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些原因,刷完《鸡皮疙瘩》系列,除去第二部由一个故事撑完全片,其他都是一个主线故事穿插,附带几个支线故事组成。
与《世界奇妙物语》不同,《鸡皮疙瘩》系列没有神怪,都是普通人视角下的短片故事,从故事来说,虽参差不齐,但整体水准还是不错,能够达到一种回想起来后背发凉的观感。刷完后感觉我的豆瓣电影页面暂时有点惨不忍睹。
《鸡皮疙瘩》系列从2007年开播,一共五集TV版,两个番外篇和两个剧场版,最新的剧场版是2014年,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制作下去。
恐怖长片和短片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长(别笑):片长决定了故事的走向。
长片导演可以讲完整一个故事,基本逻辑不要出错,纵然不能达到吓得人屏息这种程度,最多也就沦为平庸之作,如果基本逻辑出错,连故事线本身都没有理清楚,很难说可以获得好口碑。
国产院线恐怖片里的鬼魂都被广电总局带走了,但没有鬼就讲不好一个故事不应该成为借口。诸如什么《床下有人》、《笔仙》之流打着色情惊悚擦边球连个故事都说不清楚,不被骂该让观众说什么呢?不论是归于精神病院的《阁楼惊魂》,还是借助催眠幻象的《催眠大师》,整体的故事是没有出大错的。
编剧和小说家不同,本来就是带着镣铐跳舞,不能说因为各种规定的限制,就有理由写渣剧本。
说回短片,20分钟(当然,按照正常划分,45分钟内都算短片)甚至更短内讲完一个小故事,并完整反转,对创作者的要求不低。
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吓观众一跳”的效果,有两种创作方式:
一,结尾借助鬼怪或者未知势力,猛地“吓观众一跳”;
二,在前面叙事铺垫的基础上, 通过故事的转折给观众带来脊背发凉的观感。
当然,还有一种恐怖喜剧,依靠蒙太奇镜头或者恐怖氛围的渲染,将观众带入惊悚情景中,最后的反转却给人豁然开朗,或者暗自好笑的结局。这种创作方式在一些国际短片电影节上比较常见:《太迟了》、《恐怖理发店》,甚至是澳大利亚公益广告《叫你丫逃学!》。
第一种在短片里较为常见,通过一些小创意,最后依靠音效或者恐怖画面给人视听刺激。这种表现手法在一些整蛊游戏和漫画里也会见到。比如QQ传图盛行的时代,打开文件包解压发现是个Flash小动画,最后一帧是突然增大的恐怖音效和一张女鬼脸;《咒怨》的衍生端游,上楼后打开一扇门,伽椰子就从里面猛一下爬出来(怕个毛啊,又不是粉面俊雄钻进了你的被窝);前面是动态帧,最后一幅画为gif形式的血腥场景。
这种做法好处是,可以立竿见影吓到观众,急速刺激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缺点是不太值得回味,反复观看最后几秒会渐渐感到无趣。同时,也不适合扩展成长片进行拍摄。
前段时间被各大营销号鼓吹的《关灯后》,大家看后口碑一般:认为导演只是将当初的创意扩展成了一个长片故事,并没有太多刺激的地方。
但大卫·F·桑德伯格本身就是个恐怖短片的励志导演啊,靠短片《关灯以后》在vimeo上被推到首页,加上其他短片系列,才有机会和温子仁合作,拍摄了这部长片。
当初那部几分钟的《关灯以后》走的就是这样的路子,凭借最后的鬼脸,陡然吓你一跳。当然,在你看惯了桑德伯格的惊悚短片系列后,会发现都是这样的套路。
当然,这只是桑德伯格的首部长片作品,期待《关灯以后》第二部给人带来新的刺激。
而上面提到的第二种创作方法,则有机会可以扩展成完整的长片。因为在极为有限的时长里,创作者完成了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让人回味时会觉得背脊一凉。在资金和团队允许的范围里,是有机会拍摄成长片的。
《鸡皮疙瘩》里大多是这样的故事,通过最后的反转留下恐怖的余韵,像获奖佳作《调音师》也属于这一范围。
但看多了《鸡皮疙瘩》你也会发现它是有套路的:独身女性、深夜回家、联通式住宅、长奇怪的人心灵也是变态的……
《鸡皮疙瘩》本身有五个创作原则:
1 没有鬼。以展现人类疯狂的一面为主
2 没有超常现象。剧中不会发生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3 不用音乐营造恐怖气氛。基本没有BGM,只是偶尔会无声
4 没有夸大的演出。演员们都很自然的呈现出一段故事
5 不脱离日常。没有科幻元素,是任何人身边都可能发生的故事
这五点创作原则让剧组的拍摄成本大幅度降低:简单的场景、精简的演员、极少的道具,没有特效和高价的后期音效制作(之前桑德伯格还没红时我写过一篇《如何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拍好一个恐怖短片》,蹭导演热度好可耻)。
这种“任何人身边都可能发生的故事”,有种因好奇带来的未知恐惧,介于日常与非日常之间,给观众留下一定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姻合的小说能刺激到一部分读者(以后说《毛骨悚然》再展开)。
《鸡皮疙瘩》本身的套路或者说其他短片系列可以沿用的路数:
1、贯穿系列的演员。谷村美月(我老记成荒村美月,囧)经常是主线故事的女主,以至于弹幕经常刷“美月又回来了”,“美月的复活卡用完,这集会反杀么”,拉近了观众与剧的亲密性。桑德伯格也是如此,每个短片主角都是他老婆(当然,很大程度是为了省钱)。
2、因为好奇而作死的主角。主角总是作天作地作死自己,不要问为什么《首尔站》大家都不关门,不要说为什么收到匿名恐吓信不报警。如果所有角色都开上帝视角,观众还看个屁啊!
《关灯以后》全员智商在线,女主男票简直机智得不能再机智,女主除了偶尔一次智商掉线去地下室推电闸,其他时候根本没鬼魂什么事儿好么!所以《关灯以后》口碑平庸很大程度上在于角色的塑造太过正常,难以引发太大的戏剧冲突(当然,这也有个限度)。
YouTube上曾有人制作过一个反套路电影的预告片,结果呢,你看只能是预告,没有这些作死的角色,剧情跟我们普通人的日子一样,白开水啊~像《林中小屋》这样的口碑佳作前半部分的剧情不全是作死套路,精彩在于放出怪物反杀的几分钟。
3、某种特征的必领便当角色和反面角色。《鸡皮疙瘩》不单对单身女子有深深的恶意,连长得帅气的小哥也不放过。只要是长得好看些的男性角色,一定会有个长得奇怪的红衣女侏儒死皮赖脸爱着他,然后得不到毁掉:泼硫酸泼石灰水棒击等等,以致出现一个长得稍微好看的小哥,大家都在担心会不会最后又挂了。
4、借助日常事物引发观众遐想。《鸡皮疙瘩》拍摄较早,剧中演员甚至还用的是翻盖手机和彩信传输,但并不影响它的惊吓程度。

鸡皮疙瘩剧场版トリハダ 劇場版(2012)

上映日期:2012-09-13片长:87分钟

主演:谷村美月 木南晴夏 佐津川爱美 石桥杏奈 入来茉里 白羽由里 

导演:三木康一郎 编剧:三木康一郎/ブラジリィー・アン・山田/八代丈寛/名執健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