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剧情逐渐展开,在美丽的小镇上忽然发生变故,一个个鲜明的角色开始生长起来,一步步引导人们去探索,到底发生了什么。结局的时候,答案揭晓,这一切的来源,是一颗黑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第一季欢乐的乐章中,凝重的,严肃的氛围逐渐产生了。
第二季里,黑蛋仍然是黑蛋,然而故事的情节显然逐渐紧绷,人们逐渐捉襟见肘,小社会之中可以预见到人性释放了出来。人们的生活,社会结构都在分崩离析,仿佛夏日逐渐过去,乐章在演奏高潮过后有种秋天树叶糜烂的感觉。然而转折也在出现,人们开始发现进出dome的通道,——这仿佛是秋雨过后烂掉的树木中突现白森森的骨折之处,似生机,似深渊。穹顶的秘密进一步揭晓——这个被隔绝的群体中出现新的人,新展现在镜头镇中的人(虽然仍然是这个群体中,然而意味着这个故事版图开始了新的拓展),新的不属于这个时空的人(最后被证明是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梅刚刚出现的时候,我还很好奇,为什么不停的情境下反复有人在问,为什么,你(我)为什么,出现的理由是什么?
生活中我是一个离群索居甚至社恐症患者,常常因为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而抱着这样的想法:总有一天我们是会分开的。这部剧给我了新的想法,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就是,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
第二季是紧张的,它在发酵。故事中的社会关系,自然环境,情节进度全都像是锅里的水,从第一季中的童话中脱离开来,有种末世的感觉。
同时第二季也是给我很大启发的剧集。就个人而言,出现在第三季中茱莉亚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见识和勇气,是我很难学会的,而第二季中有一个人科学家丽贝塔的态度让人moving。在第一季中,四个孩子发现了神奇的和穹顶的联系,然后有一件事没有解决,但却通过众多角色表现出来,那就是对这个能力的看法:这种神奇的现象,该怎么看待它?这种能力让自我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上呢?我是被选中来做穹顶和人群的沟通者吗?我是穹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我是被选中的,还是说这是意外,是一个隐藏着走出穹顶的契机?人们没有给出答案,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人去想吗为什么吗?丽贝塔在这群人中实在是一个特例,他人是被动的,而她从第一季那个时间段就开始研究,to find a reason,find why .她是主动的,甚至在第一季最后梅濒临死亡时,大家都认为梅和黑蛋之间有着无法解释的联系,大家逐渐站在一种“这穹顶是保护者,我们应该无条件信任它”的角度的时候,只有她一直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尝试解释这件事,近乎执念,最终目的却都是一样,都是为了所爱之人。只是她用的方式不是盲信。在给梅匹配血型的时候,立刻想出在没有合适条件下检测血型的方法,真的很帅气。
这个角色和这件小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部分时候人们处理陌生事物和情境的思路是固定的,那就是用现有的模式去解释未知之物,比如茱莉亚无条件信任的主张,无论是认为这穹顶是好的,还是恶意的,其实都是在用这种方式,已经用社会和思维上的普遍模式解释了未知的事情。而科学的角度也是在做解释,只是更清晰,更条例,有一个地方说不通都无法走向最后的结论。这就是科学的严谨吧。
设计这个领域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呢?人机这个部分一直不感兴趣,因为太多的数据,现在想来,是因为没有抓住这部分的核心,它从哪里来,它回到哪里?过去接触的教育可能不太精良,并没有丽贝塔这种“求证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所爱之人”的领悟,所以各种分析,各种不解,让一众普通人不适应。在人机这个部分,我可能没有抓住人这个部分。也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限制,一直在人际上处理不好,因此害怕和人交流,被不止一个人说过防备心甚重,这也是我一直被阻挡在交互设计门外的原因吧。从内心里害怕人,并没有感受到人的美好,所以潜意识里趋向和死物打交道。
在第二季结尾,丽贝塔突兀的死去,大概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因为魔幻的,无法用现阶段科技解释的世界线要展开了。
第三季的主题是emotion。故事更加魔幻,时不时还提到了黑客帝国。各种冲突的解决方法主要依靠两点,一是命运(各个人物,情节的流动),二是emotion,这和第二季的理性构成了部分对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编剧方面花费了很多脑力,在观众眼中行云流水般的,感染人的故事,对于背后的创造者来说,是一个需要大量构思,花费脑力的事情。就好像是米饭吃在大众嘴里是香甜的,美食家可以写一万字描述这种美妙,然而米饭的生产者需要做种植的安排,成本和售卖的计算,付出劳力和脑力。这件事根本是事件的不同的面。
由此也想到设计,外人看来灵光一闪的创造品,作为产出者,需要的跳出这种等待灵光的思维,而是去思考,去造出来,这中间是需要付出精密的构思的。
第三季作为结尾,是整个剧情的高潮部分,但也仿佛冬天,下一代女王的孕育过程中,整个画面很像是精灵王国里的场景,芭比刺死的那个守卫就很像是精灵的妆容了。
eva生下孩子之后死去,芭比在她床前说,我不认识这个女人,但是我要去找我的女儿。这个时候特别心疼eva,作为人类的eva。试想,有一天你在执行任务中失去了知觉,然后有朝一日清醒过来,周围的一切无不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在你失去意识和对自身主导的这段时间里,你被占据了,被控制了,你的身体被拿去生育了一个孩子,最后连同你的生命也被剥夺了。假如有灵魂存在,你站在自己的被剥夺的身体前,看着那个人——不管那个人是否是你意识中曾经爱过的——冷漠的说,我不认识她,是的,对着我人类的身体说,我不认识你,甚至是在他女友的眼前。这个时候,我,我的身体更像是一个道具了,是证明他们情比金坚的道具了。
这个时候,故事外的我真的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悲情了,透过屏幕的凉气。
克里斯汀大半时候行为都很贱,很坏,可是在一个深夜她站在婴儿茧前将自己的力量全部输入给未来的王的时候,之前各种坏,贱的行为却变得合理起来。因为她并不是人类,这个身体里的,做出思维和行为的,灵魂,是和我们地球人的不一样的生命体。尤其是最后女王仍然存活世间,地球人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生命的信息,给了我说不出的迷思。女王很坏吗?克里斯汀很贱吗?看待事情不能用这样好坏的方式来看待,坏,贱,残忍,只能是我自身语言体系中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如果一个地球人,准确的说,一个我,来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坏的,贱的,残忍的,因为这些行为不符合我所在的社会价值体系,但他们不一样,他们反复强调集体,以一种类似蜂后和蚁群的方式存在着。这只是不一样的世界观而已。对异类的包容,大概就在这里了。整个故事下来,存留下来的并非都是好人,为了一己私利杀了好几个人,犯罪许多次,能被拉出去枪毙好几次的吉姆在故事的最后居然过上了权力和金钱兼有的生活,然而逝者却不会再活过来。那些描述朝代更迭的诗篇在脑海里模糊的闪过,总是染上一些悲愤的意味,即使是这个时代,也在发生者十年寒窗并不能安居乐业的事情,粗鄙的,投机的人们反而过上了非常好的生活。是谁告诉我们,知识能改变命运,知乎天天都在说跑步带来了什么,但那些健身受伤的,各种康复治疗的方法总也看不到。这个时代真片面。大概这就是片面了,
大概,还是要回到这个层面上来吧:如何看待陌生的事情?应该是科学的——需要原因,需要条理,同时也需要找好从何处来,去往何处,...
(等待修改)


穹顶之下 第三季Under the Dome(2015)

主演:迈克·沃格尔 蕾切尔·勒费夫尔 亚历山大·柯克 科林·福特  

导演:彼得·威勒 编剧: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