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8世纪,西班牙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了混乱,法国最终占据了欧洲大陆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区域。这又引发了一场成功的、但又是毁灭性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拖垮了这个国家,造成的政权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陆殖民地的相继独立。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法语:Maison de Bourbon,英语:House of Bourbon or Bourbon Dynasty ,西班牙语:la Casa de Borbón en España) “旁”通“傍” ,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
其在法国的统治于1589年开始。 17世纪中期,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奥尔良家族的统治史称奥尔良王朝或七月王朝。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于1860年告终。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于1936年被推翻,但于1975年第三次复辟,是目前西班牙的王室。
——对应中国历史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国特定历史时期,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在中国,以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标志比较普遍。
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宣告了法国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结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在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对应中国历史
乾隆年间
乾隆是中国清代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位帝王为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嘉庆年间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1796—1820年在位),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法文:Guerres Napoléoniennes,英文:Napoleonic Wars,德文:Napoleons Kriege,俄文:Наполеоновские войны)是指拿破仑称帝统治法国期间(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法国国势迅速崛起,雄霸欧洲;但在侵俄战役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让波旁王朝得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复辟。随着拿破仑在滑铁卢败北,各交战国签订巴黎条约后,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11月20日结束。
——对应中国历史
嘉庆年间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1796—1820年在位),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

时间管理局 第一季El ministerio del tiempo(2015)

主演:鲁道夫 桑丘 奥拉·加里多 纳乔·弗雷斯内达 卡耶塔娜·吉恩 

导演:马克·维吉尔 豪尔赫·多拉多 Abigail Schaaff 编剧:Javier Olivares/Pablo Olivares/Anaïs Schaaff/José Ramón Fernández/帕科·莱昂 Paco Le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