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乏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中男主角James原名Aron Bates,在韩国人们叫他成镇哲。Aaron自1978年6岁被收养,并随养父母一同在美国生活。于佛罗里达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学习,随后参军。Aaron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在异乡,即便这里有幸福和乐的家庭,有珍爱他的亲人与朋友,他想尽办法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终于在96年借助电视节目《KBS星期天特别节目-我的父亲》的帮助,找到了自己身犯凶案的生父,他们都在身边保有着一张相同的照片,上面的Aaron尚小,或许尚未记事。然而DNA化验的结果却出乎Aaron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他们的基因竟然有五个要素并不匹配,但他不相信也忍心,隐瞒了化验结果,同样是出于深沉的感情,影片中由金英哲扮演的父亲也对他隐瞒了更多真相。
截止至影片07年公映,35岁的Aaron仍不时造访自己的故乡,并探望监狱中被判了死刑的父亲。影片完整传达了这份细腻深刻的父子情,导演为保真实参阅了大量事件背后的资料,外形俊朗有着完美身材的偶像派演员丹尼尔·海尼也因在本片中的出色表演而稳固自己在演艺界的金字招牌,更在09年出演了《金刚狼》,色艺双全,前途无量。最初笔者看到海报,以为影片单纯为讲述当兵的儿子如何叛逃家庭权威,并最终回归父爱的故事,并未引起兴趣,没有找到中文翻译也是原因之一。搁置至今,借助英文字幕囫囵观赏,感触良多。

【平静下的潜流】

一直以来都以影像叙事而著称的韩国电影,也因节奏缓慢被诟病,本片可谓典型,很多时候不需要知道角色在讲什么,清晰到位的同时一些段落则略显拖沓。两个小时的片长倘若在电影院,很多人恐怕难以消耗本片。如同接受这部影片的过程,James接受第一次谋面的父亲也经过了漫长的过渡,从不明所以地做跪拜礼节,回避接触父亲的手,面对记者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体面话,颇为勉强地拥抱父亲,到临近尾声处再次来到监狱的激动情绪,看似平静的画面中,隐含了汹涌的暗流。他来到监狱,向父亲展示记录他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相册,一边诉说自己对这一切的谅解与宽慰,即便自己已经宽恕了遗弃但法律却并不能网开一面免于死刑,一边动情流泪告诉父亲他有多么爱他,有多么遗憾此刻不能给他一个拥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他的后事,却只能坐在玻璃窗对面接受他的关怀,他的道歉。一直以来James不擅讲述韩语,无论多激动他都躲在英文——另一种文化造就的坚强里面对他的身世与命运,而在这段叙事中,James用韩语问他的父亲,是否爱他,那便无需道歉,他是他的父亲,其他的无关紧要。他用右手扣了扣左侧的心脏,父亲也用同样的动作回应着他。
语言是这部影片没有着力提及的一个构成,但却具备非凡意义。作为沟通的直接障碍,语言不仅仅在逻辑上建构了人物关系,将留着韩国血液的他、美国的养父、韩国的生父、作为翻译的朋友、傲慢的美国士兵等重要角色有机联系在一起,也凸显了他在这群人中身份的特别,甚至还焕发着父子隔阂冰消瓦解的况味,一首《Take Me Home,Country Road》与卡车联系着他与美国生活的千丝万缕及感恩之情,一首《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与乐队巩固了父亲与他的情感及彼此的执着,这不仅是对铭有时代烙印歌曲的借用,而是突破语言,用旋律填满沟通的死穴。
文化差异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表现在父子初次见面,James对姓氏的不解,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当负责人善意地劝诫James以后倘若再探监,最好能够在下午来,在当地死刑犯最为惧怕早晨,因为最终的审判往往在清晨降临,他们不知道哪天会遭遇着终将到来的一刻,任何将他们带出囚室的理由都有可能指引着天光带走他们的灵魂,这对于等死的囚犯来说,太过残忍,而影片51分钟时对4022(父亲的编号)的传唤所使用的理由及他惊恐的表现也对这一劝诫予以了回应。或许,在以往的每一天他都无所谓这一刻何时来临,都可以坦然面对命运的眷顾,但因为James的到来一切不一样了,他正在用囚禁的时间雕刻给儿子的礼物,他开始感受光,感受生活,有了期待,有了惦念,每一件事都仿佛重新被赋予了意义,死亡对他来说,便充满了震慑。但大概James并不知晓这一点,很多事都成了潜台词,不一定要彼此倾囊而出,不知道或许才是最为适当的结局,这也是影片富有层次、不落俗套的原因,每一个段落都没有试图用关联来打乱角色的生活,而是单纯地让一切发生,然后烟消云散,如同掉入生活的泥沼不见踪影,却仍旧积极朴素地仰望蓝天,迎接阳光,内心充满激情与感恩,继续度过属于自己,指向他人的平凡生活。

【平稳中的叙事】

曾担当《马拉松》编剧的尹镇浩从新闻报道入手,联手Cineline公司开始本剧的前期筹备工作,片方先后在美国、韩国两地与角色原型Aaron及其养父母就剧本进行探讨,并签署了电影拍摄版权协议书。材料搜集的工作历时甚久,在电影台本的制作过程中,在美国USC专攻电影并曾因同类题材短片受邀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导演黄东赫正式加盟剧组,养女出身的母亲对丹尼尔的指导与鼓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功,而洛杉矶摄制组更多了《泰坦尼克》的班底助力,声音方面有《触不到的恋人》的音乐监制金贤哲、影像方面有《马粥街残酷史》的摄像编导崔贤基,美术方面有《蔷花红莲》《淫乱书生》的美指赵根贤,这些无疑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最后所呈现出的现实主义色彩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影片的叙事看似平淡无奇,但若认真便会发现强大制作班底绝非浪得虚名。
最令笔者有所感触的一段蒙太奇便是集市那一场,画外音是延续上一场戏中父亲善意的谎言,画面中是James按照父亲的描述故地重游,发觉虽然时隔数十年,一切仿佛都没有变,如若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他似乎感受到当时父母情绪,走入了那个并未留下印象的美好生活,从而感慨良多。这一场戏画面和台词配合得十分默契,巷子里充满了生活气息,走位也极为舒畅。既然没有合适的中译版本,笔者便越俎代庖将台词翻译如下:

相识了一年,我便向你的母亲提婚
她的脸微微泛起了红润
我感到我的心如鼓作焉
我们的婚礼如期举行
在靠近集市的地段我们筑起了一个小家
便是在那里,我们有了你
我们时常在周末去置办家需
有她的陪伴,时光如白马过隙
那时我们总会驻足于市场一旁的拉面摊
你的母亲,如此迷恋它的味道

(本节以图片为主,请参阅图文版:http://www.mtime.com/my/sufa/blog/1906712/)

【原谅与无法宽恕】

罪犯的赦免是否意味着宽恕了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关于人权、家庭的争论在受害人的问责与攻击下极难自圆其说,这就是多数案件所面临的境况,法律在人情世故面前是残酷的,暴力的,甚至低能的,法律是强势者的庇护,是自己人,是深谙此道者的武器。受害一方的愤慨与哀伤仅通过法律施加制裁便得以昭示、安抚了么?如《密阳》中那种自欺欺人的淡定,真理圄于诡辩,公正陷于僵局的窘境,现实中实在不胜枚数。而当对犯人的关注与怜悯甚至超越了正在承受悲痛的受害人,有染于一种异样的不明就里的狂热与预谋,便会引发反击。
影片中的父亲隐瞒了太多事情,他想给儿子一个美好的完整的回忆,而绝非斑斑劣迹和无止境的迷茫,于是他不得不编织谎言,试图补偿给James一个即便算不上伟岸但尚属无辜、正直的父亲形象,试图虚构一个遥远的真实的像所有女性一样的慈爱母亲,他甚至用尽自己仅有的财产向狱霸交换那个女人的照片,遭受欺凌与毒打,隐忍羞辱与讥讽,这仅仅为了能够对儿子的承诺有个交代。
但在这爱与温情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事实——这位父亲,是个名副其实的杀人犯,即便无论他是个怎样的人,不管为了什么,任由曾做过什么,James都决定原谅他,因为他是他的父亲,一个至少在精神上的依托,一个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身份的人。然而这只是个人情感,被夸大的温情故事,这并不能上升为宽恕罪业的说辞,所以当James走上广场,以示威声明自己的立场,为免除父亲的死刑使其重获自由而努力,却引发了一场由失去理智的未亡人发起的反抗。这不禁令人沉默,去反思究竟如影片中James所做的是向善,还是一种摧毁弱者的尊严的陋习。他绝对没有做错,是他应该争取的,但同样建立在受害人的痛苦之上,然而仅因此就理应放弃么?我们所做的事情究竟该摒弃有失公允,放诸浩瀚,顾全世间莫衷一是的道义,还是该将天平单纯地向个人得失、一己偏私倾斜?毕竟个人是有限的,无力周全无限,亦承受不公,而无力对抗大多数。倘若James因为顾及受害人的感受而放弃争取一线希望,值得么?那些所谓的罪有应得又何尝不是用以泄愤、平事的合法暴力。
这只是影片的一个小插曲,令父亲的轮廓在James心中更加真实,即便不是他所料想的那样,亦与父亲一直以来费心编造的谎言背道而驰。其实James一直追问的只是实情,绝非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假象。

如果只能在被遗弃后逃避这一切过愚人的生活和拥有一名杀犯父亲并承担起所有负累间做选择,便总要有个结果。他既然来到韩国,便为寻找坦荡的生活,父亲所做的一切是在维系彼此间脆弱的关系,是在维护儿子的尊严。
关于这些,影片都没有深入去探讨,为使《我的父亲》看起来不是那么苛刻,保有一丝温情和含蓄,而选择了这个复杂事件的种种切面,试图呈现给观众更多层次与真实。面对感情,或许《我的父亲》所给出的理由并不完美,但却足够赤诚,足以打动人心。一如影片中父亲忍受猜疑与嘲弄,用尽谎言与厮打争来的照片,即便残损泛黄,却寄托着无尽的思念,凝结那许多谎言背后无法言说的深情,在James手中重若千斤。

2009.05.22 苏乏,北京

图文版:http://www.mtime.com/my/sufa/blog/1906712/

我的爸爸마이파더(2007)

又名:我的父亲 / My Father

上映日期:2007-09-06(韩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丹尼尔·海尼 金英哲 金仁权 

导演:黄东赫 编剧:黄东赫 Dong-hyuk H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