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的紀錄片"Mental"(精神), 片長兩個多小時. 晚上九時半看, 也需要一點精神.
一向有興趣探討精神病及精神病康復者的一切(碩士畢業習作也是研究精神病康復者), 所以揀了此片.
電影集中記錄日本一精神病診所的醫生及病人, 以及醫護人員和志願工作者的軼事及訪談.
初時醫生給人漠不關心的感覺, 自殺不遂病人對他說自己昨天因為好友離棄她而想死, 醫生好像置身事外, 拿起紙巾荒謬地不是遞給病人而是自己拭鼻. 後來經一病人的描述及診所職員等人的訪談, 才知道他是切實的一個濟世醫生. 支取的薪金只是十萬日元, 比所有員工更低. 又經常收少了診金, 所以診所收入有限. 更有一認識他廿多年的病人, 說到沒有這個醫生他也活不到今天. 他曾經剩下廿多三十日元,打了個電話給醫生, 醫生便老遠跑去名古屋去探望他.
精神病康復者許多時連起居飲食都成問題, 不懂照顧自己, 所以有些需要類似鐘點的家務助理上門幫忙, 教他們煮食, 清潔家居.
病人中有曾經虐待親生兒子令他死亡的母親, 在家中常常聽到聲音, 晚上無法入睡要跑到街上去睡覺. 有大學時讀書過度至精神病發作. 有為人母親的, 有為人女兒的. 有些更被親人所離棄.
一個一個故事, 好些都令人唏噓. 有一個曾經為糊口而跑去賣身的母親, 兩個女兒現在寄養在人家處, 自己身型都變了, 青春不再. 不過幸而認識到診所的其他病人, 互相支持. 而且拿取救濟金, 醫藥費不用自付. 牆上貼了一張女兒寄給她的心意卡, 她說是她的寶物,讀著女兒的親筆字跡, 一臉快樂的樣子, 令人動容.
精神病康復者除了面對可能無法根治的疾病外, 每每都面對經濟問題. 有一個說: 如果有錢, 我們的問題可以解決一大半了. 其實沒有病的人也差不多吧. :)
導演訪問一患了數十年精神分裂症的伯伯, 問他有否覺得被歧視. 他的答案是: 其實我們自己也不要把自己封閉, 覺得人們用特別眼光看我們. 有時都要靠自己, 把隔膜除去.
電影寫實又真摰.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