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说清楚奈特•沙马兰在好莱坞的地位。这位印度籍的导演进入好莱坞后以一部《鬼眼》(又名《灵异第六感)一鸣惊人,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巨大成功使得好莱坞以为又发现了一位“天才”,也使得他仅凭一部片子就俨然跻身“大导演”行列,此后更是片约不断。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位仁兄自《天兆》之后就显露疲态,虽不断有作品推出,合作演员也继续涵盖了布鲁斯•威利斯、马克•沃尔伯格等大牌在内,可惜反映都是远远低于预期,到了2006年推出《水中女妖》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沦为“票房毒药”了。之后又在2008年推出《灭顶之灾》,亦未能止住颓势。不过,值得赞许的是,这位导演过去十几年的作品,无论是《鬼眼》还是《不死劫》《灵异村》再到《灭顶之灾》等等,倒是坚持了一贯的灵异和神秘风格,被称作“神秘主义大师”,据称其至今仍保有影史最高的个人神秘主义作品最高票房纪录。不过,再有耐心的好莱坞大亨也不能容忍这位仁兄一次又一次的搭进老本,以往“天才”的光环也逐渐褪去颜色。这时候,再不改变可能就面临被扫地出门、无片可拍的尴尬,所以,我们才见到了这一部与奈特•沙马兰过去十几年风格截然不同的影片——《最后的气宗》。
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奈特•沙马兰决定接拍这样的一部片子来转型。这一部由儿童动漫电视剧集改编的影片似乎与他的风格没有任何联系。如果硬要找一个,也许一个原因是影片内容涉及的印度文化与他有些渊源而已。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这样一部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电影和他以往所擅长的神秘河灵异有何关联。过去他作品中一贯擅长的紧张气氛已经悬念丛生的结构在本片中几乎荡然无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次作品的选择就有些冒险的意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部《最后的气宗》的题材限制影响了了他的本身风格的发挥。因此,奈特•沙马兰接手这一部影片虽然有其转型野心在内,而且也不啻为一次对于自身的挑战,可是这种跨度略大的所谓“转型”也让人捏着一把汗。
不过,这一次奈特•沙马兰选择的这一题材也有讨巧的意味在内。这种以影视剧集改编的作品往往具有广泛而固定的观众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票房的压力;再就是这种面向青少年的作品往往在剧本上貌似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是能够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夹杂些冒险、魔幻、动作、成长、感情等等感兴趣的因素即可。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作品的这些特点恰恰都是双刃剑:影响力较大也就意味着观众对于影片的要求可能会更高,最起码应该呈现出高于电视剧集的东西;而青少年的观影特点也决定了这种影片虽然以“快餐式”居多,可是还要满足当今青少年的口味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是难事。近年来,除了《哈利•波特》系列因其品质过硬尚能获得认可之外,其它面对青少年的所谓“魔幻巨制”大多遭遇滑铁卢,《龙骑士》和《黄金罗盘》几乎都没有勇气推出后续的版本,今年上映的克里斯•哥伦布的《波西•杰克逊与圣火之盗》也是反映平平,只有《纳尼亚传奇》系列还在顽强的推出续集,却也是苦苦挣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影片因自身面对青少年观众群,在剧本上的创作上不够严谨,却都不约而同的都去追求了“魔幻特效”,最终还是造成“形式大于内容”的结局,在影片的内容表达上与青少年观众的想象和期望还是有一定距离,虽然能够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却无法用有说服力力的故事来打动观众,最终造成杯具。
这一部《最后的气宗》所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与前面这些“杯具”如出一辙。首先影片在剧本上就是漏洞百出。作为一部有着一定影响力的长篇动漫影视作品,要在一部电影的九十分钟里完整呈现所有细节枝末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这一次奈特•沙马兰延续了自己动手创作剧本的传统,看来是对“作者电影”难以割舍。不过遗憾的是,之前的几部作品的失败未能警醒这位仁兄在剧本上下下苦功,最终的成品仍然是漏洞百出。这部动漫剧集没有在国内播出过,所以在这里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比较。不过,单纯的从本片所反映的故事来说,也难有足够的说服力。影片所描述的“四大家族”中的恩怨来由在本片中交代的明显不足,在所谓的“神通”缺失时期火族为何强大及为何要奴役其它三族,也未作说明。如果说这些东西是由于文化差异,看过原动漫剧集的观众很容易理解的话,那么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够严谨。譬如火烈国的王子祖克这一角色,就有了太多模糊的背景,他是为何被驱逐已经内心矛盾的变化在影片中明显阙如,也就造成了他后来蒙面去救“神通”的动机的令人费解。也许,一句“熟悉原作的人肯定”明白就可以搪塞过去,可是这部影片恰恰所犯的毛病就是以为观众对于剧情人物了如指掌,结果造成了整部影片如同流水账一般。观众只是机械的跟着剧中的三位主角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北极水族到达被毁的气族领地,再到土族区域反抗,然后再回到水族大本营学习技艺,而火烈国的一群反面角色则是毫无意外的被动跟随,大兵压境也捉不到三个小屁孩。当然,影片最终宣扬的还是一个“邪不压正”的主题,单薄的“神通”最终在所谓“入禅”的意境中接受神龙的指点,战胜了火烈国的入侵。而水国女王的自我牺牲也未这部影片刻上了些许悲壮的色彩。可惜这些都难以改变整部影片平铺直叙的特征,有时候甚至让人昏昏欲睡。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奈特•沙马兰只是拍成了一部“浓缩版的电视电影”。情节的简单直接让熟悉原作的观众看得乏味,而背景的交代不足又让没看过原作的人摸不着头脑。一句话,影片在面向青少年观众的定位上,剧本又显得“低幼化”了。
刚才提到这种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戏不够,特效凑”。这一次,派拉蒙影业一口气拍出了1.5亿美元,供奈特•沙马兰折腾。这位导演就在自己原本名不擅长的电脑特效上下足了功夫。首先是在场景上毫不含糊,从冰天雪地的北极到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都让观众过了一把风光的眼福。在表现晶莹剔透的水国和庄严肃穆的火烈国的景观时,倒是也不算粗糙,尤其是在冰天雪地中的行船和作战,颇有几分视觉的刺激。当然,作为3D风潮中的一员,本片也毫不犹豫的加入了3D阵营,但是这一点却也恰恰成为本片的另一败笔。别的不说,奈特•沙马兰在本片中顽固地使用了他一贯喜欢的大量冷色调和灰色色块,而这种暗色调的大量使用,在3D效果会极大地降低画面的亮度的情况下,无疑令3D版在视觉方面大打折扣,同时让观众也倍感吃力。因此,本片的3D的使用被认为是继《诸神之战》后最令人失望的一次。这种费力费钱不讨好的结果,倒是让奈特•沙马兰和派拉蒙始料未及的,但却也大大降低了本片口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影片对于奈特•沙马兰的意义可谓重大,在本片的结尾处甚至他还雄心勃勃的安排了一个明显的续集的结尾,期待再次延续辉煌。不过,从本片效果来看,对于奈特•沙马兰却是一个考验。也许现在就下结论尚属为时尚早,不过有一个结论是肯定的,那就是奈特•沙马兰的转型之路,绝对没有完美实现,他首先要做的,也许是回去好好锤炼一下续集的剧本才是……

最后的风之子The Last Airbender(2010)

又名:神风终极战士(港) / 降世神通:最后的气宗 / 降世神通:安昂传说 / 最后的风之国度

上映日期:2010-08-23(中国大陆) / 2010-07-02(美国)片长:103分钟

主演:诺亚·林格 戴夫·帕特尔 杰克逊·拉斯波恩 妮可拉·佩尔茨  

导演:M·奈特·沙马兰 编剧:M. Night Shyamalan

最后的风之子的影评

Q木
Q木 • 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