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期包豪斯的内容很有意思,看完后还在网上查到了不少相关的介绍,找出挺多新的内容:
包豪斯被人们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的风格更接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同时它试图让普通人拥有和大人物一样的生存条件,尽管这也意味着原先那种高标准生活的降格。
包豪斯为人类的物质文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召集了一些先锋人物,有一段狂飙突进的时刻,把富丽堂皇的,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奢饰品文化,变成大众的、进步的、轻快的、富有效率的现代设计。
但是说服“贵族”走到人间,不仅需要手艺高超的匠人,也需要本身就是精神贵族的思想者。

包豪斯运动带来了一种结构性的转变,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物品,而是生活本身。
将抽象观念转化为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恰恰是包豪斯的追求和特色。

包豪斯既不是纯粹的理论,也不是应用式设计,它介于两者之间。
包豪斯不是一个单有的艺术团体的名字,也不是一个人的贡献。
它是一所学校,它有学校学生和老师,并且双方之间发生着互动关系。
包豪斯的学生五湖四海,什么人都有,在学校里也不是人人如意,女生还是受到性别歧视,男生也是古灵精怪,居然还有很多退伍军人加入。
还有包豪斯舞蹈,现在看起来都很刺激前卫。
二战期间,不少包豪斯人死在集中营,也有投靠纳粹的,营营众生相里,包豪斯的精神若有还无,抵不过似水流年沧海桑田的人海沉浮。
包豪斯创始人终老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精英资本拥有了包豪斯。
包豪斯对今时今日的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如何能有一次包豪斯的机会?
有些评论包豪斯运动是失败的,它毁了美学,把世界拉平了,破坏了高贵的人文美学和古典文明。
非常有趣。包豪斯运动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前世今生复杂多变,需看到全貌才能明白这个运动的意义和能力,以及为什么会在世界传播的同时扭曲了理念,被商业捕获。
道长这么多年的节目,文化养分很高,无论长短似乎都不太适合在复杂的阅读环境里听读看。
看似零散,其实在思维体系上是系统的、连贯的。
众所周知,大部分情况下想了解一个有框架的知识点,至少得有能力把相关知识结成网,有个逻辑层面的理解,这需要付出整块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毕竟稍微成体系的知识或事物,除却“有趣”的部分,其他部分大是枯燥的,晦涩的,繁琐的概念东西,迈过这个坎需要经受得起挑战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才有机会把一个个知识点打通,勉强窥到一个可能的全貌,领悟到一点相关的根本,否则只能在吃饭聊天时插插话,根本说不到根上。
道长很体恤观众,同时他似乎没办法,也不愿意把知识泛娱乐化,互联网时代人的注意力很短,但道长没妥协,年复一年的他,一档一档节目做着,坚守着内容的连贯性和内在的逻辑框架,慢慢一点点完整说出来。
作为道长的读者和观者,真的不轻松,对他就像对知识和书籍,又爱又敬又烦,知道他的好,敬他的博学,烦听他看他节目的那份不得不对抗自己的疲倦,还得有个求学的心态才能坚持下来。
享受一点新鲜耐想有营养的文化内容不容易,道长不容易,我们这些喜欢他的人也不容易。
道长的节目有个延迟满足,得认真听后,自己整理一遍,磕磕绊绊复盘几次,忘了没关系,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偷懒,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认真。
这么来回在脑子里转才能领悟到其中内容带来的愉悦感。
历史人文哲学小说诗歌现实,丝丝缠绕在他的节目里,听到一定火候,自然会有个脉络出来,不会很结实,时不时内容会有点乱串,每一期都慢悠悠的,十分容易走神,偏偏内容丰富得让人不得不又回过头来继续,错过的只能再刷,幸好不是在学校上课,没有现场答疑没有考试,全凭自觉。
现在号称要碎片化学习,一定要清醒这不等于学习碎片化知识。

碎片化,只是时间的碎片化,而不是知识的碎片化。
知识很贵的,要真心投入耗费精力才可以得到。

尔雅:包豪斯的革命(2020)

又名:包豪斯的革命

主演:梁文道 陈丹青 

导演:谷云汉 编剧:梁文道 Man-tao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