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1-14

惊蛰:鱼肉——《惊蛰》影评




广播男躺在床上,和身边的二妹聊天,哪个人不想往上爬嘞?

这一句话,说尽了一部《惊蛰》。却也茫茫然道不清整部电影里弥漫的无力感。

《惊蛰》里埋上了很多的引子,引子平平淡淡,每一根拽出来却都是根导火线。家里每日吃面,却还抱怨着来人太能吃的母亲,早已把二妹标了价,等待着一笔回款的二妹爹,以及那个木讷的日后的二妹丈夫。将二妹浸泡其中,只等着把她发酵成外孙的娘,入了口袋的聘礼,及会给自己传宗接代的工具。此时的二妹,会认真的调猪食,再看着猪吃完。会在杀猪的时候不愿意看到自己养的猪被杀。第一个引子就是如上让二妹厌恶的能看得到尽头的人生。

发廊妹让二妹细细的用嘴“转”出香味的巧克力,会发出音乐的贺卡。第二个引子就此出现,二妹看到了那个买得到巧克力和音乐贺卡的镇子,隐约中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另外一种可能。当打算嫁了二妹,用聘礼交砍树罚款的二妹爹突然暴毙,发廊妹送给自己的贺卡不再能发出连续的音乐。二妹在沉沉的小憩中坐上了通向镇里的车。

二妹在发廊妹的引荐下找了服务员的活。却不敢和老板示范的一样,熟练的杀鱼。而被老板安排到了卖馒头的主食店中。发廊妹给二妹出的注意就是找个镇里的男朋友,以便留在镇里。广播男就此出现,他接了父亲广播站的班,穿西装,在收发室里贴满了明星海报。会用卫星来收电视。他便成为了二妹心中的新贺卡。尤其是那句我想当海军,坐着没坐过的火车去很远的海边。让二妹心生憧憬,冒着香气的生活似乎已经向着二妹招手了。

蹲在路边吃面的发廊妹向二妹传授着自己挺过“很疼很疼”成人礼的独家秘笈,吃止疼片。发廊妹说止疼片能让你开启人生的新……后面的几个字没有说。这种停顿,代表了无数的可能。随后在黄色录像带的影像中,二妹拒绝了广播男的“盛情邀请”,去药店买来了止疼片,打算开启自己人生的新……却没有成功。此时,她觉得广播男这块巧克力已经被她含在嘴里了。

和广播男开始交往之后的二妹,变得硬气起来,她开始反抗后厨服务生的性骚扰,并第一次从鱼肉变成了刀俎——踢翻了那个踩着凳子,高唱98年世界杯主题曲的服务生。割伤了手的服务生,工钱全都抵了打碎的鱼缸钱。饭馆老板很激烈的训斥他不要有什么花花肠子。服务生离开的时候,和二妹说,老板不一样想占你的便宜。随后的夜里,饭馆老板的来访,挑明了发廊妹就是失足女,二妹和她混在一起会被别人认为是一样的人。这有损他身为饭馆老板的脸面。二妹觉得自己似乎真的是鱼肉,从服务生到冠冕堂皇的老板,都渴望做分食鱼肉的刀俎。好在他还有广播男,就算真的被他“刀俎”了,她也能藉此留在镇里,逃离被变成生育工具的命运。

第二天一早,早起去广播男屋子的二妹发现广播男被子里的女士内衣,所有的幻想都破灭了,自己被当成了巧克力,一切指望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失掉了感情的二妹木讷的看着饭馆老板在店里款待镇里的公共安全专家。老板不喝酒,每次要喝一杯就捞出一条活鱼敲死,以视惩罚。公共安全专家款待的人里面就有广播男,二妹看着差点让自己失了身的广播男被夸成有文化的好娃娃。坐在一堆鱼缸中一言不发。他看到了平时威风凛凛的餐馆老板此时的唯唯诺诺,从那个想要剖了自己的刀俎变成了公共安全专家的鱼肉。当公共安全专家威胁老板再不喝酒,就要敲死饭馆里所有的活鱼时,二妹第一次试图从鱼肉转换成刀俎,却谁也没伤,单是砍烂了几条死鱼,并成功的把自己送上了回村的小巴。此刻坐在车里的二妹,阳光依旧刺眼,从车窗外照到二妹的身上,她却没有和来时一样沉沉的睡着,她的镇里梦已经醒了。所有的巧克力和贺卡终究和自己无缘。随后就是无剪接的结婚生子。二妹丈夫将繁殖恋演绎的淋漓尽致,同时沉浸在酗酒的生活中难以自拔。回村的二妹不再像过去那样心善又 心怯。她会吼着急进食的猪,会用力的把树枝抽到吃食的猪身上,此刻,二妹觉得,在猪面前,自己就是面对鱼肉的刀俎。

带着孩子进镇里看病的二妹和丈夫,为了感谢诊断出“吃多了”这一疑难杂症的医生,打算送一面华佗在世的锦旗。二妹留下做锦旗的丈夫,出了门,看到了已经是杀人犯的发廊妹男朋友。而发廊妹也坐上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了广州。此刻,二妹没有再选择追随发廊妹的脚步。而是抱着孩子坐上了镇里的游乐火车。一圈一圈转动的小火车,代表了二妹心中那辆可以到海边的连广播男都没做过的真火车,也代表了那些追随发廊妹而去的无限可能。此刻,二妹不再有不甘了,她对着怀里的孩子呢喃。说长大了去国外,娶一个外国媳妇。

电影在此时画上句点。整部电影里,几乎所有人都扮演着刀俎也客串着鱼肉。在一代又一代渴望向上爬的念头中转换着刀俎与鱼肉的角色。如果说上一部《月蚀》还仅仅表达了理想主义者的穷途末路,那么这一部《惊蛰》则彻底的把抨击的炮火从下至上,以一个村镇为缩影,含沙射影的指向了很多人。巧克力和贺卡在日常的生活中化为了新世界向所有人敞开的一条门缝。在我们窥见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之后,便开始向着更高的人生攀爬的努力,可这种努力在现实中却显得同升国旗的口号一样无力。英国的一家电视台曾经以二十五年为跨度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来记录一代人中几种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若干年后的对比,使人唏嘘,让人觉得所谓的光耀门楣大部分只是一厢情愿和无休止的意淫罢了。倒是这种念头成功的驯化出了无数的凤凰男和绿茶*。那些在刀俎与鱼肉的角色转换间迷失了自己的可悲男女。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种结论太过武断,也太偏激,其实不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以点带面了。这种观点几乎渗透进了日常的所有角落。很多人都是在用一个理由来堵住一种选择所对应的可能。与这种固化的思维来比,似乎很多往上爬的人都不能成功这一点变得无足轻重。

电影导演王全安当下的处境就成了最好的证明。用一件事来否定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武断。用一件所谓的召妓丑闻来让所有的伪君子与其划席为界。而其导演的电影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剖析就这样随着导演的“道德败坏”给观众无声的打上了观看便罪大恶极的标签。

纵观所谓的第六代导演,几乎所有人的处境都摆在一个略尴尬的地位。路学长因为一部《长大成人》几乎默默无闻不得知直到去年的猝死,张元因为吸毒,所有的电影都成了“拿不上台面”的毒草,贾樟柯一部《天注定》本想成为一口警钟,如今却成了敏感词,连贴吧和电影讨论页都化成了404。娄烨因一部《颐和园》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最近的一部《推拿》,好评爆棚,屡获大奖却在影院的排片中显得可有可无。唯独宁浩,风生水起,在他的口中,只是一句自己运气好。而审片审了几年的《无人区》同样是宁浩心中的一记老伤,转而不再和钱过不去,放弃了昆汀的套路。用诸如《心花路放》这样的片子以笑声换票房。当然,我们不否定《心花路放》的成功,其中很多的幽默都是所谓的会心一笑。而其中的夜巴黎和《无人区》中的夜巴黎,却有些许对于《惊蛰》中梦巴黎的调侃。《心花路放》里阿凡达主题乐园阐释了西方电影在中国被商业的变了味,则和王全安《月蚀》与《惊蛰》里对于泰坦尼克的挽歌如初一辙。宁浩的反抗和出格同《黄金大劫案》里的那句“是匹夫么?”一样,成了对同行的戏谑,但更像是以玩笑的口吻在致敬那些与自己一样心怀电影梦的同时代导演们。抛开第五代导演对第六代导演的压制不谈,第六代导演们如今的处境更好的说明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时代。反抗的人终究会成为鱼肉,而刀俎却每每躲在暗处难窥其貌。逆来顺受才是永恒的主题么?答案在风中飘。

但愿,我们不会像二妹一样,坐在一圈圈原地打转的火车上,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国讨个洋媳妇回来。




惊蛰(2004)

又名:The story of ermei

上映日期:2004-04-04片长:115分钟

主演:余男 

导演:王全安 编剧:王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