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人对于影片中,德军潜艇的表现有不少议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既有一定的写实部分,也有不少影片拍摄的需要。比较明显的就是,影片使用的是1943年的驱逐舰,但故事讲的是1942年的故事,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解答了,因为现存的这款驱逐舰是1943年改款后的,拍摄影片不可能去专门打造一艘1942年版的,直接租借现存的1943年版的是可以理解的,也不会对影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影响。
这里要说的重点是二战那个时期的潜艇,二战时期的潜艇拿现在的话来说,是一种油电混合驱动的船只。柴油发动机为主要驱动来源, 这台发动机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动力直接驱动,当潜艇浮在海面上行驶时,靠的就是柴油机驱动,当潜艇下潜到海下航行时,靠的是电池组提供动力。和现在的油电混动汽车差不多,区别在于,当电池组电力耗尽,潜艇就得浮上海面,用柴油机给电池组充电,为什么要浮上海面充电,因为柴油机发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潜艇内部氧气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海面下发动柴油机。因此,二战时期的潜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潜艇,确切的说是一艘可以下潜一段时间的武装船只。在大部分巡航时间里,潜艇都是浮在海面上行驶的,当发现情况或者遇到敌情,才会潜下水。当时不仅仅在夜间浮上海面,还有趁天气不太好的时候浮上海面,这样敌方船只不易发现。二战时的潜艇,在海下潜航的时速差不多就是6到8节,普通商船的时速最低都有12节以上,快一点的20多节都是很常见的,所以潜艇不仅因为电池组充电需要浮上海面,而且追踪商船也需要浮上海面,因为速度不够快,浮上海面的潜艇靠柴油机驱动的速度可以提高一倍以上甚至更多。但是浮上海面的缺点是容易被发现,单从火力上来说,潜艇的火力也是少得可怜,德军的88炮对付没有武装的小商船勉强可以,对付全副武装的驱逐舰就是送死了。所以,二战时期的德军潜艇更多的是偷偷摸摸发动偷袭,得手后马上撤离的战术。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单艘潜艇对付这样的护航商队,还是很脆弱的,德军海军司令邓尼茨相处了用多艘潜艇,集体作战的思路,俗称狼群战术,目的就是弥补单艘潜艇作战能力薄弱的缺点,发挥潜艇偷袭能力的长处,更多的采用事先情报搜集,提前埋伏,声东击西的战略,用一部分潜艇吸引护航驱逐舰,剩余潜艇偷袭商船的办法。影片中,这种德军潜艇主动挑衅,大白天集体上浮的情节有点不太符合事实,当然电影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大量的桥段放在巡航上,把情节紧凑一点,压缩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无线电主动口水是不敢苟同的。
二战后, 1954年1月21日,第一艘以原子能为动力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康涅狄格电船公司的船坞下水。 “鹦鹉螺”号核潜艇艇长90米,总重2800吨,全部建造花费5500万美元;平均航速为20节,最大航速25节,最大潜深150米,按设计能力可连续在水下航行50天,全程3万公里而不用添加任何燃料 。从这组数据就可以得知,在用核动力之后的潜艇,比用柴油机和电池组为动力的潜艇是天差地别的,核动力潜艇是真正意义上的潜艇,诞生之初就可以潜航以20节速度,长达50天不需要浮出水面,要是早10年德军是这样的潜艇,那么这次护航就没有意义了,而且德军也不需要什么狼群战术,一路潜航跟踪,只要鱼雷数量够用,可以全部击沉所有商队。当然,这都是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对核能的扩张运用,纳粹德国最终都没有完全掌握核武器。
所以,看这部影片,我们既不能以现在的潜艇眼光来看当时的战术,当时有当时的局限性。也不能完全的把电影当纪录片看,电影有制作成本的局限和总体时间的局限,个人觉得是一部商业和精神象征的混合影片,同时也是对汉克斯量身打造的一部影片,他非常适合演这样的角色,不过影片最后是效仿了大兵瑞恩的结尾,用空军来解决最后的战斗。
最后提一下,深水炸弹炸潜艇,不是用炸弹本身去炸到潜艇,当然凑巧炸到潜艇是最好的,大多数情况是在潜艇周围爆炸,利用爆炸形成的冲击力也就是水柱的推力打到潜艇艇身,将其震伤或者震断。这个和当时的高射炮类似,高射炮打飞机不是这发炮弹直接命中飞机,而是利用炮弹在飞机周围爆炸形成的碎片来伤害到飞机,所以往往都是在飞机周围形成一个 立体爆炸圈,深水炸弹的原理也是类似,影片中不是提到扔一个完整组,其实就是一组几个炸弹下去形成的一个包围圈,并不是扔一串炸弹想凑巧直接炸在潜艇身上。

灰猎犬号Greyhound(2020)

又名:怒海战舰(台) / 雷霆战舰:猎犬号(港) / 灰狗

上映日期:2020-07-10(美国)片长:91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斯蒂芬·格拉汉姆 伊丽莎白·苏 迈克尔·本茨  

导演:亚伦·施耐德 编剧: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C·S·福里斯特 C.S. Forester

灰猎犬号的影评

丑大鸭
丑大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