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希尔顿今年1月份去世了,我上初中开始看他的小说,比金庸要早,所以很有感情,看到这部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想了想买来了,尽管我以前不太买美国电影。哦,还因为我喜欢苏三.萨兰登这个演员,所以很认真的看了。

看得出,电影很忠实于原作,因为小说本身很完整和有意思,所以电影的水准也差不到哪儿去,故事很有力量,很曲折吸引人,并富有层次感,导演把自己藏在希尔顿的身后,不露痕迹,完整但保守地讲完了这个故事,但是也是因为太忠实于原作,所以电影显得不那么电影了,电影需要视听语言来消解文学性,需要感性的小细节、小情绪和漫不经心的随意性来消解理性的逻辑,用画面来超越语言,用情感来转化文字,只抵心灵,该片没有做到,但也已经很不错了,属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表演中规中矩,乏善可陈。

说句题外话,最近有很多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人们在评价他们的时候,总是以是否“忠实的还原原作”为判断标准之一,并经常用一个恶心的词,叫做“诠释”——他妈的,这都是典型的根本不懂电影的人说出的话,小说自有小说的魅力,根本不需要去诠释,电影有电影的方式,无法也毫无必要去诠释任何其他艺术形式,如果你要忠实,为什么不去直接看小说呢?或者拍一个“小说MV”——但是改编是有意义的,意义在于形象化这个过程,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是有选择的,是个人主义的,是颠覆性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布拉格之恋》是正确的方式,因为我们首先是把它当作一部电影来看的,并且看完之后忘记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和昆德拉的小说只提供了一个虚的壳,电影语言赋予了这部电影以生命;《东邪西毒》的方式也是正确的,只是走得远了点儿,或者要不走得再远点儿也成,要么干脆拍成《月光宝盒》或者《武林外传》就对路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根本就不适合改编,虽然电影本身也很有魅力,但是那些细腻的小情绪不适合在90分钟内线性传达,电影不是用来琢磨的,是用来被体验的,而且是即兴体验,90分钟内的整体体验;李安是所有人里最聪明的一个,他挑了一部最短的小说,所以既没人骂他不忠实,也没人说它不电影。

其实,小说改编的电影里,有很多很多的精品,如果人物塑造的很吻合读者脑海里的想象,那么它就基本成功了,但是我想,如果完全颠覆掉,未尝不是一个路子,比如说让吴孟达去演贾宝玉,给他配个舒淇演的林黛玉,保不起也会成就一代经典。

午夜情挑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1977)

又名:午夜情

上映日期:1977-06-08片长:165分钟

主演:苏珊·萨兰登 玛丽-弗朗丝·皮西尔 雷夫·瓦朗 Raf Va 

导演:Charles Jarrott 编剧:Barry Sandler/Daniel Taradash/Herman Ra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