可惜没有。一种委婉的厌女。

再及,第一部韩子昂收养的孤女也被起名叫做韩朵朵……我不理解编剧为什么要用这情节表达出所谓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尝试代入了一下两个韩朵朵,都只感到非常难受。


流浪地球2(2023)

又名:The Wandering Earth Ⅱ / The Wandering Earth 2 / 《流浪地球》前传

上映日期:2023-01-22(中国大陆)片长:173分钟

主演:吴京 刘德华 李雪健 沙溢 宁理 王智 朱颜曼滋 安地 王若 

导演:郭帆 

流浪地球2的影评

ivy虾
ivy虾 •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