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彼察邦的影像展正在上海举行,展出的影像作品都是他在拍摄长片之余因各种目的创作的短片。所有这些短片都打着他个人的印记,因而可以称为他的“私人影像”(日记、记事本或自画像)。当我们说这些短片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实验性质,意思是指它们都专注于对艺术形式本身的探索。这个展览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了阿彼察邦在影像创作上具有的创造力。
展览放置在美术馆是合适的,因为它们都是一些无叙事、艺术性过强的短片。这也反映出一种趋势,艺术电影的放映空间越来越远离影院,向着展览空间发展。电影院空间对影像的多元发展有诸多限制,它被商业目的所束缚。 对于观众来说,身处黑暗中一动不动盯着屏幕,是想在放映结束后获得一些什么,无论是教义还是体验。因而,能够进入影院的电影倾向于讲述故事,这是吸引普通观众的利器。但这对于那些有志于探索影像艺术的导演来说,就非常受限制了。有时候,影像本身的探索并不需要借助于故事也能获得其美学价值。这样也就导致了美术馆空间的新利用。原来放置静态艺术品(绘画、雕塑、摄影)现在加入了投影装置,影像开始在此类空间中展出。
这不仅对于导演是一种解放,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如此。导演不必再苦心思量如何讨好观众,而是专注于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和发问;观众也不必在黑暗中被动地呆坐于椅子上,而是可以随处走动,如果他对展出的影像不感兴趣,完全可以走开,如果他觉得很有意思,就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把它看完。空间是随机的、流动的,作品和观众相互选择。可以说,美术馆重现赋予了影像艺术生命,它提升着艺术家(导演)对自我的要求,同时也遴选着观众——那些会去美术馆看展的必然比影院观众抱持着更大的艺术品位。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导演认识到了这点,他们一边用一种更为艺术化(反功利)的方式创作可以在影院放映的长片,同时也在为展厅的展出创作着形形色色的影像作品,这两种方式交互混杂,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发展趋势,真正具有艺术感的电影越来越脱离原有的形质及其纯粹性,变得更加不纯粹。但放过来也可以说因为电影本身就是最不纯粹的一门艺术(借鉴文学、戏剧……),它因此变得更加纯粹了。
可以将影院与美术馆两者完美结合的导演并不多,阿巴斯无疑是最伟大的一位,其他还有像戈达尔、索科洛夫、法哈基、阿彼察邦、蔡明亮的电影都属于此类。这些导演一方面按传统的路数制作着电影节电影(可以在影院上映),同时也创作着属于个人的艺术展电影(不能在影院上映,只能在美术馆展出)。毫不意外,这些导演的作品都可以归入散文影像行列,也就是说是一种主观的私人影像。

蒸汽Vapour(2015)

又名:蒸发

上映日期:2015-10-08(釜山电影节)片长:21分钟

主演:KRISSAKORN Thinthupthai THANYA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编剧: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