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帕特里克·伊库伦德
主演:Simon J.Berger,Gran Forsmark,Saga Grde 等

《魔术师之梦》的观影过程,无疑是欢乐的,没有外置的世界那般阴霾。影像中的大男孩如此顽执地活在自我的幻想里,人以“北欧宅御族魔术师”称之,着实可爱之极。我看见魔术师的眼睛,那散射于厚重镜片背后的动人光亮,绝非一个从来没有迷恋过任何事物的人所能够捕捉的。——陆支羽

或许,北欧真的就是魔术界的最后一方净土了。当愚蠢的纸牌戏法一再风靡于世,魔术就真的只能沦为哗众取宠的骗术了,甚而不可遏止地异变为纯商业的无聊炒作,滑稽而可悲。竟原来,这个时代不仅没有马戏团和小丑,连魔术师也真的就要消失殆尽了。或许,卡尔维诺死前该去北欧走一走,然后照着《为什么要读经典》的模版,再写一本《为什么要变魔术》,这样我们就多少有了些论战的资本,以便去驳斥那些拿着手术刀屠戮真相的“假魔术师”。所幸的是,终究还有北欧这一方沃壤,抱持着久已有之的魔幻气格,一步难一步佳地挽手前行。
而关于《魔术师之梦》的观影过程,则无疑是欢乐的,没有外置的世界那般阴霾。影像中的大男孩如此顽执地活在自我的幻想里,人以“北欧宅御族魔术师”称之,着实可爱之极。我看见魔术师的眼睛,那散射于厚重镜片背后的动人光亮,绝非一个从来没有迷恋过任何事物的人所能够捕捉的。我恍惚又想起《朗读者》中苍老的凯特目光炯炯地看见他的男孩,想起西西里岛那些拍案叫嚷的疯颠颠的迷影者(《天堂电影院》),想起被一格废弃胶片融亮眼睛的亚历山大(《雾中风景》)。我同样开始笃信,只要你有圆梦的资本,就该勇敢地做一只“出头鸟”,不惜一切地闯进暴风骤雨里,因为每一次搏击都是你成长的命脉。这早已不该是“安于天命”的时代了,你的所谓正常人的选择,或许能消灾于一时,却注定无法安乐于一世。
成为一个魔术师的快乐,到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知;但这番活在魔术小道具中的滋味,或许真的像极了一个人自娱自乐的电影片场,而那些漂亮小花招背后的原始真相永远都不必告诉观众,各取所需的欢愉,便足矣铭记一生。于是,我又冒昧地想起费里尼的“帐篷车”,想起阿莫多瓦的“万花筒”,想起那坨“彩色的屁”(《下妻物语》),我突然觉得,这些细小的欢乐缀连起来的喜悦原来会有那么强大,强大到我不再去一味地忌惮于他人的“忠告”。喜欢电影就去看电影,这本就是无关原则的事情,又何来那么多信誓旦旦的说辞呢?像个孩子般执迷不悟究竟有什么不好?电影与生活的分割线,到底还是人为划定的临界,我选择骑在分割线上往前走,又有碍于谁呢?就如这部《魔术师之梦》中的大男孩,既然认定了以魔术为生,便奔着梦想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本就是天经地义的“实现梦想”的过程。何谓有理想的青年?就非得是“从一块钱开始”的白手起家奋斗史吗?就非得冲着那些所谓的“正经工作”去糟践自己的信仰吗?是啊,当一个爱好被你精心打磨过十年二十年之后,那真的就是一种信仰了;而旦当你打心底里奉其为信仰,就真的已经戒不掉了。
同样戒不掉魔术戏法的大男孩,也终究会长大。他绝不会永远地蹩脚下去,也绝不会一而再地侥幸成功。只因一切失败都无可避免,而一切成功都有凭有据。真是太爱这样的格调,即便杯具永远比洗具多一点点,但只要梦想足够强大,便终究不会只是可怜的半调子游戏。

PS:本片在色彩、光线及布景等方面都带有强烈的北欧风格,影现着斑斓的童话气息;我亦无可避免地想及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及至他拍于1958年的《魔术师》,他在该片中同样探讨了宗教与死亡,这番题旨至今犹在深重地影响着后一代瑞典电影人。而所幸的是,在这一部看似不起眼的奥斯卡真人短片《魔术师之梦》中,我则多少看到了一些“生的希望”,这番希望亦来自于那部年初入围60届柏林电影节的瑞典长片《猛犸象》。

魔术师之梦Istället för abrakadabra(2008)

又名:并非是咒语 / Instead of Abracadabra

上映日期:2008-02-02片长:22分钟

主演:西蒙·J·伯杰 戈兰·福斯马克 Saga Gärde 安琪· 

导演:帕特里克·伊库伦德 编剧:Patrik Ekl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