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党的生日。单位给我们这些党员发了张电影票,影片是《铁人》。巧合的是,就在发票之前,我买这这周的《南方周末》,头版是《有条件要上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亿》,是关于主旋律电影的,重点说了说《铁人》。心中一笑,值得一看。

电影并非想象中的纯粹说教。刘烨饰演的刘思成是一名当代石油工人,在偏远的塔里木工作,严酷、寂寞的工作环境让刘思成对于工作、人生的意义产生了疑问,并为之思考,他想起了父辈的光荣。他的父亲刘文瑞是“铁人”王进喜最看重的徒弟,于是电影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庆。影片把刘思成的思考与王铁人的“大庆”穿插结合,是否是想告诉观众刘思成所思考的问题的答案就在王铁人和他的徒弟们身上:为了共和国不“贫血”,自己贫不贫血无所谓?

但是,当一名老大庆工人到刘思成所在的工地做报告时,告诉了他一个真相:刘文瑞,刘思成的父亲,并非“病退”,而是“逃兵”。刘思成的精神世界轰然坍塌,他心中一直引以为豪并为之奋斗的父辈的光荣是如此遥远以致显得不真实。他依然每天为了工作而工作,机械地为了光荣而工作。他的痛苦在影片最后的营救工友(黄渤饰演的赵一林)的行动中消失,他想通了:他的使命就是为了崇高和光荣,为了父辈的旗帜。这也是影片的主旋律。

电影的几个片段值得思考。刘文瑞的“逃跑”、吴大夫去读研、赵一林和小米的离开,这几件事也是对刘思成影响最大的。父亲的“逃跑”让刘思成失去了精神支柱,而心理医生吴大夫的离去让他失去了说心里话的对象,最后与好友赵一林的决裂让他没有了说话的人。这些痛苦在营救赵一林中得到升华:牺牲是一种光荣,他需要扛起父辈的旗帜,完成父亲的心愿。铁人精神得到了传承。

换一个角度,作为个人为什么要为国家做出牺牲甚至放弃生命?刘文瑞的“逃跑”是可耻的吗?答案或许是唯一的。因为他为自己贴上了道德的标签,国家逼着他说自己是“病退”,如果他说我是因为熬不住了才离开的,可想而知会得到暴风骤雨般的谴责。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给个人提供自我表述和自我选择的氛围,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机械的,个人也是机械的。在这个背景下,一个人的选择和表现是否是真实和理性的?吴大夫和赵一林的离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公民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公民有了自我选择的能力和环境,才能从内心考虑我能为国家做什么。唯有这样,道德与光荣才会回归本源和常识。

http://blog.sina.com.cn/songbenru

铁人(2009)

又名:Iron Men

上映日期:2009-05-22片长:109分钟

主演:吴刚 刘烨 黄渤 胡明 

导演:尹力 编剧:刘恒 Heng Liu

铁人的影评

Sydney
Sydney • 精神
禁飛區
禁飛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