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三部北欧的影片,巧合的是,讲的都是与宗教与有关的事情。一部是丹麦的《拆散的世界》,一部是芬兰的《禁果》,另一部则是挪威的《祸水》。
前两部的情节很相似,讲的都是该国偏远地区保守的小教派的,严格的教义,保守的行为,对于外面世界的抗拒;年轻的一代既生活于其中,整个的行为打上了教派的烙印,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但又摆脱不了羁绊。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电影的张力。后一部虽不是像前两部那样直接触及宗教,但电影的主题却是罪行与宽恕,而且故事又是发生在一个教堂里,电影中的宗教性也不弱于那两部片子。
这几部片子也许不具代表性,但宗教在北欧国家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可能比我们所想像的要重要得多。宗教已经深入人们的骨髓,成为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拆散的世界》中,女主角在她所向往的生活与她宗教信仰之间的徘徊与挣扎,即便她选择了放弃她的信仰,但她的行为亦深深地为她所曾经有过的信仰所左右。她的哥哥被教派驱除了,但最后他又无法忍受那种孤独与无依,重新回到了他所抛弃并被驱除的教会之中。女主角最后舍弃了信仰与爱情,去到都市中成为一名教师,但谁又能保证,曾经的信仰不会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她拉回故乡?《禁果》亦如是。信仰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她们。她们对外面精彩的世界既好奇向往,又抵触害怕,她们的宗教占据着她们的生活并支撑着她们的思想。最后,曾经最反叛的女孩回到了她的信仰之中,相反笃信的女孩离开了故乡。但她的离开,与其说她是叛离了信仰,还不如说更是为爱情所吸引。这两部影片讲的都是信仰,但在信仰之中,理智与热情孰更重要?似乎基督教更坚持信仰后相信,而非相信后信仰。《祸水》原名似乎应翻译成无形(更多的译为《无影无踪》),讲的是罪与宽恕。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罪人,只是罪恶有大小,有形与无形。意识到了,就会积极地悔罪,否则罪行就在自身之中无形是潜伏着,而否认自己的罪恶。既然人人都有罪,那么宽恕别人的罪行并悔改自己的罪恶就是最好的方法。电影将这样的情节放入到教堂的背景之中,更加强化了主题的宗教感。罪人悔罪并得到了宽恕,但主张宽恕的牧师却拒绝了悔罪的罪人。这样影片完成了自己的主题,即罪是无形的,存在于人人中间,不宽恕亦是罪。
寒冷的地方似乎更重宗教,越是荒偏之地,宗教也似乎越趋保守与严格。这三部影片为这种观点提供了更多的证据。与炎热的地方相比较,寒冷的北欧地广人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少,严冬之时,人们更多的是蜗居在室内,面对着炉火,孤独与寂寞之中,似乎更会内省自身,从而与上帝对话。同时,北欧在古时也是一个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大自然的力量强大而不友善,人活得很艰难,需要有一个超于自然的归依,宗教就成为最好的选择。不像在炎热的南方地带,物品的丰富,让人充满着欲望,同时又有大量的户外活动,与大自然已结为一体,因此不需内省,亦无内省的条件,宗教的必然性就大为减弱。古希腊罗马的众多神祗,究其来源,大多出自于寒冷的北欧。就是基督教的圣诞老人,也是赶着鹿车从遥远的北欧而来。看来上帝更偏爱北欧,凛冽的北风让上帝也更具神性。
其实人人都是需要信仰的,不是信仰上帝,就是信仰欲望,就看每人自己的选择了。

两个世界To verdener(2008)

又名:拆散的世界 / Worlds Apart

上映日期:2008-02-11(柏林电影节) / 2008-02-22(丹麦)片长:116分钟

主演:Rosalinde Mynster Johan Philip 

导演:Niels Arden Oplev 编剧:Steen Bille/Niels Arden Opl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