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7-11-18

吴清源:田壮壮的《吴清源》

田壮壮的《吴清源》


文/卡帕的镜头


电影学院的老师们曾经骄傲地称呼第四代导演为电影学院特有的现象——这批跨越特殊年代,经历过时代洗礼的人成为了他们的特别的骄傲。只可惜,这是曾经。
如今号称“平民导演”的冯小刚拽着莎士比亚的衣角就以为自己已脱离草根;张艺谋被封为国宝级“装修大师”;陈凯歌一不小心踏上“馒头”险些闪了腰。当年三大导的“田凯谋”中,只有早已低调淡定的田壮壮还能够给我们一点惊喜。


说起吴清源,如果不是这部片子的话,想必普罗大众中听说过这个人的一定寥寥无几。这个出生中国,成名日本的老人在片子开头出现时,你看不出他的少年的锋锐和智慧,也看不出他后来在片子中表现出来的坚韧的精神力量。这个当年横扫日本棋坛,一生鲜少败绩,1939年到1956年力压全日本最顶级的七位棋士,最后被称为“昭和棋圣”的人,只是一个在阳光下谈论屋后山上的猴子的老头儿。平凡、亲切,缓慢又带着写温暖。这是吴清源在田壮壮眼中的一生,是他真正想表达给观众的。
想必当初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没想到多年以后,再执导筒的田壮壮拍得却是一部传记片。但是他是认真的,比起靠华丽的场景、靠炫目的剪切、靠匪夷所思的武打特技和后期合成取胜的“大片”,田壮壮以一种贴近的姿态拍着这部片子。他老老实实地展现他心中电影的样子,也确实让我们进入一个久违了的,当年那个繁华的,有《红高粱》、《霸王别姬》、《盗马贼》的年代中国电影的情景中。

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记得吴清源在片子中的样子:微微弯曲地着身子,木讷、少语。可他第一次看到和子(他后来的妻子)时,一反常态,眼睛直视着她,飞快地递上自己的书。后来,即将离开的母亲(张艾嘉饰)问她,“她很好是么?”他微笑起来,抿着嘴。那是电影里,吴清源第一次笑。但是就是这一笑,你会觉得昏黄灯光下破旧的玄关一下子被点亮了。
当电影进行到吴清源生命中第一个关键时刻——一直以来指导和庇护他的老师西元寺去世后——他崩溃了。在出海的船上,吴清源跌跌撞撞,爬到了船舱上,中景中,吴清源依靠在栏杆上,夜里海上的风卷起他的衣襟,深蓝的大海咆哮着,雪白的浪花翻滚着,向他跑来,又飞速退去。他静静的,坐在那里,像一个透明的风,自由自在。没有语言,没有音乐,没有移动镜头,也没有莫名其妙的闪回。他就这样静静的,但是他的内心却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毫纤毕现。你可以感受得到导演和演员想表达的那种力量——你也会认同这种力量。无法否认田壮壮的拍摄——漂亮,真正的电影,而不是大型拙劣的歌舞剧。这才是电影的力量,电影表达的方式。
主演张震的长像和气质颇似香港以英俊著称的男星吴彦祖。两人的眼神在女性影迷看来都闪着一种危险的诱惑之光。只是他比起吴彦祖来,更有一种内里沉寂的力量。而在男人看来,有这种长像的男人必定缺少一种生猛的活力——恰恰这也是张震有的。不知道是不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他扮演的那个小四给当年十四岁的张震内心带来了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在扮演吴清源的时候,张震将自己的眼神藏在大大的圆镜片后面。作为主角,他的台词少的反常,全部都靠肢体和眼神的表现,来彰显人物内在力量和变换。但是观众却能从他眼中看到体味到吴清源的身上的味道,那种中日文化的交流孕育出来的东方人的味道。片子中,他在寻找一个女教众金木时,走着平地,不曾看路,一脚踏空摔入池塘,浑身是水,他还伸手抹了一下水津津的衣襟。那一下吴清源身上那种“呆气”就出来了。导演在处理的时候,刻意让那些时代的轰轰烈烈、吴清源生命中的辉煌变成了他身外的一种虚像。张震就在导演给营造这种虚像里漫步。刻意微微的佝偻,两手拘谨地紧紧贴在身边,修长的手指,只有在棋盘上放上一颗颗黑白分明的棋子时,才有了额外的光彩。这种营造有人说刻意,但是却动人。刻意地很动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片子的摄影,由于大部分的取景都是在日本,所以片子的和风色彩特别地重,日本庭院的优雅,山水之间清淡幽深的色调,檐边的水滴等等,都很美。配上静静的镜头和自然的调度,和风文化中的“深幽细微”之美一下子就出来了。战火中日本残破的样子是片子中少有的一些色调激烈的部分,在构成了影片第二个情节上的高潮时,也构成了片子画面上的一个不寻常的高潮。

和张艺谋等人的华丽相比,田壮壮的电影平切淡然;和贾樟柯等第六代那种全然的生态自然粗砺相比,他又是那么认真地雕琢精致,努力贴近理想的姿态。在这个后现代艺术纷繁喧嚣,声音碎片遍地的时代,这么个坚守着古典形式美感的人,同吴清源一般,在执着地叙述着一些自己的故事。
有人诟病说,田壮壮的片子不像是在讲述吴清源的历史,讲述吴清源的人生,片子勿宁说是讲述阿城和他眼中、心目中的一个理念,一个道标。被刻意虚掉的大环境和历史都成了“回避”、“美化”的证据。戏剧情节的冲突在他的作品中不是追求的顶点,人物的内心展示,时光洗练过去后坚守的心态才是他最期待、最着力的。每一个风格强烈的导演,他的作品都不可能避开强烈的主观色彩。就是号称纪实的纪录片,你所能见证的也不过是导演希望展现给你的现实。更不要说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所能展现的。《蓝风筝》如此,《猎场札撒》如此,《鼓书艺人》如此,《吴清源》也是如此。
差不多十年不拍片的田壮壮,很早就对电影,或者说中国电影以及自己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年《蓝风筝》让这个急切地,想表达和呼唤着什么的男人一下子失语了,但是他对世界的理解、他对宗教、对理想、对执着、对敬畏等等词语的理解却一刻都不曾放弃探索。平面浅阅读时代,田壮壮的坚守就是一种姿态。《吴清源》里有太多他的痕迹在里面:如画的风光;刻意应藏在平淡后的雕琢镜头切换;压抑的感情表达;在我们看来已经显得有点过时的服装暗示;沉闷的情节推动,毫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但是,这就是田壮壮。是那个第五代刚刚崛起时就有的田壮壮,是在那么多年风风雨雨之后,依旧沉默却不寂寞的田壮壮。庆幸,他还是那个田壮壮,而不是一个会将围棋大师吴清源,拍成犹如日本漫画或者港产大侠一样的别的什么人。


小TIPS:
1981年《红象》;1983年《九月》;1984年《猎场札撒》;

1985年《盗马贼》(获1988年瑞士第三世界电影节弗里堡市大奖--帮助发行奖);

  1986年《鼓书艺人》;1987年《摇滚青年》;

  1988年《特别手术室》;1990年《大太监李莲英》(获1991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鼓励奖);

  1991年《蓝风筝》(获1992年日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

  1993年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3年美国芝加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3年瑞士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3年新加坡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小城之春》。

  1994-1997年担任监制的有:《长大成人》、《扁担姑娘》、《巫山云雨》、《桃花满天红》。

  2001年筹拍影片《世界围棋泰斗--吴清源》。 2007《吴清源》获上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田壮壮获最佳导演奖



吴清源(2006)

又名:呉清源 極みの棋譜 / The Go Master

上映日期:2007-05-24片长:104分钟

主演:张震 张艾嘉 李雪健 柄本明 伊藤步 

导演:田壮壮 编剧:阿城/邹静之

吴清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