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9-13

兔子洞:淡青色倒影

“这只是我们生活的悲伤版本。还有其他版本,在那里,一切还好好的——我喜欢这个想法,真好——在某处,我们仍在欢度年华。”这句台词是在绿绿荫蔽中的娓娓道来。
浮着一层淡香,透过木叶缝隙折射下的夏日暖阳淡淡地在杰森的黑色短袖上散步,幻化成一圈一圈浅浅的光晕,这些光晕在贝可的卷发间晃动成无形的茧,一点点包裹了贝可阴郁的心脏。白色木椅被绿色包围得恰当,而坐在这椅子两头的贝可和杰森,在这场夏天的绿色里,慢慢地,慢慢地,融化了彼此心底的硬伤。
《兔子洞》是由妮可的慧眼把它从戏剧变成了电影,用妮可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给人希望的电影”。
青色的苦情是整部电影的基调,不是所想象的生活无论发生什么都会马上继续,更不是天真地面对变故始终保持微笑的眼睛,而是用慢慢的步调,更多的,是阐述一对夫妻面对丧子之痛时,两个人如何用不同方式隐藏起来各自的痛觉。
贝可像一根细针,落地时轻盈,拾起时利落。她用极简的自我极快的速度掩盖过去,一把冷水捧在自己脸上,就仿佛一切都过去。仿佛失去丹尼之后还是过着照常的生活,照常的跑步机锻炼,照常的大扫除,照常的花园清理,照常的职业装束。她在尽量克制对过去的相望,也在尽量克制对周遭糟糕一切的怨望。因为贝可知道,一旦她控制不来自己,就会让偷偷在夜里看儿子视频的丈夫完完全全陷入过去的泥淖。贝可的精致装束,以及她假装的若无其事,在我看来并不是一种无情和逃避,而是回顾了周围所有人之后,为自己也为他人所做的决定。当一个人在一种深度的绝望里,如果他的爱人不是将他扶起,而是和他一起沉沦在破碎的记忆里,那么最后的结局,只会是双重的沉沦。所以贝可强忍住已经逾越了她极限的情绪,一点点挪着步,一点点在抑郁中掩饰得越来越深。
而豪伊,更像一颗孤立的树桩。他在以为贝可睡着的深夜偷偷看着丹尼的视频,眼泪打在手机频幕上时眩晕开来;他在贝可一不小心删掉丹尼的视频时终于歇斯底里,咆哮回荡在小厨房里反复成愤懑。这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没有明白自己妻子的强忍却责怪对方的丈夫,是一个在谈心小组里安安静静聆听最终忍不住捂住眼睛的感性的中年男人。相比贝可,豪伊更随性,也更不对自我加以禁锢。他想哭便哭,想笑便笑,想说话时可以毫不犹豫地在谈心小组里坦诚自己。豪伊的痛是埋在表层下的,是向外的,是轻易就可以触及到的痛。他不是贝可便一定不会懂那份更深的隐藏,他的隐藏相比贝可更像是暴晒在外的蝙蝠,不怕风化侵蚀,只怕见到阳光会一不小心就夺去一切。
这一对夫妻,在电影淡淡的叙述里,从哀伤,到沉郁,再到愤懑无奈。他们用各自的不同方式把伤口掩住,即使血流不止也不愿意面对面地为彼此止血,这是一种独立的相处模式,但是却伤害了独立的对方。面对至亲的失去,面对死亡,每一个人都永远无法做到足够的有所准备。即使曾近距离面对死亡,也很难在下一次直视它时,真正做到宁定如柱。
电影塑造了一对真实的夫妻,他们面对死亡手足无措,甚至在慌忙中差一点就失去了对方,他们面对死亡抱头痛哭,甚至在各自的黑夜里几近极夜。可是幸好幸好,最终他们或许在最黑暗的夜里看到了那颗明亮的星星。
如果电影只是这样平淡地叙述了贝可和豪伊之间克服丧子之痛的历程,那么也就过于落入俗套。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多线叙述的穿插。其中一条线是杰森和贝可,肇事者和受害人母亲的一场原谅彼此的奇遇。另一条线则是贝可的家庭。看到很多很多影评都十分重视前一条线,其实更打动我的,应该是贝可的家庭。
《兔子洞》也算一部探究家庭的电影,相比于贝可和豪伊的小家,贝可的大家更让人意味深长。贝可的母亲也是一位失去了儿子的老人,而与贝可不同的是,她失去的是三十岁的瘾君子,而不是一个四岁的只知道傻傻追着狗跑的小孩子。即使失去的是一个吸毒成瘾的不成熟不负责的儿子,也会深深地陷入沼泽里去拼命追往过去的痕迹。这就是贝可的母亲。她无所谓外人怎么想自己,也无所谓自己的女儿怎么认为自己,她总是提着亚瑟的旧事,总是用亚瑟和丹尼相对比。她对自己念念叨叨着上帝如何给她最有力的力量如何让她走出绝望,她对自己念念叨叨着亚瑟的过去,她在念念叨叨中,慢慢地,慢慢地,一个人走过了那段最黑暗的自己。所以当贝可同样也处于自己曾经的黑暗里时,作为一个母亲,她伸出手想要拥抱贝可,她探出笨拙的身子想要暖暖贝可冷了太久的心,但是强势的贝可又怎么会理解这样的暖意。
在不理解和不被理解中,人与人,即使是亲人即使是血缘,也在背道地走向了各自的边缘。
我有点无法理解的是,贝可原谅宽恕了肇事者,亦可以和杰森一起慢慢治疗自己的伤口,为什么在面对自己的母亲的好意时,她的反应是咆哮是愤怒是自以为委屈。这大概就是一种人类最奇怪的心态,对最亲近的人严格,对最陌生的人宽容。这也很明显地表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确差异太大,如果在中国,对着自己的母亲怒吼发泄情绪甚至直指母亲的痛处,早已是不被允许的不被允许。
整部电影就像一曲很淡很淡的钢琴曲,没有多余论调,就只是一群人在迷惘中转来转去,最终还是遇到了爱的拐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都会面对事先没有预料其中的变故,会面对亲人的争执朋友的背叛工作的受挫以及不成正比的努力,并且最重要的是,终有一天,我们会面对大多数人最不想面对的,死亡。记得读《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时一直强调的观点是“接受”,而这两个字越来越刻成了浮雕戕在我的脑门上。
没错,生活的确走走停停,的确会在直直的公路上突然就被一阵大风吹进毫无头绪的原始森林。我们走啊走,以为会走到天涯海角,我们走啊走,以为会走到红楼梦里去。但是突然一个急刹车,看见的不是海枯石烂,而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每个人在这样的大雨里淋得不成样子,甚至说会淋得不认识了自己,甚至说会淋得偏离原本的轨迹。但是再消极再沉沦再隐忍,大雨依旧在下,没有停止。有的人在泥泞里慢慢稳住了心境摸索到了在路上的自己的心,而有的人却会因此沉溺。而大雨偏偏就是这样,它不是说停就停,它更不会永远不停。就像阿甘所说的,“突然就像有个人关掉了水龙头,太阳,出来了”。其实终究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或许是一个人带着这种晴天走进了世界,或许是一只猫咪带着暖阳返回了你的狭隘。更或许,也更希望,是自己在跌跌撞撞里打开了心结,为自己打开,同时也打开了一系列的锈锁。
生命或许就只是在青色的苦情中慢慢铺开,铺出一条并不鲜艳的路,但却在转拐看到了自己的天涯海角。多看看太阳,太阳尚远,但光芒如初;多看看星辰,星辰且稀,但亮度如往。
经历一场盛大的死亡,自己伴随着那个过去的人过去,那么也就意味着重生的含义。毕竟,宽恕的力量会容许绝望慢慢淡化,容许希望慢慢重生。

兔子洞Rabbit Hole(2010)

又名:心灵触洞(港) / 爱,让悲伤终结(台) / 爱的拐点 / 出口

上映日期:2010-09-13(多伦多电影节) / 2010-12-17(美国)片长:91分钟

主演:妮可·基德曼 艾伦·艾克哈特 黛安·韦斯特 迈尔斯·特勒  

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 编剧:大卫·林赛-阿贝尔 David Lindsay-Abaire

兔子洞的影评

hong
hong • 兔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