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过了这部08年老剧,总体感觉不错,瑕不掩瑜。
先说优点。这部剧有三点非常突出,第一是主题。剧中弘历这个人物所承载的正能量是谁都能看出来的,至诚至仁至情至性,身为身负众望的皇子,手握一把好资源;当然他也有不够成熟、涉世未深等缺点。将这样一个天之骄子投向一个挫折教育的舞台,克服危机,磨练心性,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有意思的是,故事开的口子并不大,所有剧情均围绕“上书房”这一教育机构展开。在故事里,上书房既是一个具体的宫廷空间,又是一个具有隐喻意义的修身途径。故事一开始,主角喜爱读书的特点便显露无疑,第一次被迫离开上书房,发往独石口,也有幸得上书房朱师傅父女相随相助,几乎将上书房开到了下放的地方。后来主角又以“哈哈珠色”当差的形式回到上书房,换位思考,得到了新的体悟,对两个与他作对的兄弟,也能觉察自己从前态度中的怠慢,恃才傲物的天性得到了打磨。在感情线,男女主角也获得了成长,女主的爱情悲剧甚至还开启了“做局之人”小叔叔允祕乃至皇帝的“修心”模式,最后允祕向皇帝提出想回上书房读书,可说是点了上书房这个题。做人修身是一辈子的事,学习永无休止。这样一个主题,使剧情既不同于以颂史、立传为主的历史正剧,不同于“清宫反腐剧”,也不同于以宫斗、上位为主的“清穿”剧。剧中虽也有夺嫡戏码,却没有残忍血腥的狗血桥段,推动剧情更多是依赖于人性而非外加的政治变数,而且,直到剧终也没有正面表现立储、即位,而是终结于“继续回到上书房念书”的旁白中,再次点明修身主题。这样的设计使整个剧显得特别“干净”,连一个吻戏都没有,是名副其实老少皆宜的励志作品,属于可以放宽心向青少年开放的类型。
第二个优点,是传统文化与艺术风格。这个剧对红楼人设、语言的“模拟”非常明显,不过它真正打动我的地方,是剧中对满汉文化的处理。很多人之所以对清宫剧反感,一来是审美疲劳,二来也是由于大清毕竟是传统社会末期,官场也好,宫斗也好,多多少少都会带出些“文化糟粕”,甚至触动一些人的民族情结。这部剧可贵的地方在于,它的“干净”不仅表现在故事主题,也表现在艺术风格方面。虽然剧中有主子,有奴才,但哈哈珠色蓝珠子对四阿哥弘历之间的情谊,少有卑躬屈膝的奴性,而多了患难与共的兄弟情,更别说还有一个义比紫鹃的迎春丫头。甚至三阿哥、五阿哥对奴才的态度,也并非奴役到底、毫无情义。剧中有一段颇受诟病的“私奔”戏码,就叙事而言,优劣另说,但细细琢磨,会发现这段戏重要意义恰在于此。通过“私奔”,四阿哥与慧如之间虽然依旧止乎于礼,却突破了民族与地位的鸿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承认,带有满汉融合的寓意。虽然这次”私奔“以失败告结,但那对“山神”老夫妇的存在,无疑加强了这种寓意。而剧中的满人撞肩礼、摔跤等细节令人称赞剧组的用心,汉人师傅所教授的礼义廉耻恰恰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而非糟粕的部分,四阿哥这个知书达理的四有青年既承载了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具有满族皇室的英武血勇,他身上的贵族气质是通过民族文化的融合来体现的。另外,剧中的父子情、兄弟情、叔侄情都既有传统文化气息,又带有现代意识。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富察家敦儿与朱慧如的姐妹情,这可是为数不多的勿需”防火防盗防闺蜜“的一部戏,够正够清新。
第三个优点就是表演了。不论是老戏骨还是青年演员,演技全程在线毫不出戏,这应该是全剧组的共同贡献。由于选择了红楼艺术风,剧中不少情感处理是很含蓄的,而演员的表现都很不错,全剧看下来,表演方面没有槽点。寇振海的皇阿玛把”严“与”慈“的两面表现得很好,明知这种设计大概不会是历史上那个雍正,但作为一个父亲,这种处理却令人信服。
说完优点,再来说说槽点。
剧中有一大败笔:弘历与慧如带三个孩子逛庙会。这个情节的设计虽谈不上突兀,然而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是要表现四阿哥的“仁”与“诚”,前面的剧情已经足够了,甚至已经走在“圣母”的危险边缘了。如果是要表现慧如的天真任性、不识大体,前面的剧情也早够了。即使是要反衬敦儿的宽厚精干、大家风度,也未必非要采取这种毁掉男女主角人设的办法。四阿哥和慧如这一对,毕竟与宝黛不同。从全剧的故事走向来看,写这一对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抨击封建社会对个性的扼杀,也不是要片面地控诉命运的不公,而是重在写其成长,就像片尾曲唱的,虽然“尘归尘,土归土”,却“把这段过程当作领悟”。若非如此,编导就不必在最后一集以上扬的基调来表现弘历与敦儿的结合,也不必着力表现慧如的笑容(黛玉在红楼里泪多于笑,慧如在本剧中却是笑多于泪)。而这个剧情,却把观众对主角成长的耐心和爱心打掉了。私以为,剧本明明已经写出了一份诗书相交、冰清玉洁,难得纯净美丽的恋情,却偏要用这种拙劣的手法给这段恋情打上自私幼稚的标签来惹人反感。其实即使没有这个情节,后期“私奔”以后的生存危机已足够暴露主角的缺点。而且,前期有些细节模拟红楼太过,林黛玉都不带这么任性的。如果说男主的“圣母”问题尚有主角光环撑着,那么女主的自私任性遇上了敦儿这个强烈对比,是极为不讨好的。在这一点上,编导对慧如实在不够厚道,于全剧而言并无好处。
另外,再说说最后一集。单就这一集,个人认为没有问题。男主看似是在女主新亡的状态下“移情别恋”了,可是,私以为,四阿哥与慧如这一对,不同于一般人。剧中也有几处细节侧面表现了这一对的精神交流,自有一种“旁人不懂,我却乐在其中”的惊世骇俗之感。慧如纵有再多缺点,可她对四阿哥性情思想的理解,却能达到旁人无法企及的深度。如果说能有谁能帮助四阿哥在情伤后迅速走出来,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还真就是慧如。所以,男主最后对敦儿说的那几句话,每句都不能单纯照字面意思理解,否则就容易觉得难以接受。尤其“慧如是自己选择走的”这句话,弘历说出口时,是在慧如房间与慧如进行最后精神交流之后,所以这句话不仅不是对慧如的不尊重,反而是代表慧如说出口,让敦儿安心的话。而男主也恰恰是通过将这样的话说出口,来达到“放下”的目的。只有亲口说出来,才能用行动让自己释然。而且,慧如之死在剧中作为重头戏已经足够铺垫煽情,男主也已经历了蓄须、急病、自闭,三次“狂态”,事不过三,发泄到这里已经够了。至此剧情的全部张力也释放完毕,就差一个感情转折,撑不起更多剧情,必然要戛然而止的。大概编导也更想给慧如的在天之灵一个交代,宁可要写明牵手,写明瑞雪初降,也不要留下开放式结局。所以这一集其实还好。但对弘历与敦儿“天生一对”的婚约关系,表现的确有所欠缺,可能也是剪辑的问题。甚至敦儿与慧如的姐妹情,前期也没交代好。在观众心中立得不够稳,人设就容易崩,这些确是这部剧的遗憾之处。

上书房(2008)

主演:袁弘 杨幂 何苗 寇振海 王庆祥 王阳 艾东 刘蓓 陈宝国 

导演:曾丽珍 编剧:马军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