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就是在50%的对白没听懂的情况下,还把它评为十分”

不是我故意的,而是我怎么都找不到字幕,上至射手,下至google搜出的诸英文subtitles网站,他们就没有一个上传的!难道天底下英语好汉语又好的就没有打篮球的?先发个牢骚,言归正传
不得不很谦虚的承认,我从小就有极好的运动天赋。请注意,是极好。我六岁习得乒乓球要诀,九岁进入足球校队,十一岁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样样精通。但还是不得不承认,电影里这群老黑的运动天赋比我好的很。起码他们能扣篮而我不会。我十五岁的时候(那时我170cm)想:“我要是十九岁的时候185cm,我就去参加NBA选秀。”可是现在二十一岁了,发现只有四舍五入后,身高才到180cm。拿自己跟Brooks比了比,发现除了比他帅,好像没什么其他优势。但是我依然这么想:要是我能扣篮,我这辈子就当一个篮球手。扣不了篮,是我一生的遗憾。看着电影中的詹姆斯自由自在的在天空飞翔,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梦。
与我的梦不同的是,电影中的故事是真实的,詹姆斯和他的兄弟们演绎这个故事用了整整十几年的时间。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经历了一个绝好的好故事,当后人讲起它时,依然历历在目,让每一个人激动。
电影开始两分钟,Little Dru抱着篮球,整个圣玛丽高中的球员围在一起,随着鼓点,迈着夸张的猩猩步走向全国决赛球场的时候,很美,胜负这个时候俨然已不重要,那个时刻,篮球就是他们的全部。篮球的魅力就是如此,他留给我们美好的画面。记得初中最后一年,得益于宽松的学校政策,可以天天下午打篮球。我和闫玮经常混迹球场至渺无七八人,然后拖着大汗淋漓的身体爬过早已锁门熄灯的教室的窗户,扔出满是灰尘的书包。那时候订牛奶,一人叼一包牛奶,边走边聊。这样的场景经常恍惚在我的记忆和梦里,分不清那时的经历对我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团队体育项目的魅力就在于,在场上的每一分钟,你都感觉不到孤单。套用当下的话说,是既不寂寞也不蛋疼,既没有装B也不傻B,这种感觉非常好。所以推荐大家不要上网,都去打球。ADIDAS“无兄弟,不篮球”的口号相当恰当。Dru, Willie, Lebron, Sian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直在一个球队。因为篮球,他们成了一生的兄弟。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大学打球的时光,我们班是一个热爱篮球的班集体,虽然从来没有得到过外界的承认,但我们的实力毋庸置疑。从大一到大四,有时候不吃饭,有时候不睡觉,有时候不洗澡,大多时候不学习,但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打篮球。我们参加了所有有资格报名的比赛,从校赛到著名品牌阿迪王的赞助赛(其实那次大家参赛的真正目的,是去喝免费提供的啤儿茶爽)。至于比赛的结果,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比赛嘛,主要还是为了开心...印象最深的还是216和217的宿舍争夺战,比赛规则异常残酷(先得到100分的宿舍算是胜利),比赛过程极其惨烈。双方都很庆幸自己能活着走出球场,以至于赛后都要出去撮一顿以示庆祝,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在我的印象中,不论是踢足球还是打篮球的时候,都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时间仿佛被放慢,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在那个时刻变得那么具体: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耳边的风触碰鼓膜呼呼作响,春天暖暖的夏天热热的秋天凉凉的冬天冷冷的空气一齐钻进我的每一个肺细胞,我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凝结成了好看的雾状,迎面的太阳光发出七色的光彩,我听到腿关节咔咔的摩擦声,我感到筋肉充满了活力,满身轻盈,好像轻轻一跳就可以脱离地心引力飞向太空。不幸的是,我沉浸在这样美妙的时刻中而忘乎所以,常常被飞来的传球击中。
与我们相比,James可以参加全国的高中联赛,社会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关注,让他们专心的享受篮球和竞技带给他们的快乐,并获得荣誉。这很让人羡慕,但是我们这样能从篮球中获得简单的快乐,也很让人满足。
在讲述故事方面电影做的很成功,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很完美,节奏感把握的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的影像都是取材自真实的资料,小号詹姆斯到中号詹姆斯到大号詹姆斯,你就是一个传奇。结局当然是美好的,James带领兄弟们在高中最后一年,从最初的全国排名第23,一路高歌杀进了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冠军。整个过程辅之以恰到好处的音效和配乐,虽说有煽情之嫌,但我这种人就是对煽情没有抵抗力。
这部电影很吸引人,因为他触碰了每个热爱篮球的人的最美好的记忆,让每个人都感觉似曾相识。

篮球小皇帝More Than a Game(2008)

又名:不只是一场比赛 / 超越比赛 / 王者之路

上映日期:2008-09-06(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05分钟

主演:勒布朗·詹姆斯 

导演:克里斯托弗· 贝尔曼 编剧:克里斯托弗· 贝尔曼 Kristopher Belman/布拉德·霍根 Brad Hogan

篮球小皇帝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