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Set(零盘、爱情零局)

如果说一定要找出影片中描述的四种人格,倒不如说这四部影片更像是在形容四种矛盾。
如果要找出这四部影片的共同点,可归纳都表述了内心感受和客观现象之间的矛盾。
《Love Set》和《Kiss是罪》则是单纯感性元素的支配,《持久保鲜》和《走过夜晚》是错综性支配。所以这四部影片难易程度的排序是③→①→④→②。


而第一篇短篇电影中的内容比较易懂,就是关于性爱的隐喻,大概很多影评已经分析过了,所以这部分不多提。
若想探究这一集更潜在的意思,需要把表现手法这个表象和潜在隐喻这层内核完全分开,对比着看:
1.先从表现手法上说:
IU在前半段中所接触到的是现象,包括看两人(影片中的爸爸和裴斗娜饰演的“女人(同下)”)打网球、不耐烦地吃水果、打电话摇人;
她接触到的这一切,在后半段之中转变为了更为狼狈的实践,包括摔球拍、破口大骂、摔倒流血等等——简单来说,整个过程是经验的和感知上的,所有的痛苦感都能反馈于感官之上。
2.再从隐喻上说:
前后两段的强烈反差产生出的冲突,皆归因于隐喻背后的内在逻辑的合理性——即纯感觉的欲望和纯经验的现实之间的差异,组成了错综性的矛盾,这样产生出的矛盾便是痛苦的真正原因。
乍一听这句话可能会显得很混乱,怎么就成了真正原因了?
那我们从IU这个角色能看得到的痛苦出发,梳理一下上面两个路径:
①首先,前半段在看台上的IU,是从纯粹的感觉经验出发的,她切实地看到了两人打球时和谐的节奏,也切实地听到了两人的声音,不耐烦地啃着水果(李子)——这三个元素都是我们所有观众看到的,也是IU作为剧中角色在当时感觉到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和她一样,从听到的声音里,感知到了那个性爱般的隐喻性——可就像我们认为的一样,那仅仅是停留在隐喻的层面的感觉,和前半段真实感觉之间有根本的差别。
自从我们所有人(包括IU在剧中的角色)都看出声音带有的隐喻性之后,我们观念之中的一些成分就被巧妙地置换了,我们开始猜想打球的二人是否也具有某种暧昧关系——这里不同的点在于,比起我们观众的猜想,IU此刻与我们相同的猜想转变为了更剧烈的状态,就是猜疑,这便是源于因爱而生出的妒。
②后半段中,带着不希望爸爸被人夺走这样因爱而生出的妒,IU变得狼狈,而这样的狼狈也加剧了她害怕父亲被夺走带来的恐惧。可最终,女人和她说,自己不会和IU的父亲结婚。
我们且不谈女人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无论她这句话的真假,我们都能从对比现象和隐喻这两条路径发现感觉经验带来的一套主观认知,和客观现象存在本质差异。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嘛,感觉经验肯定和客观现象有差异啊。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个差异性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因为IU建立在认知差异上的一系列行为,有一个核心动力就是因害怕失去而产生的妒,这个情感源自极端的爱(对父亲的爱,对自己的爱),一切痛苦都源自未经审慎的极端之爱,而我们为了缓解痛苦,又把对未来的期许寄托于所爱之物上,而“对未来期许”这个缓解痛苦的方法本身,由于其上述的一系列特点,又会带来新的痛苦,循环往复。
有了这一步推断,我们就能发现这一集中的一切现象想告诉我们的内在:即爱本身并不伟大,因为对一个主体有极端的爱就势必会造成对另一个主体有极端的恨和妒,在此基础上就有了错综的缘由和狼狈痛苦,因而让“爱”这个行为真正变得伟大的,是经过审慎思量后的爱,也就是去爱“爱”这个现象的本质。
写到这儿想到,《蝉想》里有一句歌词就能很好地描绘这个过程:
“爱啊,弄污了一个又一个胸膛~”
上述的一切,就好像卢梭那句经常被误解的话一样:
“人生而自由,确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能打破枷锁的,从来都不是爱与自由,而是审慎之下我们看到的那些爱与自由的本质,这就是这一集中看似闹剧的一切,真正可以传达给我们的认识。
以上。
原创影评:Alex、Zionfluenza
禁二改、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人格四重奏페르소나(2019)

又名:女孩,四绎(台) / 四型人格 / 假面 / Persona

主演:李知恩 裴斗娜 朴海秀 金太勋 李成旭 郑俊元 沈月奇 

导演:李京美 任弼星 全高云 金宗宽 

人格四重奏的影评

木皆
木皆 •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