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1-29

毛利男孩:长大有多残忍

文/布宜诺斯

毛利族+成长题材,很容易让人回想起八年前在全球揽奖无数的[鲸骑士],不过不比[鲸骑士]好莱坞式有板有眼的剧情架构和以毛利传统文化作为一大卖点的“冲奥”手段,[毛利男孩]倒是一册纯私人化的成长日记,调子松散,表演随意,甚至没有灌注任何微言大义进去,与导演前作[鹰对鲨]相仿,带点小小古怪,却是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真实世界。

一般来说,作为成长电影,及格线应该划分在是“白描”孩子,还是“操纵”孩子,前者代表[第二滴血]这样的返璞归真型,后者代表是[看上去很美]强烈的摆拍感。所幸影片与[第二滴血]非常神似,全面而贴切地展现了绰号“男孩”的毛利小子阿拉曼的生活,幻想和追求女孩子、疯狂迷恋迈克尔·杰克逊、死要面子吹大牛恶作剧被欺负……的确无甚特别,世界每个角落的大家都是这样长大的,但影片胜在未加任何粉饰与过多叙事编排,吉光片羽一般,活泼的剪接,许多幻想穿插铅笔动画,趣味十足。

当然,在闲散的生活表层之下,按捺不住的是“想要长大”的故事主题,令影片不止停留在“及格”而晋入“优秀”。父亲归来伊始,男孩从惊喜、崇拜,相处中的虚荣,到被区分成人版与儿童版纹身的不忿,一件疯马夹克的误会,一袋钞票的弄巧成拙,映射的是每个拼命想进入大人世界的孩子那种迫切又失落的心情。在男孩“想长大”的过程中,用作对比的是弟弟整天涂鸦爬树的“不思进取”,不懂的是口口声声小孩才游手好闲的父亲,其实也和整天幻想外星人的成年人厮混,破灭的是还有强壮的男人,将父亲揍成个猪头样,心里面做“雕刻大师、深海宝物潜水员”环游世界的父亲,其实只是个满口谎言干违法事儿的混蛋……其实,男孩拼命挣到看到的,都是成长中最残忍的事情,所以许多孩子选择两眼一闭,做彼得·潘或郭小四,如片中阿拉曼的小弟弟,“不懂”也是在保护自己。

孩子与父亲的种种,以男人的方式打个招呼“相识”,到幻想破灭的爆发,一点一滴触摸到孩子心底的情感,最后那个挥向父亲的巴掌,让男孩自己也痛得彻骨。但影片总体调子仍旧是豁达安然的,正如兄弟俩在母亲墓碑前从不哭泣,而是日复一日在上面涂满绚烂色彩。当然,这不一定要往大套到毛利人的豁达民族性,只是以一个孩子的方式,表达对死亡和抛弃的原谅,令所有见过他的我们,都愿意予他祝福。

毛利男孩Boy(2010)

又名:男孩 / 我的爸爸是麦可(台)

上映日期:2010-01-22(圣丹斯电影节) / 2010-03-25(新西兰)片长:87分钟

主演:詹姆斯·罗尔斯顿 特·阿霍·厄克通-韦图 塔伊加·维迪提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 编剧:泰卡·怀蒂蒂 Taika Wait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