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集,Data请求Picard删除自己的意识,让自己拥有有限的生命,真的叫人泪目。
皮卡德一条一条抽掉Data的存储记忆,仿佛致敬的是《2001太空漫游》中的最后一幕:宇航员大卫为了战胜夺权的A.I. HAL 2000,在体积像太空舱一样大的主机里,一条一条抽去HAL 2000的意识,背景音乐中想起Harry Darce作曲的《Daisy Bell》(这首歌于1961年由电脑IBM 704的语音合成器唱出,据说是电脑首次“唱歌”),声音一点一点变调融化,暗示A.I.意识的消弭。而Data的“死亡”中,他在背景音乐《Blue Skies》中(在2002年的电影《星际迷航10:复仇女神》中,Data在婚礼上唱得正是这首歌),躺在长沙发上,平静地离去。就像他自己说的,永生的蝴蝶根本不是蝴蝶。知晓死亡地活着,才使生命有意义。
从与人类对抗、试图从“造物主”手中夺取生命的权利,到以朋友的身份、请求人类终结自己的生命,科幻题材作品中的A.I.,从“求生”到“求死”,走过了50年的悠长角色弧光。现实技术尚未创造出让我们真正看得见摸得到的A.I.,科幻作品中的A.I.即是人类自我的镜像,是假想敌还是同盟军,是所有物还是新生命,《星际迷航:皮卡德》选择的是某种去人类中心主义的人道立场。
总之,Data是这个系列作品塑造的最为精彩的角色之一,那个喜欢小提琴、歌剧、猫和福尔摩斯的合成人。Star Trek留给对这个宇宙满怀爱意的人那么多宝贵的遗产,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