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诞生在丘比特和基督之前



“……我降伏丘比特,

虽然他用利箭伤我的心,

又在我面前摇动他明耀的火……”

(古罗马)奥维德:
《爱经》,戴望舒译



看《les Amours d'Astrée et de Céladon》(阿丝特蕾与瑟拉冬的爱情)之前,我知道这部电影戴着“大师的封山之作”(或至少是“大师号称的封山之作”)这样的标签。所以其实自己只是想瞅瞅87岁高龄的侯麦(Eric Rohmer)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简介里引用侯麦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由17世纪的传奇(罗曼斯)作家写作的,发生在公元5世纪高卢的田园牧歌”。

遗憾的是,我竟然一边笑一边看完它。

它的情节……唉,怎么说呢……总之就是很俗套的17世纪故事:一个叫瑟拉冬的牧羊人爱上了牧羊女阿丝特蕾。结果经过了一番波折,瑟拉冬被自己的情人误会,只因为阿丝特蕾的一句话“我永远不想再看到您了!”这个木鱼脑袋的瑟拉冬居然就真的跑去跳河自杀了……(痴心到了如此迂腐的地步!)。后来又一番波折,他男扮女装前去看阿丝特蕾,“两个”女人从暧昧的关系中慢慢擦出火花,最后真相大白,冰释前嫌,皆大欢喜。

在这样一部无趣而没有悬念的故事中有着那些严肃的,侯麦式的,堪比舞台剧的经典对白:


“要我假意爱上别人眼里闪烁的光芒,如同爱你的眼睛一般,这是比天还大的谎。若非得如此,我宁愿死去,就让我安息在幸福中吧!”

“当我们在爱中,爱的是我们的灵魂而非身体,变成对方的也是灵魂。”

“天理,从不让人行无耻之事而得善报,最无耻的事,莫过于善变,莫过于像蜜蜂一样,从这花采蜜到那花。”

“如果坚贞的爱不存在,那我对您的热情又能有什么期待?”



像这样(弱智?姑且称之为“古典”吧)的对白比比皆是……所以不难想象用中世纪的台词调子拍这样一部因为太过唯美而显得太过假的电影,会让那些生性放荡的年轻法国演员笑多少次场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道,一切田园牧歌式的爱情,如果发生在现代都将是讽刺性的。

柏拉图的古典爱情观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以至于我们已无法想象: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可以这样信仰爱情的存在,有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以上那些话,而且听者非但不觉得好笑而且也认真地对待它。

西方传统中,对于爱情和家庭的忠贞来自于基督教。在宗教日益式微的今日,就像机械文明毁了电影原著中的那片草原一样,有一些东西也改变了,比如为爱去跳河的瑟拉冬也许不存在了。

但被毁掉的其实不是爱情而只是对于爱情的信仰。

侯麦把人物设定在5世纪,那时的高卢人还没有接受罗马文明(代表淫荡)而被拉丁化,也没有接受基督教的观念(代表纯洁,忠贞)从而形成最后的法兰西民族。侯麦继续着《六个道德故事》的传统,向日益摆脱基督教影响的年轻法国人传递这样的概念:即使在不相信天堂地狱的时代,即使在没有拉丁罗马众神统治之下的时代,古代高卢人信仰自己的德鲁伊教派,而那时的爱情,也可以是纯洁而美丽的。

片子的一个行吟诗人一直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卡萨瓦诺式风流嘲笑两队主人公间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可能很多现代人能在这个角色上找到共鸣。

但也许我们在嘲笑瑟拉冬之前应该想想,可笑的究竟是瑟拉冬还是我们自己?

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Les amours d'Astrée et de Céladon(2007)

又名:牧羊人之恋(港) / 爱情誓言(台) / 男神女神的浪漫史 / 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爱情 / Romance of Astrea and Celadon

上映日期:2007-09-05片长:105分钟

主演:安迪·吉雷 斯蒂芬妮·克雷恩考尔 塞西尔·卡塞尔 韦罗妮克· 

导演:埃里克·侯麦 编剧:Honoré d'Urfé/埃里克·侯麦 Eric Rohmer

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