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千岁
2007年5月20日,戛纳电影节成立六十周年。主办方推出了一个纪念电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实际上,这是一个短片合集。
电影由戛纳组委会发出邀请,世界上三十五位与戛纳有联系的知名导演共同拍摄完成。每个人三分钟,拍摄自己对电影、人生的感悟。
限定时长、规定内容,即使是世界级的大导演也难免有带着镣铐跳舞的拍摄难点。题材的重复、创意的撞车再所难免。
市面上流出的版本只收录了其中三十三位导演的作品,少了大卫·林奇和科恩兄弟的两个短片。
之前的推文里陆续提到过六个,另外,公众号只允许添加三个视频,只好将未收录且不容易看到的两个短片和一个本人最希望大伙看到的推送出来。
以下按照电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顺序逐一罗列。

夏日影院雷蒙·德帕东 法国
雷蒙·德帕东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包括本片的取材取景地——印度。
单就短片来讲,毫无新意。开篇几个大全景,随后镜头逐步切换到观众入场、影院观众欣赏电影的神情、影院外的街景。
短片记录了夏日的清爽、人们将看电影作为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银幕上放映着印度电影,多少有点明白印度电影里大量歌舞段落的缘由了。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 日本
短片的开头是《菊次郎的夏天》的画风,弥漫着青春气息,还有久石让的配乐。
北野武亲自饰演放映员,靠中途的拍摄故障、胶片起火来制造情怀,让人不喜。影院柱子上拴着的狗,富有生活气象。
抽空看电影的工人丢了自行车,步行回家,同样无甚创意。

三分钟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希腊
这一次,又出现了黄色雨衣的人。
电影院里一段浓浓的夫妻爱意倾诉,似乎有些跑题,电影院只是一个道具在那里。
极度风格化,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不是让我那么喜欢的原因在于太多的隐喻符号,破坏了影像的节奏以及连贯性。

黑暗之中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苏联
短片致敬了费里尼,银幕上是《八部半》。
电影也挡不住一段激情。售票厅的牌子从“十五分钟后回来”换成“票已售完”的细节不错,充分展现了电影的吸引力。
外景、室内灯光运用不错。做爱的观众与被电影情绪感染观众的对比镜头尚好。

电影迷日记 南尼·莫莱蒂 意大利
电影院里回忆过往,谈不上创意。
有的只是独白位置的更换而已,尿点连连。谁要买你的账。
自始至终,一个人的尬聊。果然,这种命题作文是可以考验导演功底的。

电姬馆 侯孝贤 台湾
电影院前面侯孝贤标志性的两组长镜头,沉稳、内敛地勾勒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居民以电影为乐的生活图景。
电影院上方的三张巨幅海报《秋水伊人》,又名《瑟堡的雨伞》,《养鸭人家》,台湾导演李行的作品,侯孝贤早期是李行导演的助理,可见道具使用得匠心。还有日本电影《爱染桂 前后篇》。
第二组镜头推到了电影院里,银幕上是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穆谢特》,一部影响了《刺客聂隐娘》拍摄的电影。

在黑暗中 达内兄弟 比利时
也难为达内兄弟了。女子看电影忘情投入,竟然未发现身边的小偷。
错把小偷的手作为慰藉伤感的工具,创意还不错。短片局促、局部镜头、手的特写等一如既往的体现了达内风格。
电影里又是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驴子巴萨特》,不过,是以配音的形式呈现。

安娜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墨西哥
伊纳里图这一短片毫无新意,实在懒得吐槽。
电影院里一对恋人,女子不忍伤感提前离去,男子尾随追出。仅此而已。
影院里女子脸部表情变化很平淡,没有起伏,这让后面的行为多少有些火候不足。

看电影 张艺谋 中国
张艺谋这一短片显然玩了一把情怀。可惜了,整体上概念、做作。
小时候观看露天电影的情形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张艺谋拍的这一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总之是不对味。
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跑题,算是勉强交了作业。

海法电影院 阿莫斯·吉泰 Amos Gitai 以色列
创意的点在于电影院观众与影像的叠化、重影。
一枚炸弹打破了沉浸在电影里的观众,这是对时局的控诉。拍摄纪念短片这样的平台,阿莫斯·吉泰没有忘记自我的表达与情绪宣泄。
大段堆砌的活生生的群像、叠化镜头演变成了死尸得纵横交错,不错。
十一
电影开始 简·坎皮恩 Jane Campion 新西兰
中国唯一一部金棕榈大奖还是和别人共享的,那就是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的《钢琴课》。
实在是喜欢不起来《钢琴课》,兴许是性别底色所致,影像难以再往纵深里迈一步。
一如这一短片,拍摄得云山雾绕。大抵是想通过一个人与电影的配音做到行为同步,忘情地演绎。短暂的逃离之后,被现实踹了一脚。
十二
阿尔托 阿托姆·伊戈扬 Atom Egoyan 加拿大
两场电影。一部是戈达尔的《随心所欲》,完成了致敬。还有自己的一部《售后服务》。
电影里、现实中,两部电影,两种情绪的交错。现实与影像、手机的互动,节奏不错。
不过,乍一看,理解成为手机拍摄了一部宣传短片也未尝不可。
十三
斯普特尼克 阿基·考里斯马基 芬兰
这才是纪念短片该拍的东西。
铸造厂的工人下班后无暇洗漱,看电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正好,影院里放映着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
现实与影像竟然如此如出一辙,回溯了电影的本来。不错。
十四
复燃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法国
复燃,是指旧情么?
跟踪、偷包、再到最后的电话。摇晃镜头、局促、却又浪漫。电影院里的激情,影院外的拾遗。
短片收得干净、利落。开放结尾,回味无穷。
十五
47年后 尤瑟夫·夏因 Youssef Chahine 埃及
阿佳妮宣布,尤瑟夫·夏因获得了戛纳电影节50周年大奖。
一部短片完成了自我致敬,47年的时间跨度。片头的黑白风格再到彩色剧场里,导演用三分钟便交代了这一切。
了不得的好,竟让人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梦幻。导演激动地给了年轻人一个忠告:要耐心,这值得。
十六
是梦 蔡明亮 台湾/马来西亚
蔡明亮的一曲温婉、惆怅的悲歌。
今夜的月明如镜,我俩在桥下同行,让我问梦中的你,这究竟是梦是真?
三分钟,缺失父爱的家庭里三代人一边看电影一边剥榴莲,蔡明亮的短片拍得让人分不清现实与梦。
将思念、人生感悟及况味融进影像里,到头来,不过一场梦。和电影台词一模一样。
十七
职业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丹麦
最想给大伙推荐的一部短片。当然,也谈不上喜欢,就拍摄而言,也很普通。
如果作为约束在影院讲话、屏摄,干扰他人看电影行为的宣传片来讲,还是很有威慑力的,我是不是恶毒了点……
暴力、血腥,“疯蹄子”极度浓郁的短片。建议都看一看,不会有不适之感。
十八
礼物 拉乌·鲁兹 Raoul Ruiz 智利
完全是靠电影院二人的对话完成。一只蝴蝶算是曼妙的转场,进入画面中,色差对比,那是印第安人的精神世界。
收音机作为礼物,最后变成了电影院。声音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而后,更为丰富的电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盲人的情节多少尴尬了点。
十九
林荫道电影 克洛德·勒卢什 法国
短片的信息量很大,伴随着几代人、在影像里穿梭,涉及到了政治。
父亲对母亲在电影里的求爱唱词,太过浪漫。后来有了自己、以及孩子。短片提到了纳粹以及电影《雁南飞》。
是电影,让我们彼此相遇,完成了一个时空的美妙邂逅。
二十
初吻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美国
格斯·范·桑特这一短片当然谈不上创意。
不过,短片有一股海浪、沙滩、海鸥的潮湿感,气氛较好。
从现实走进银幕里,只为和金发女郎一吻。电影造梦,中规中矩吧。
二十一
色情电影 罗曼·波兰斯基 法国
罗曼·波兰斯基这一短片创意不错,接地气,很有生活。
成人影院的一对男女被意外的来客影响,……哈哈哈……实在是妙。
二楼那个窟窿有意思了。
二十二
无需翻译 迈克尔·西米诺 美国
电影院的一出火辣演出,动感十足。
彩排与拍摄并行,现场感还好,就是比较闹。
无需翻译。那是是个人都懂的行为、语言,可是短片却很没意思。
二十三
直播 大卫·柯南伯格 加拿大
世界上最后一个犹太人在世界上最后一个电影院里考虑如何自杀。
两个幕后的主持人比叨逼叨,分析着这种行为。
实在是无聊透顶,想要表达什么呢,电影的功能?难为导演卖力的出演了。
二十四

穿越九千公里献给你 王家卫 香港
红色高跟鞋、橘子、短裙、红色靠背、暖色灯光,很王家卫。
剪得很碎。影像勾魂摄魄,一股酸涩、迷离、欲念在银幕里驰骋,值得我穿越九千公里。
天才导演王家卫的这一短片绝对是三十五位里靠前的。如此看来,港台三位大师级的导演均有了超水平发挥。
大陆的陈凯歌、张艺谋实在是凑数之作。
二十五
我的罗密欧在哪儿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伊朗
阿巴斯这一短片仅仅是对电影院里观众情绪的捕捉与描摹。
无创意、无技法,简单了点。为电影里的爱情动容、流泪,如此而已。
伊朗大师级导演给我们呈现的这一短片普通得紧。
二十六
最后一幕约会 比利·奥古斯特 丹麦
两次斩获金棕榈大奖的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给我们呈现的这一短片创意是有的,利用语言不通,展现了电影的魅力。
最后一幕约会,与人,当然,也与电影。
裹着头巾的伊朗女子,在一家瑞典电影院里,被电影所俘获。放映口的那束泛黄的光线不错。
二十七
笨手笨脚 伊利亚·苏雷曼 以色列
颇有创意。导演在洗手间、影后的交流以及给人挪车。
只是情绪不连贯,没有自成一体。笨手笨脚的导演一些类似尴尬举动没有让人觉着这是幽默。
或者,以色列人的笑点,我们get不到?
二十八
唯一一次会面 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葡萄牙
默片风格,钢琴曲配乐。
记录了赫鲁晓夫与教皇的唯一一次会面,最后,二人互相调侃了自己的将军肚。
二十九
距戛纳8944公里 沃尔特·塞勒斯 巴西
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在电影院门前为我们说了一段“天津快板”。
搞笑、嘻哈风格,满满的桑巴风。影像活泼、很有民族风情味。
只是,简单了点,让人觉着些许勉强。
三十
战后的和平 维姆·文德斯 德国
维姆·文德斯将镜头对准了非洲刚果的一个部落,我太喜欢自己截图的这个镜头了。
简陋的电影院放映片单里有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很奇怪。美国大片《黑鹰坠落》作为背景音。
通过影院里外的色彩对比,让人得以窥见非洲部落冲突后短暂的和平、沉重、伤感。
三十一
朱辛庄 陈凯歌 中国
利用自行车发电、以及最后盲人的情节。
总之,太概念了。陈凯歌这一短片在我来还不如张艺谋的。
可见,同台飙戏,规定题材、时长是可以检验导演的拍摄功底的。
三十二
幸福结局 肯·洛奇 Ken Loach 英国
台词有意思了。
肯·洛奇这一短片将镜头对准影厅外购票的过程,在没有中意的片子时,父亲满足了儿子的请求,去踢球。
短片让人感觉温暖。兀自揣摩,肯·洛奇是否跑题了呢。
三十三
Absurda 大卫·林奇 David Lynch 美国
大卫·林奇这一短片比较小众,市面流出的版本没有收录进去,在这里呈现给大家。
豆瓣也没有人翻译,那就叫荒谬吧。的确,短片呈现出离奇、荒诞的效果,具有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
大剪刀、夸张镜头、对谈、跳舞。影像的空间维度被无限延展,气氛营造一流。
三十四
World Cinema 科恩兄弟 美国
短片讲述了牧场工人丹来到电影院,他在究竟是看雷·诺阿的《游戏规则》,还是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的《适合分手的季节》间难以抉择。
乔什·布洛林饰演,全套的牛仔装扮让人想起其在《老无所依》中的角色,有意思了。
同样未被收录进去。科恩有意提这两部片子,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三十五
尾声 雷内·克莱尔 René Clair 法国
算是给电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收尾吧,雷内·克莱尔选用了一部黑白老电影作为素材,将最后一球稳稳入袋。
诚意是有的,还是很普通。


综合评述:
市面上我们能够看到的版本是三十三位导演的合集,看不到的我在这里也贴出来了。
三十五位导演可以说都是活跃在世界影坛的知名导演,几乎涵盖了整个电影圈。规定时长、给定题材,同台飙戏,共同见证了戛纳电影节成立六十周年这一伟大时刻。
通篇来看,短片是有高低之分的。就国内而言,港台的三位绝对是高标准作业,不输其他国外导演,大陆的二位就不再数落了。
个人最喜欢《林荫道电影》、《电姬馆》、《斯普特尼克》三个短片。
只是不知,三十五位导演看到这个合集后,该做何感想。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Chacun son cinéma ou Ce petit coup au cœur quand la lumière s'éteint et que le film commence(2007)

又名:给康城的情书(港) / 坎城影展60周年纪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电影院(台) / 每人一部电影 / 每个人的电影 / 浮光掠影:每个人心中的电影院 / Chacun son cinéma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上映日期:2007-05-20(戛纳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乔什·布洛林 大卫·柯南伯格 北野武 伊莎贝尔·阿佳妮 碧姬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比利·奥古斯特 简·坎皮恩 尤瑟夫·夏因 大卫·柯南伯格 迈克尔·西米诺 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 让-皮埃尔·达内 吕克·达内 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 雷蒙·德帕东 阿托姆·伊戈扬 阿莫斯·吉泰 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侯孝贤 阿基·考里斯马基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北野武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克洛德·勒卢什 肯·洛奇 大卫·林奇 南尼·莫莱蒂 罗曼·波兰斯基 劳尔·鲁伊斯 沃尔特·塞勒斯 伊利亚·苏雷曼 蔡明亮 格斯·范·桑特 拉斯·冯·提尔 维姆·文德斯 王家卫 张艺谋 陈凯歌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的影评

欢乐丫
欢乐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