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始之后很久很久,都没有一句对白,我甚至以为这是个无声片或者是风景人文纪录片。然而看下去就发现,即使没有对白,也丝毫不会影响理解。稍后的对话也少得可怜。
一开始就是一个老头划船、量岛、建屋,我又一度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哈萨克斯坦的电影《老人》那样的故事,直到扛枪的士兵的出现。
整部电影有对话的场面寥寥无几,《聂隐娘》与之相比就是个话唠了。而《庄家之岛》的画面之美丝毫不逊于任何一部电影,甚至感觉不到丝毫加工的、刻意追求的痕迹。
那就是那么一块美丽的地方:四周环水,放眼尽是树林的苍绿,仰头望见天空的开阔以及远处的群山,日光照耀,发丝金黄而温暖,月光洒落,小岛静谧又安详。
少女和爷爷乘着小船,来来回回,在大自然的深处安家。
可是枪声打破了宁静,心里紧紧一揪,偶尔途径的士兵移不开盯着少女的视线,我怕这又是一个《天浴》的故事。
敌方,或者不是敌方。对于少女和爷爷来说,政治与军事不是他们关心的范畴,所以他们救了格鲁吉亚的伤兵,言语不通但都努力的生存,于是便有了整部电影里唯一的欢笑。
电影的留白也很多,我们不知少女和爷爷来自何处,也不知士兵最后去向何方,少女的初恋无疾而终,电影当中唯一的眼泪流了下来,流出少女难以承受战争、失去双亲、和颠沛流离的孤独。
她只是和个尚未毕业的姑娘,身体还没发育完全,身材板平而瘦弱,可是她却得不到少女应有的快乐。她和爷爷一起在荒无人烟的岛上盖房,学会了捕鱼、杀鱼、种玉米。在满是缝隙的木板屋里躲雨、烤火,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活着。
而爷爷是失去了父母的少女的唯一的依赖,他所能做的最大限度的保护就是在无人岛上安家落户,吓退调戏少女的小兵。他无法给少女世间的和平与快乐。
从空无一物到木房骨架,从翻地播种到玉米成熟,从暴雨来袭到屋塌岛毁,电影当中的光线与色彩的变换、运用是无比的和谐而又美丽。明明是一条平稳宁静的直线,却又让人担惊受怕。它就是这样克制、隐忍地完成了叙事,不动声色、不着痕迹。 这不是电影,这是诗!
他们拼命守护这片唯一赖以生存的乐土却得不到一丝一毫的怜悯,少女乘着装满玉米的船离去,爷爷无助又奋力地抱着门框时的面容是那么复杂心酸,他们只是想要生存,怎么就这么不易?



摧毁安乐岛的,不是暴风雨,是战争。
这就是他们的讲述方式,没有正面展示血淋淋的残酷画面,没有长篇大论的道德经。可是却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时刻,人民的苦难与不幸。我想说他们心里在呐喊,可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坚强而隐忍。
从泥土里挖出的烟嘴和布娃娃说明了他们不是第一个想要在此安居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岛越变越小,还有人的立足之地吗?


这是一部美丽的反战片,我能想得到最美的画面,就是波光粼粼,少女在水边洗脚……

庄稼之岛სიმინდის კუნძული(2014)

又名:Simindis kundzuli / Corn Island

上映日期:2014-07-09(卡罗维发利电影节) / 2014-09-17(格鲁吉亚)片长:100分钟

主演:伊利亚斯·萨尔曼 塔梅尔·莱文特 玛丽亚姆·比特里什维力  

导演:乔治·奥瓦什威利 编剧:Roelof Jan Minneboo/乔治·奥瓦什威利 George Ovashv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