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C][/img]

《尼克病院》非常细致的还原了1900年的纽约,那是一个没有无菌室,没有抗生素,没有无影灯的时代,一个西方医学还未和萨满、巫术区分开的时代。

影片开场是在一个中国城里,在西方世界里鸦片和麻将成了堕落和中国的代表符号。有意思的是当时的西医远不如中医有效。

片中第一场手术是由于前置胎盘而急需使用破腹产手术的病例,关于当时剖腹产手术的情况大家可以看看《八卦医学史》的作者宁方刚医生的介绍。(医闻微信号上的观看更方便)
[url=http://v.qq.com/page/n/b/d/n0195brusbd.html]http://v.qq.com/page/n/b/d/n0195brusbd.html[/url]

手术的整个过程是很干净的,但人们对细菌还不是很了解。当时手术室圆形剧场的设计特别流行,伦敦、柏林、纽约的大医院都曾有过这样的手术室。

[img=2:C][/img]


因为缺少麻醉、止血和抗感染的技术,所以开刀后的死亡率非常的高,生死往往只在一瞬之间。具体场景就如影片中的一样,一边做手术一边讲解,前排是医生和学徒,后排是观众和粉丝。

要的就是在血肉横飞之中快速、准确的完成手术,且保证皮裙底下衣领的洁净。如果病人当场挂掉,也要镇定自若的进行处理。这样的外科手术可以吸引了上百人的围观,光是门票也够喝一顿的。那时顶尖的外科医生比国际巨星还要受欢迎。

切尔西靴、四轮马车、绅士服,满满的英式范配上迷幻的电子乐,没有丝毫违和感。好吧,也许是我内心深处认为英国人和医生都是无情的机器人。

当时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拿着简陋的医疗器械,为了手术成功把自己变成机器,拼命的摇动吸引器进行手术,努力半天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他们想尽办法提高医疗技术,但每次失败的医学探索,都需要医生背负极大的道德压力。这种压力是很难调节的,于是片中的外科主任在连续失败12场剖腹产后自杀,男主角也把注射可卡因,抽鸦片做为排解压力的方法。

想想前段时间换头术引起的轩然大波,当时人们对医学水平的信任可比现在还差,这种道德舆论的伤害可不比现在的糟糕的医患矛盾好多少!

以前的道德压力则是源于患者对医术的不信任,现在的医患矛盾是源于患者对医术的过高期待,看看以前再想想现在的医患矛盾,什么医闹不过是浮云。

在医闻微信号消息页面回复“尼克病院0101”即可获得《尼克病院》第一季第一集高清视频下载地址。


[img=3:C]
[/img]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医闻微信公众号,医闻面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这里有最新的医学资讯和热点的医学文章,欢迎各位医界人士的来稿。微信号:YIMAIAPP

尼克病院 第一季The Knick(2014)

又名:纽约医情(台) / 杏林先锋(港) / 尼克医院

主演:克里夫·欧文 杰里米·博布 朱丽叶·赖伦斯 埃里克·约翰逊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编剧:杰克•埃米尔 Jack Amiel/迈克尔•贝格勒 Michael Begler/Steven Ka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