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政权背后往往都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虚假幻想。汉娜阿伦特对于理想主义非常的警觉,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单一的想象。上个世纪的很多灾难就充斥着各种理想主义,这实际上是对责任的逃避。

Most enlightening documentary ever. 现世的一面镜子。困惑的那些社会现象,罪恶的来源,做不得不做之事,这些令人吊诡的荒谬的行为,在阿伦特那里已经被思考被解答过了,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片有如此重要的启迪意义吧。

同时,阿伦特于我而言是很特别的,是鼓舞人心的。同为女性,在充斥着男性的哲学界和政治界,阿伦特的思想超越于同期的所有人,伟大而深刻。She truely inspires and empowers me. A real icon to women, especially to female philosophers.


October 14, 1906,115年前Hannah Arendt在德国出生。

Sipritual woman 当你提及这个词的时候,代表就是阿伦特,对于知识,对于书籍的喜爱,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很有趣的是,这里还补充说了一下阿伦特没有音乐天赋,唱歌总跑调。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发现当下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并不是全新的,早有案例,并带着深刻的借鉴意义。纳粹政府propaganda的说法之一是:全世界都在反对我们。德国人必须下定决心,是要做一个自由的士兵还是一个白人奴隶。像不像当下很多人脑海里有的一个观念,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灌输的:中国正在大国崛起,全世界都惧怕中国的力量,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是投入中国梦的建设还是永远被人踩在脚下。没想到这个说辞会如此的相似。

-

-

讨论罪恶/危害,它总是来源于“必须”,我们没有选择,为了未来我们必须这么做。

Evil is always generated from necessity. No choice. For the sake of the future.

这个放在weiwen,仔细品品是不是很对,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筑起高墙,我们必须不让人自由上网,为什么,因为我们别无选择,为了“wending”我们必须这么做。面对这种唯一,面对这种迫不得已,不妨再多问一句,真的吗?真的必须如此吗?

-

-

在大陆经常听到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说法,似乎这样的丛林法则,自然选择,成为了我们可以不顾社会不公的借口。也变成了民族优越性的伪装。被阿伦特这样一针见血地点出来,真是犀利深刻。“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s as much as historical law as it is a natural law and could be used by racism as such”. Because Han people is the majority and we are strong so that we survive and that becomes the justification of re-educating or camping Muslim ppl since they are so-called "disgraced and backward".

-

-

The trouble with totalitarian regimes is not that they play power politics in an especially ruthless way, but that behind their politics is hidden en entirely new and deceptive concept of reality - idealism that is unwavering faith in an ideological fictious world rather than just a lust for power.

极权政权背后往往都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虚假幻想。这种理想化的要求人道德完美无瑕,是具有欺骗性的,也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只存在于理想虚构的世界。这在极权政权中却非常常见,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领导人道德的完美无暇。汉娜阿伦特对于理想主义非常的警觉,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单一的想象。上个世纪的很多灾难就充斥着各种理想主义,这实际上是对责任的逃避。“Caution in handling generally accepted opinions that claim to explain whole trends of history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historian of modern times, because the last century has produced an abundance of ideologies that pretend to be keys to history but are actually nothing but desperate efforts to escape responsibility.” 道德理想主义同理。

-

-


-

-

在地图上搜了一下1951年阿伦特逃难到美国时所注册的地址,在曼哈顿岛上Harlem区域。看看她生活的痕迹。想象1951年的她进出这里的样子。1958年她发表了《人的境况》,那时的她52岁。

-

-


-

-

ps:

一部剧看下来,大为震惊,超出想象的是,海德格尔对于纳粹的支持。这点我之前是前所未闻。还有他还给我留下了:利用女学生来促进他写作的印象。尽管大哲如他,在面对现实的选择是,他还是没能坚持住自己的立场,对他挺失望的,这种失望或许是来自于对有智之人的崇拜。这也说明了人性中懦弱的一面。更说明了仅仅有智慧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的教育。勇敢的人,在选择面前说不,你可以保全生命,没人叫你成为烈士,你可以选择离开。海德格尔被选为校长,要下达禁止犹太人进入哲学学院的指令的时候,他可以选择辞职。

令人困惑的是,阿伦特战后与海德格尔重聚之后,不仅原谅了他,还一定程度上参与包装了海德格尔的神话。

-

不是很喜欢影片着重描写阿伦特和其他男性的往来,仿佛女人的生活就围着男人转一样。一直提海德格尔,也有点烦。以后提起海德格尔,应该是此人曾是阿伦特的老师,而不是the other way around.

-


-

顺带附上:https://youtu.be/62B0nUjEF60 观看链接。

-


-

-

-

先写到这,未完待续。


积极生活:阿伦特的精神חנה ארנדט: ביוגרפיה רוחנית(2015)

又名:Vita Activa: The Spirit of Hannah Arendt / 汉娜鄂兰·:思想的行动(台)

片长:125分钟

主演:Alison Darcy 

导演:Ada Ushp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