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点长,若看不下来,可以光看图片及其描述)

摘要:《蝙蝠侠大战超人》对两位主角的内心刻画是很深刻的。偏激的Bruce Wayne其实不是真正的蝙蝠侠,迷惘的Clark Kent也差点不再是超人。两者的矛盾冲突,是由深层内在信念引发的。蝙蝠侠与超人的互相拯救。一些关于审美、商业的评论,及卢瑟、神奇女侠。
关键词:超级英雄漫画、审美、文学、心理描写、DC

距《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联盟》(以下简称BVS)上映已有半年,如今再回首,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失利的商业片,感人的艺术片。
艺术片,或者说文艺片,有探讨哲学的,可得其深刻;有歌颂信念的,可得其诗意;还有剖析心理的,往往感人动情。譬如小说《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柯尔尼科夫(主角)在杀人犯案之后心理进行细腻了描刻,展现其心灵深处的种种矛盾。鲁迅评其为“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又如电视剧《绝命毒师》,沃尔特怀特为了在死前给家人留下足够的财富,从一个善良、保守的化学老师步入毒品行业,最后却一步一步成为大毒师。杰西平克曼本是普通的社会青年,却一路被迫做出种种超过自己道德底线的决定。编剧们安排着对角色内心拷问,又展现出他们的变化。这部剧曾长期排在IMDb榜单排名第一(《冰与火之歌》排第二),因为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深刻呈现,这部肥皂剧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层面了。
BVS,就是这样一种艺术电影。
起先,看完院线版之后,除了作为一个多年的DC粉为种种画面还原而激动不已,我也和大部分观众一样,抱怨剧情的各种不合情理与故事的乏味。但当再刷几遍BVS“导演剪辑版”(院线上映的版本从原版剪掉了共达二十多分钟的片段,有些甚至是关键剧情。以蓝光形式发售的“导演剪辑版”即是原版),这种怨念便消散了。但是,“说剧情不合理是因为自己看不懂”,这样激进的卫道之言还是有失偏颇。应该说,过于纠结在剧情漏洞,不如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线思想。
那么BVS,作者想要展现的主线是什么?
是超人与蝙蝠侠两个人的心灵成长。大家都关注着大战,却忘了这部电影的另一半名字——正义黎明。这部电影里的主角,不是我们熟悉的,真正的蝙蝠侠与超人。而是在矛盾冲突之中,Bruce Wayne终于成为了蝙蝠侠,Clark Kent终于守卫住了超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带着寻找超级英雄心态的观众们走出电影院,会抱怨这个蝙蝠侠居然如此任性,这个超人居然如此迷惘。
蝙蝠侠与超人,算是两大超级IP了,大概在西方文化中成长的男孩们没有不知道他俩的(我不敢打包票说女孩子都看漫画啊)。他俩是美国漫画界两大巨头之一的DC公司旗下,正义联盟英雄里的核心人物。一个是黑暗骑士,一个是光明化身。一个多智而近妖,一个强力而近神。在一起,他俩就是世界最强拍档(the world’s finest):
<图片1>
然而在BVS中,一切都回到了开始之前。
一、 蝙蝠侠主线
这个故事说的是,Bruce Wayne从暴戾走向理智。
<图片2>
<图片3>
电影始于两个经典故事:犯罪小巷(Bruce Wayne父母惨死之场景彻底地改变了他,也注定了其成为蝙蝠侠的命运,这一故事经典到成为了这样一个漫迷们一提便知的“成语”)以及小Bruce掉入蝙蝠洞。可是,为何如此?蝙蝠侠的童年故事,不是众人皆知吗?特别是在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之后。
之所以要从起源再次发端,是为了告诉观众,此电影里的蝙蝠侠设定是完整独立于其他漫画、电影世界的,是一个有别于以往的Bruce。这个Bruce,他不安,他焦虑。当他遇到超人时,他为人类的命运而担忧,他便愤怒,他便恐惧。而全片中所展现的Bruce的心理,都发源于这个犯罪小巷。
尴尬的是,父母早亡似乎成了超级英雄们的标准配置,成为作者展现英雄们不凡遭遇与坚韧内心的便捷手段——有什么能比至亲的离去更能影响一个人内心的呢?但蝙蝠侠的故事,依然有其独特性。童年的遭遇在其内心留下了终身的印记,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连诺兰版三部曲都介绍得很清楚——犯罪小巷与蝙蝠洞让他嫉恶如仇,令其对人心永远提防,逼其陷入恐惧,最终又克服恐惧。在别的漫画里,这种标准配置只是英雄崛起时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只是喜不平之情节里的一段内心动荡。而蝙蝠侠的故事,永远甩不掉那小巷里,玛莎韦恩散落的珍珠,托马斯韦和恩倒地的眼神。
<图片4>
这里援引《黑暗骑士归来》(出版于1986年。公认本书是现代漫画的经典之作,最具影响力的漫画故事之一):
<图片5>
<图片6>
管家阿福回忆:那时布鲁斯少爷只有九岁。夜里他总是睡不着觉,但他依然礼貌地坐在床上,听阿福念故事。《失窃的信》,对,就是那个故事。安静地听完了整个故事,然后,他坚定如钢地说(他郑重得吓人,深色的眼睛闪着光)……Bruce少爷问……不,他要求……“杀手最后被抓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阿福向他保证,恶人最终被正义制裁了。Bruce才睡着了,像个孩子应有的一般。
由于商业原因,美漫会常常更换编剧、绘者,这也使得漫画故事不断地重启,前后独立。作者们称之为平行世界——类似的人物,类似的故事,但各有不同。这也就使得,1939年诞生的蝙蝠侠,在一个个新作者的笔下,至今还常常摆脱不了犯罪小巷留下的心理阴影。
他黑暗,他冷酷,他孤僻,他不择手段。BVS电影里,犹甚,他不是完成的蝙蝠侠。
所以你可以读懂了。在BVS电影开头,Bruce答应会救出小女孩的妈妈,却发现大楼已经彻底毁坏。他只能把她报入怀中,愤怒地盯着远处的超人。不安,担忧,愤怒,都从他的眼神里要溢满出来。
<图片7>
下一个镜头,俯拍广角,Bruce抱着小女孩,在画面中逐渐变小。
<图片8>
比起远处的超人,人类是那么的微渺,弱不禁风。这个认识,一定掺杂在了Bruce对超人复杂的初次印象之中。
Bruce只是一介凡人。正义联盟中的各种英雄,已经超人而近神,人们称之为Gods Among Us,人间之神。超人卧推训练用的是一个地球的重量,神器女侠是宙斯的女儿,绿灯侠靠灯戒可以具象化任何能想象到的东西,闪电侠速度快到可以穿越时空,海王统领整个亚特兰蒂斯,钢骨则拥有各种高科技挂。而蝙蝠侠肉体凡胎,连隔壁美国队长的血清增强都没有。仅凭其超凡的心智与计谋,居于联盟的核心,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类的渺小,甚至小心提防着自己的战友。在他的电脑中曾存储着一套制服各个联盟英雄的方案。这套方案被反派们窃去,还真的差点干翻了整个联盟。
这倍具西方特色。阿克顿勋爵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人们,特别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制度设计者们,时时刻刻小心提防着权力。他们宣言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设计出精妙的三权分立制度让权力彼此制衡,决不允许一极独大。因为,“一个强大到可以给你一切的政府,也强大到可以夺走你的一切”。BVS中神经质的Luthor念叨的“‘Power can be innocent’是美国流传最大的谎言(虽然网上很多美国人吐槽说他们从来没听过这句话)”,也就是这个意思。DC的漫画中,大政府化成了超能力,蕴藏着这个法律、政治学比喻。
所以,除了黑暗与阴影,理解这部电影中蝙蝠侠这条线的另一要点,就是Bruce作为一个普通人,对超能力者潜在威胁的担忧。
沿着蝙蝠侠的主线,再介绍起源之后的下一个故事,是两个小警察视角里的哥谭市与蝙蝠侠(这是重现了漫画里的一个经典片段,因此漫迷们集体高潮,而没看过漫画的观众则一脸黑人问号。但这不重要,没有原著知识不影响对这部电影主旨的欣赏)。
大都会VS哥谭市的橄榄球赛里,哥谭队挑起了斗殴。一叶知秋,这是哥谭市暴力之风的缩影。这座城市浸泡在黑暗中,有下不完的阴雨,有清理不完的犯罪。
我们不难猜想,从前一段的小Bruce,到两个警察所遇到的恐怖化身蝙蝠侠,中间许多年发生的事情。这是Bruce背负着儿时的心理阴影,秉承着自己打击罪犯的信念,一路走过来的黑夜。此段留白,让人联想到《史记·项羽本纪》。从“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的国破家亡,到“初起时,年二十四”,中间没有什么史笔,却在人眼前浮现出那个孩子牵着叔父的手,走过漫长黑暗小径的样子。只不过是得当的详略,背后的味道却让人寒颤。
事实上(就漫画而言),的确如此。Bruce不允许犯罪小巷惨案再以任何一种形式重演一次。可是一开始,他路见不平即出手,却备受挫折。他沉思,找寻自己的方向。就在这时,一只蝙蝠破窗而入:
<图片9>
我见过它的。它曾是我长期的梦靥。是的,我要成为一只蝙蝠。我克服恐惧,但不仅如此,我还将驾驭它。我将成为所有罪犯的噩梦!
在漫画里,Bruce从此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个没有弱点的超级英雄。但这与我们无关——电影里的Bruce不是这样的。这个Bruce更加暴戾,被打上蝙蝠烙印的罪犯相当于判了死刑,但他似乎并没有怜悯;更甚,这个Bruce居然杀人了!要知道,蝙蝠侠的第一铁律是不用枪,不杀人啊。或曰,全片蝙蝠侠杀人量足够小丑笑死十多次了。虽然可以解释成是为了电影视觉效果,况且也没有蝙蝠侠直接杀人的镜头,但此电影中Bruce的激进可见一斑。他不是我们观念中的那个沉着冷静,正义无私的蝙蝠侠。他更情绪,随后被Luthor一推,走向了极端。
但是,一旦触碰甚至跨过了暴力的界限——杀生——义务警员与邪恶罪犯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两者本身就同在法律之外——罪犯不顾法律谋取私利,而蝙蝠侠则在法律之外打击犯罪。一种是以暴力谋私,一种是以暴制暴,但在法治精神下,都是暴力无疑。
<图片10>
Bruce自己也知道,“我们是罪犯”。但他有理由充分相信自己是可以保持正义而清醒的头脑的。在漫画主世界里,他的确有这个自信的资本,也有质疑其他英雄的资格,可超人不相信。在读者看来,我们自然充分相信英雄能够时刻捍卫正义。但是在真实情况之下,我们能够允许任何一个人游离于法律之外,任性做想的事情吗?超人认为,不能。
二、 超人主线
这个故事说的是, Clark Kent倔强而艰难地坚持做好人。
大超作为普通人,名叫Clark Kent,是一个直到高中毕业前都生长在农村小镇里的单纯乡下仔。延续了2013年《超人:钢铁之躯》电影的。他作为一个乖乖青年,在弄懂了自己的外星人身世之后,被迫现身和另一帮外星人大战。这场大战给大都会留下了一堆废墟,BVS开篇也有讲述。抛去超人现身沙漠救女友,普通人Clark出场的第一幕,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设定,即使你没看过钢铁之躯,没看过超人漫画:不同于经典的印象——一脸阳光灿烂,气宇轩昂,一身三好学生、积极分子气质——这个Clark,在镜框下,有些迷惘,有些忧郁(大概是漫画Earth One的设定)。并且,这种迷茫在BVS中放大了。
<图片11>
超人只是跑去救女友,却没想到落到了Luthor布置好陷害他的圈里,惹上了麻烦事——人们认为是超人害死了那些村民。Clark说,他不在乎。但他真的不在乎吗?露易斯是最懂他的,她惆怅地感叹,“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在爱我的同时做你自己。”
这句话戳中了超人这条线的心理矛盾。爱露易斯,自然是指大超私人的一面,Clark Kent这一面。做自己,指的是什么?后来超人明确地说了,“一直以来,我都按照我父亲的想法活着,觉得我来这里是为了行善的。”
他只是想做个好人。
虽然神力超人,但内心里他只是一介单纯的农民。在大都会大战之后来到了城市,走入社会世界,他是要“纠正父亲的错误”。养父曾经劝Clark不要显露自己的超能力,因为这会让人类感到不安与恐惧(在BVS中,结果的确是这样)。Clark最终决定,这是不对的,他应该用超能力来行善。于是,就如超人的生父乔艾尔所说,“他会成为他们(人类)的神”。
大都会为他建立了巨大的雕像,火灾外的人群争相跪拜触摸他,洪水里的难民在屋顶画下巨大的超人标识。自然会有人感到担忧,作家担忧他没有道德束缚,议员担忧他不理会国际法。而蝙蝠侠,这个与各种变态罪犯(以小丑、双面人为代表)斗争了几十年的人,深刻的认识到,只要超人想跨越界限,就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事实上,在《不义联盟》系列中,超人的确建立了一个集权政府,就是BVS里蝙蝠侠沙漠梦境那一段)。那将是对全人类的威胁。而蝙蝠侠是不可能允许这样的威胁存在的,他必将采取行动。
Luthor则走得最过分。他设计让世人误认为超人害死了村民,又借助华莱士掀起了舆论对超人的讨伐。
超人开始感到困惑,感到迷茫,他深夜打电话给养母,问养父为什么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堪萨斯。母亲解释说只不过是对旅游没有兴趣而已。他忧郁地回应,I just wish it was more simple,希望事情比表面上看起来更简单。但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农村小伙,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何等复杂。在满社会的质疑声中,超人也怀疑了自己。
<图片12>
然后,Luthor暗藏炸弹在华莱士的轮椅下(原版中明确华莱士并不知情,但这段剧情被剪了),通过献祭在场的所有人来激起舆论。所有人质疑,包括超人自己也自责,为什么超人没有看到暗藏的炸弹?(这是因为箱子镀了铅,而超人的透视能力透不过铅。这段剧情也被剪了)
<图片13>
他只不过是想做个好人,但世人对他寄予了对神的期待,他能满足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说谎的女证人在电视上煽情地说:“我要看着他(超人)的眼睛,问他,究竟如何判定哪些生命有价值,哪些生命又没有价值?”这正是露易斯的担忧,“有没有可能,在爱我的同时你自己?”。超人一次次没有将事情做到尽善,他深深自责,甚至绝望。他于是说,“超人并不存在,那只是堪萨斯农民的一个梦”。
他只是想做个好人,却难以在险恶的世界安身立命。他守不住自己了。
于是他必须开始“流浪”。好莱坞的导演们看来特别喜欢让迷惘的主角转转去雪山,做做冥想。于是这个超人没有去他的基地Solitude Fortress(孤独堡垒),而是变成驴友登上了雪山。他“见到”了自己的养父。父亲说故事:他曾经忙碌一夜保护农场,却不料将洪水引到了邻居家。这也是努力做了一件事,却给他人带了了坏结果。而父亲摆脱自责噩梦,是因为爱情。这里的亲情桥段出得莫名其妙,结合全片主线来分析,甚至可以说是个败笔。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理解成,超人通过行走旅游放松放松了心情,又通过自己内心,继续坚定了做好人的信念。
但我更愿意这样理解:Clark彻底的救赎,是在他拯救蝙蝠侠之后的自我救赎。
三、 蝙蝠侠与超人:两线交织
超人在光明中坚持善良,而蝙蝠侠在黑暗里捍卫正义。蝙蝠侠视超人为一个隐患,超人视蝙蝠侠作一个麻烦。
Clark为了寻找作伪证陷害超人的女证人来到高谭市,却发现这座城市里笼罩的黑暗。他一步步了解到这个vigilant在法律外的任意妄为,而警察甚至都还在帮助他。他最先的解决办法,不是用超人的力量,而是用记者的身份,来揭露并批判之。这是因为Clark毕竟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好人。然而报社总编佩里不同意,称Clark为Smallville小镇土包子,要Clark认真去报导球赛。Smallville是Clark所住农村的名字,这里双关,又指Clark作为一个记者太老土不懂得追寻社会热点。佩里说,美国意识(政治法律方面)已经死了,社会热点在于橄榄球大赛之类,谁会在乎Clark Kent叫板蝙蝠侠呢?这里虽然有一点牵强,但也具有一定的批判,使人不由得想起布迪厄和尼尔波兹曼。Clark说到,编辑在指定文章时,就是在决定哪些更重要。媒体拥有强大的公共话语权,可他们的目标不在于社会良性发展,而在自己的盈利。人们看媒体给出的新闻,媒体给其自认为人们想看的新闻。社会就向娱乐至死的地步欢腾滚去,不舍昼夜。当然,超人故事批判媒体,这是题外话,不展开了。总之,总编不让Clark报导此事,而这也就堵死了Clark对蝙蝠侠的解决方案,只留下超人与蝙蝠侠的矛盾可能。
还有另外一个人来进一步促进矛盾:大都会图书馆公益活动,指明邀请Clark参与报导。而此活动是Luthor举办的,他还邀请了另一个人——Bruce Wayne。
在参会之前,又有一段对Bruce的心理描写:他凝望着蝙蝠战衣,眼神中是愤怒,是冷漠,抑或伤心,还是都有之?
<图片14>
但可以知道他在回忆很多往事。下一幕的彩蛋介绍了:
<图片15>
他望着一套战衣,上面写着“哈哈哈,蝙蝠侠,你就是个笑话(joke)”。对小丑Joker略有耳闻就会知道这大概是小丑对蝙蝠侠的侮辱。这是第二任罗宾(蝙蝠侠的助手、养子)Jason的战衣。在漫画里,小丑将Jason毒打后关在有定时炸弹的屋里。他被最疯狂的小丑折磨,被撬棍敲碎了骨头,遍体鳞伤,最终被活活炸死。蝙蝠侠追踪而来却目睹了爆炸的一瞬间,只能从瓦砾中寻回Jason的尸体。
<图片16>
蝙蝠侠把Jason的制服保存在蝙蝠洞,长期为这次事件自责。这是一个心碎而又愤怒的老父亲。但不知道漫画故事没关系,因为接下来又展示Bruce忧郁地洗澡、拉开跑车的盖罩,加上沉重的BGM,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悲愤、“重出江湖”的决心。拉开跑车盖罩的细节,背后的深意在于:蝙蝠侠这个黑暗符号已经占据了Bruce的太多,而他作为富豪、常人的Bruce身份甚至都快弃之不用了。亦即愤怒、暴戾已经多年占据了他的内心,温和的那一面被挤到了深处。
然后他们相遇。Clark Kent meets Bruce Wayne!两人开始斗嘴,其实也是各自深刻的讨论。Clark质疑高谭市的公民自由已经遭到了践踏,蝙蝠侠让善良的人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批评蝙蝠侠自以为能够凌驾在法律之上。Bruce还击,这个大都会的记者说他人践踏法律很虚伪——因为他们对超人的崇拜已经近乎宗教。而超人想做任何跨越法律的事情,都是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的。
两人的矛盾,在一次堵死他路,一次被设计相遇,一次观念冲突中,进一步激化。蝙蝠侠用重火力追车,终于点燃了第一次矛盾。超人一挡,一撕,就解决了蝙蝠车,但他依然是有分寸地警告蝙蝠侠,不要再继续做义务警员。此时蝙蝠侠的内心,或许不能给恐惧留下一寸的位置,全身只有怒火。他愤怒又低沉地问:“Tell me. Do you bleed?”告诉我,你也会流血吗?超人不会流血。但蝙蝠侠狠狠地自己回答,你会的!为何?因为这是蝙蝠侠又一次直接见识到超人的能力。这又提醒他,超人的威胁不比任何核武器小,况且有思维的人比核弹有更多不稳定因素。你也会流血吗?你不会。他来自外星,他不是一个人类,他永远不会理解人类,想人之所想。那就不能相信他一定会接受人类的束缚。他是不可信任的,毕竟,他不会流血。因此,必须要除掉他,一定让他流血。
虽然后来的大战看似是Luthor设计安排的,但其实就两人观念差异、蝙蝠侠的激进来看,已必有一战。按照马克思的说法,须知,是内因而不是外因成为决定因素。
Luthor又来轻轻一推。他伪造在华莱士的支票上写下各种红字来激怒Bruce:“睁开你的双眼!”“我是你的鬼魂!”“绝不停战!”“我不会放过你!”但Bruce从来没看到这些。按道理,公司理当会提交给他看的。显然,是Lothor在幕后捣鬼,待到这一刻才让他看到。随后便发生了国会爆炸,此时Bruce拆开最后一张报纸,上面写着“You let your family die”,你害死了你的家人。使其回忆起片头,好友Jack就是因为超人大战而死。再也没有可忍的余地,Bruce彻底地愤怒了,强抢氪石,准备决战。
一切都如阿福所说:
<图片17>
狂热、愤怒和无能为力的感觉混在一起燃烧,将原本就略微激进的这样一个未完成的蝙蝠侠,变成了一个残暴的人。并非嗜杀,但他一定要除掉超人。
可他又是在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而战。即使他明知以自己的肉体凡胎对抗超人,和自杀无异。所以这一决定也就充满了悲情。在父母墓前,Bruce对阿福说,自己现在已经比父亲死去时更大了,亦即不惜一死。他说过,钢铁之躯的超人并不勇敢,肉体凡胎的人类才能勇敢。他认为,或许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打击罪犯20年,与此相比都是小事,因为这事关全人类的安全。
This is my legacy,就当是我留给世界的遗产吧。他们回忆起Wayne家族的兴衰,因为他俩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阿福望着Bruce远去的背影,说——韦恩家族从此衰亡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看电影之前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死去,但在此刻,我们真的相信了蝙蝠侠是决心不惜一切要杀死超人的。这种深处的变异和矛盾的冲突都在与沉重的画面与悲怆的音乐相得益彰。这是何其感人的艺术!两种合理却要发生不合理的矛盾,这便是触动人心的悲剧——从双方的视角,都能看到各自的动人,双方都有自己的信念,都有自己的理由。两个好人,却不可避免地要有一战。
然后蝙蝠侠打开壮烈的蝙蝠灯。然后Luthor送来了超人。超人只是被迫来见蝙蝠侠,没有要战斗的意思,他是好人。蝙蝠侠也是好人,一定要除掉这个威胁。不同于老套桥段里那种“你听我解释!”而对方就是无厘头地不听。蝙蝠侠必须要争分夺秒——以凡胎对战神人,真的没有多少恐惧吗?超人也被蝙蝠侠的各种机关所惹怒,大战一触即发。
然后就是全片的最高潮。
当蝙蝠侠举起矛抢即将最后一刺的时候,超人喊出了Martha的名字。八十年前的这个巧合——两位将闻名世界的漫画人物的母亲,分别被两位作者命上了同样的名字——今日终于被导演提起。这是唯一能让蝙蝠侠在分秒必争中停手的一个字眼。此时全世界都陷入了寂静:
<图片18>
母亲同名,饶你一命。简单如斯?绝非如此。
那短暂的几秒寂静,在大战中长得好似一生。Bruce听到Martha,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自己死去的母亲。无疑,想起了自己八岁前慈爱的母亲,想起了犯罪小巷。他肯定看到了那散落一地的珍珠,母亲倒地后的眼神。这是他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四十年来,他打击罪犯,不允许犯罪小巷重演任何一次。他战胜恐惧,驾驭恐惧,守在黑暗里,想要摆脱小巷的阴影。然而这一刻,他又回到了小巷。
<图片19>
他看到了八岁时常常不安的Bruce。他惊恐地环顾四周。那个Bruce,在父母坟前无助地哭泣。那个Bruce,目睹双亲被杀,彻夜难眠。那个Bruce,掉落深井,被恐怖的蝙蝠环绕,无处可逃。那一刻,Bruce回到了8岁的自己。
他歇斯底里地问“Why did you say that name!Why did you say that name!”。
他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矛下的这个人,原来也是Martha的儿子。他将杀死这个Martha的儿子,因为他怀疑他不懂人类,是人类的威胁。可这一刻,他竟然在最后的关头念着自己养母的名字。这时蝙蝠侠才知道,他原来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外星的身体,却是在地球长大。他也是一个追寻光明,坚持善良的常人。原来我们的母亲有着同样的名字,原来我们有着同样的人性。
而现在,却要杀掉这个同样是Martha的儿子吗?不。矛枪刺下去,会杀死一个善良而人性的Clark Kent,也会埋葬内心深处那个善良的Bruce Wayne。
一开始对他的怀疑,对他的不安与愤怒,此时都已释然。
他呐喊着,远远地丢开了矛枪。他亦抛去了对超人的怀疑,抛去了仇恨,抛去了狂热,抛去了愤怒,抛去了由怀疑带来的不安感。他恢复了理智。
这样,黑暗骑士得到了救赎。
<图片20>
如一条推特所说,这个男孩看懂了:
外甥:“超人救了蝙蝠侠。”我:“当然,当超人打败毁灭日时,他连全世界都救了。”外甥:“不,是他让蝙蝠侠重新变得善良。”
这一刻,真正的蝙蝠侠完成了。
超人终于拯救了一个愤怒着走向杀戮的人,使其悬崖勒马。他终于确信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他能够使人向善。他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这一刻,真正的超人也回来了。
重新相信性善的超人,信任蝙蝠侠营救Martha的承诺。抛去仇恨的蝙蝠侠,告诉Martha,自己是她儿子的一个朋友。
这一刻,世上最强拍档也完成了。
这,就是正义的黎明。
四、 一些其他
审美
不禁想多说几句关于审美。审美价值是和实用价值不同的,譬如诗人看到杨柳而吟诵“二月春风似剪刀”,木匠则考虑此木材值几个钱。两者明显是割裂而相异的。但我们读者、观众往往带着实用价值来看审美作品,这就产生了误解。例如有人带着实用价值的尺度来考量红楼梦,就会说林黛玉不如薛宝钗可爱。真善美在美学中并非一路同行。真的不一定美,假的不一定丑。例如京剧“两三步千山万水,五六人千军万马”,山水画的写意等。因此当我们欣赏艺术时,最主要的是感悟其精神。艺术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弘扬生命力,歌颂生命力。如罗曼罗兰所说,“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这个主旨具象表现出来,其一就是对人物丰富内心的展现。
BVS做到这一点了吗?看来是做到的。因此,若想欣赏该电影作者所希望展现的,我们就应该着眼于主角的内心意脉来欣赏。但是,戏剧毕竟不同于高度抽象的诗歌,商业电影更不是普通的戏剧,对主线的审美,也不能成为剧情上一些小漏洞的借口。只不过观众可以宽容导演编剧几人安排的剧情在千万观众面前难免有漏洞,可制片方依然不能轻卸责任。
商业
这部电影的失败,大概就是塞了太多彩蛋,使得主线不够明显吧。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又把原版的一些剧情部分给剪掉了。
现在漫画迷们都为DC捏一把汗——这是有直接原因的,2011年因为绿灯侠电影的失败,导致华纳将整个正义联盟电影计划推迟,绿灯侠则直接推到了2020年。DC电影现在开始后起直追,因而略微急躁,将一部原本不错的电影塞得非常满。彩蛋竟然把主线剧情给挤出去了。对于漫迷们来说倒是非常精彩,可对于更广大的观众,却不甚友好。
漫画不是儿童的专属,漫画也可以很深邃,比如DC的《守望者》就拿过雨果奖。那时候它们便不仅仅是一些图,而是“图画小说”。DC还应坚持从诺兰到扎导的一条基本路线,即他们拍的电影,不是和漫威全面竞争的同类型“超级英雄电影”,而是一种独特的“漫画电影”。真愿DC能够克服焦躁,老老实实拍好电影。不然的话,怕是又看不到下一部电影了。
卢瑟
人们说,漫威看超级英雄,DC看超级恶棍。并不是说DC超级英雄不好看,而是DC的反派实在是太精彩了。近来在荧幕上圈粉的就有小丑,双面人,小丑女, Luthor等。没能成功在内地上映的《自杀小队》就是以恶棍为主角的故事。这些反派实在是有个性,公司甚至都以他们为主角创作漫画。
此电影中的Luthor和漫画里的传统形象十分不同。漫画里的Luthor秃头,沉默寡言,霸气十足。而电影中杰西艾森伯格版本的Luthor变得十分话痨,并且有些疯癫。让人觉得好像是在模仿希斯莱杰的小丑。但若认真欣赏,则知其不同。希斯莱杰的小丑,是崇尚犯罪艺术,希望无底线地挑战体制成法,因而近乎癫狂。而杰西艾森伯格的Luthor,是突出放大了Luthor的自大,大概是希望展现出一个自以为是的天才形象,因而走向疯癫。
前文提到,Luthor和蝙蝠侠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认定超人对人类存在巨大威胁,并且对极权主义充满警惕。Luthor的父亲在东德出生,他是吃着变质饼干长大的。但每隔一个周六,他就得参加游行,对着暴君挥舞鲜花。因此Luthor对超人十分警惕,到了憎恶的地步,因为他不允许后代在检阅台下挥舞雏菊的日子再次到来。
然而两者却在实践的路上分道扬镳。Luthor的起点是合理的,可他却不择手段大量牺牲来抹黑超人,这里的逻辑并不清晰。究竟是他担忧的事情发生了,还是他制造了他担忧的事情?可能扎导不太喜欢这个反派,最终没有把他的逻辑安排得像TDK里面的小丑那般出彩。
神奇女侠
<图片24>
当盖尔加朵出演神奇女侠的消息传出时,质疑之声四起。虽然她在《速度与激情》中有不俗的表现,可其平板式的身材,和传统的神奇女侠形象毕竟大相径庭。可当其出场时,带着质疑之心的漫画群众瞬间变成跪舔粉。盖尔加朵真是分分钟将优雅、勇敢的戴安娜公主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22>
尤其是在战斗中,她倒地后一甩头发邪魅一笑:
<图片21>
作为宙斯之女,来自战斗民族亚马逊的神奇女侠是非常好战的,因而她遇到强敌反而有些欢喜。这个小细节很妙。
<图片23>
看来下一部《神奇女侠》独立电影必将大火了。
BGM与画质
不理混乱的剧情,娱乐方面的欣赏就在于BGM与画面。这两点本片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是做得非常好的,BGM每一次恰到好处,煽风点火。例如神奇女侠战甲出场时的背景音乐Is She With You,配上惊艳的扮相,整个电影院都燃起来了。而本片的画面也非常好,各种打斗肉感十足,蝙蝠侠飞车的片段亦十分精彩。由于导演扎克施耐德以前是学油画的,所以他拍出的电影画面十分精美。
<图片25>
<图片26>
<图片27>
<图片28>
(完)
<图片29>
正义联盟七巨头陪我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他们曾在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内心深陷黑暗与恐惧的时候给我力量。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对此部电影的解读。你若喜欢,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2016)

又名:蝙蝠侠大战超人 / 蝙蝠侠对超人:正义曙光(港/台) / 蝙蝠侠与超人:正义黎明 / Batman vs. Superman / BvS

上映日期:2016-03-25(中国大陆/美国)片长:151分钟

主演:本·阿弗莱克 亨利·卡维尔 艾米·亚当斯 盖尔·加朵 杰西· 

导演:扎克·施奈德 编剧:克里斯·特里奥 Chris Terrio/大卫·S·高耶 David S. Goyer/鲍勃·凯恩 Bob Kane/比尔·芬格 Bill Finger/杰里·西格尔 Jerry Siegel/乔·舒斯特 Joe Shuster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