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来的时候》以一个十六岁女孩来春的旁白为明线(其实不要这条线更好),逐渐展开一幅台湾底层家庭辛酸却不失诙谐的生活画卷。在这个开饭馆的家庭里,人物关系一开始实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谁是谁的老婆,谁是谁的女儿,谁是大女儿谁是小女儿•••后来渐渐明白,原来这个从金门跑去台湾的黑脸胖子来了个明目张胆的一夫二妻制,做了上门女婿后因妻子无法生育,在无后为不孝之大的传统观念下,又把青梅竹马的金门女纳为小妾,替自己生了一个女儿以及影片一开始在饭馆的一片嘈杂声里诞生的小儿子。小妾过门时已身怀六甲,这便是片中旁白的主角来春,来春有个自闭症的小叔叔,刚从金门过来,也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同时家里大老婆的父亲还健在,一个可爱的老头。

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构成,要把故事讲得有趣事很容易的,但要讲顺,讲得有神韵并且浑然一体,则需要一定的功力。导演张作骥的功力便见于此,他娴熟地给本片注入了东方式的煽情元素,并且不失恰当的爆发力,使一个文艺类的题材在一个半多小时里丝毫不显得沉闷。人物性格丰满而鲜明,尤以同时承担丈夫、女婿、父亲等多重角色的黑脸以及其自闭症的弟弟阿杰为甚。阿杰的扮演者在放映现场透露导演为了塑造该角色曾要求他开拍前几个月就关进房间画画,沉入自闭症的世界,即使面对家人朋友也不出来。暂且不管其是否有渲染,但电影是件严肃的事情,角色的塑造确实需要这种精神,它增加了面对观者时的可信度。扯远了。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停止的背景音乐亦为影片增色不少, 是一种十分符合片中环境的音乐,同朴素的摄影一起,把小饭馆大家庭的逼仄,近距离,毫无隐私,连丈夫为哺乳的老婆吸奶也暴露在镜头之下的公共性表现得很到位。典型的东方式家庭。这样的场景让人看得幽默又亲切。而在这样的东方式家庭里,众多家人的相处需要的便是一种隐忍,爱也是隐忍的,在唠唠叨叨的“你要乖啊”中,在饭桌上的争吵当中,也在愤怒之下的一巴掌里头。阿公这样一个角色便是隐忍的终极代表,在片中他似乎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注视着膝下子孙的烦恼忧伤,不开心时只见他打打五禽戏,即使女婿重病不保了,也只是沉稳地安慰自己的女儿。这个角色的加入与塑造颇具东方智慧。
虽寥寥几笔,而不失厚重。

但这样一部影片并不能成其为经典,虽然它得了金马奖,虽然它在几个国际电影节里颇受赞誉。

就题材与风格而言,我看到一些个影子,有台湾本土导演杨德昌的《一一》,也有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内省的家庭剧。当然这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导演野心似乎过大了,他要把所有东西都涵盖进影片里,导演在现场说拍多了兄弟片想拍部女性题材,但本片明显没有满足于女性题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是它的女性关怀(或者称母性关怀),而是其东方家庭隐忍的爱与生存哲学,以及底层关怀。导演甚至想把自闭症也一起拿来关怀了。在短短一个半小时里要兼顾这么多是很难的,人家杨德昌剪来剪去,《一一》也将近三个小时。野心太大的后果就是每个都浅尝辄止,好听点叫点到为止。 这种后果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就是感情铺垫的淡薄,来春对男朋友的感情,一夫二妻的感情,父女母女的感情,这些都要靠从头到尾的背景音乐去煽动观众的官能。我相信一部真正经典的影片是不会这么做了(默片?)。片中小女儿的角色似乎又显得多余,既然加了这么个人的存在,为何不多点戏份,哪怕稍微给点交代也行,结果却是,这个家庭里其他人物都很有张力,唯独这个小女儿只是出来嫉妒与傲慢了两句而已,使人物编排结构显得不完整。

但这部影片放在大陆却有足够的资本值的自豪。近年来大陆影评人老喜欢拿台湾小文艺开涮,但不得不承认,当大陆商业电影人埋头商海战术,独立电影人忙于“现实主义”时,台湾的文艺已越走越远。至少人家很多文艺片是拿着行政院的补助金去拍的,从这点上它就完胜了。
以上均为考试周中,热热闹闹跑去看海峡影展后的胡言乱语。


当爱来的时候當愛來的時候(2010)

又名:When Love Comes

上映日期:2010-10-29(中国台湾) / 2010-10-09(釜山电影节)片长:107分钟

主演:李亦捷 高盟杰 吕雪凤 林郁顺 李品仪 何子华 魏仁清 吴慷 

导演:张作骥 编剧:谢慧青 Hui-ching Hsieh/张作骥 Tso-chi Chang

当爱来的时候的影评

马也
马也 • 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