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这么一部剧,曾经一直被主流忽视(6年时间,只被艾美奖提名2次)

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它,就会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剧!”



问英才,几沉埋,沧海遗珠,当著在鸾台。
它走上神坛,成为HBO,甚至整个美剧史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每当响起熟悉的片尾曲,感觉像是久别重逢,回想起曾经茶饭不思、一心刷剧的时光…
它就是《火线》。

《火线》是由美国金牌编剧、制片人大卫·西蒙一手操刀开发的HBO罪案剧集。

它首播于2002年6月2日,完结于2008年3月9日,6年时间、一共5季60集。
熟悉美国罪案剧的美剧迷,一定对大卫·西蒙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堕落街传奇》《街角》《黑色乌托邦》《忧愁河上桥》都出自于他之手。
但是,他最成功,也最引以为傲的作品还是《火线》!



在创作之初,他本来想跟搭档艾德·伯恩斯拍摄一部警察题材的电视剧。
其中的毒品交易、监听风波、官僚腐败等内容,让曾经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工作12年的他似曾相识。
后来,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决定拍一部关于巴尔的摩这个城市的写实主义罪案剧。
《火线》就正式诞生了!



《火线》是巴尔的摩的风情画,更是美国社会的浮世绘。
整部剧从多角色、多线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美国社会的芸芸众生和生存现状。

将警察政治学、底层生存学、美国司法体系黑暗问题毫不留情、一丝不挂地揭露出来。



为了更真实刻画出一座美国城市,给观众一种无比真实感,剧中的很多角色都借鉴了当地的真实人物案例。

每季也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进行重点剖析和揭露,将触角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火线》既不是在散播希望,也不想取悦观众,更不是要贩卖廉价的胜利。
它是要讨论群体——官僚机构、犯罪组织、毒品文化、资本主义对个人的影响。
它并不是纯粹的娱乐品,它是一部表达些许愤怒的剧集!”



就是这样一部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罪案剧,在HBO播放期间承受着太多的“冤假错案”。

它不是有点惨,而是特别惨!
从2002年首播开始,受到剧情多线、档期不对,黑人俚语太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火线的收视率都十分低。
甚至还一度面临被砍的危险。



收视率比不过人家,那么,作为一部有深度意义、制作精良的HBO剧集,在评奖上应该有点优势吧?

但是,想象太美好,现实太骨感。
《火线》在艾美奖上严重被轻视和忽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想当年,《黑道家族》可是获得100+个艾美奖提名啊!
唉!!气煞我也!!



虽然收视率低和主流不认,但是在评论家的眼中,它依旧是当之无愧的美剧之王。
《时代杂志》《娱乐周刊》《芝加哥论坛报》《卫报》等都对它不吝赞美之词。
连连错失艾美奖,《时代周刊》抱打不平:“相比艾美奖,《火线》更应该拿诺贝尔文学奖!”
有的评论家甚至说,“这就告诉大家千万别把艾美奖太当真!艾美奖的做法,就像诺贝尔奖从不颁给托尔斯泰一样。这并不能掩盖托尔斯泰的光芒,反而让诺贝尔奖蒙羞。”



时间的脚步来到了2018年末。

如今,外媒经常评选“最佳美剧”、“观众最喜欢的美剧”之类的榜单,它屡屡登上第一的宝座。




“HBO第一美剧”、“美剧中的神作”、“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视剧”、“美剧中的莎士比亚”…

它名声大噪,霸气侧漏!
据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最喜欢的美剧正是《火线》,最喜欢的电视角色也是《火线》中的Omar一角。




经过岁月洗礼、历史的再次检验之后,《火线》已经被大家认可。
它的地位和价值无需再次证明,更无法撼动。
罪恶之城,体制之殇
巴尔的摩市,美国最大的独立城市,美国主要海港之一。
在总人口中,64%是黑人,30%是白人,它也成为美国黑人比较集中的城市。
毒品盛行、以权谋私、道德败坏、治安骚乱、经济衰退、贫穷加剧…
黑人文化为主,多元文化融合的巴尔的摩潜伏着更多黑暗丑陋的一面。



“没有任何一个电视剧会如此钟爱一个城市,如此充满热情地诅咒它,又如此灼人地歌颂它。”

为了全方位展现这座城市的一切,包括角落的黑暗和恶臭。
《火线》从街头毒品黑帮、港口走私、官僚政治、教育系统和无良媒体等不同视角入手。
它刻画着整个社会的群像,记录着一件件的罪恶和轮回往复的宿命。



在警察内部,以中队长Daniels为首的调查小组,听从上级的安排,负责调查和监听街头毒品团伙的犯罪活动。



警察和法庭为代表的执法部门。
但是,上层并不在乎每一次的调查和刨根问底。
他们只是走过场,查一点毒,逮几个小毒贩,应付选民和媒体,为自己一点点政绩就ok了。



此时,美国僵化的司法体系内部也存在着勾引斗角和利益交换。
夹在中间的调查小组处处受限、左右为难。




在各种被使绊子和威逼利诱之下,调查小组从毒贩集团、走私、洗钱调查到政治献金、官员贪腐。
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事件逐渐拉开…




罪恶的腥臭味也延伸到了市政厅的议员政客们。

在政客的心中,有了优秀的政绩,才能有往上爬的可能;有了足够的政治献金,才能资本继续升级。



逼宫、黑白颠倒、金钱至上、靠着要挟和交易在政治场上浑水摸鱼。

这群政客们早已经成为僵化体系中的蛀虫。
他们靠着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一副厚脸皮,利用规则生存于游戏之中。




作为被攻击和调查的对象,巴克斯戴尔、斯坦菲尔德贩毒团伙成为调查小组的眼中钉。

这群贩毒势力在贫民窟不断蔓延滋生,霸占了巴尔的摩市的毒品市场。
两大团伙之间也分庭抗礼、展开黑吃黑的吞并游戏。



毒贩们可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傻蛋。
行事谨慎、听见风吹草动就会改变策略,将警方玩弄于股掌之中。

有组织、有纪律,有统一的暗号流程,一时让警方无从下手。



此外,懂得利用法律漏洞的他们,更靠着律师来了一场场金蝉脱壳。
即使犯了杀人罪,靠着巧舌如簧、投机取巧的辩论策略和金钱保释,他们也会平安度过、重罪轻罚。

同时,得益于警察内部的内斗,贩毒分子也得到了不断洗白、摆脱嫌疑的机会。



作为底层的蓝领阶级,他们的命运比毒贩没好到哪里去。
低收入的他们为了保持饭碗,决定通过政客,给自己谋划一个生存和吃饭的机会。
为了准备政治献金,希望那群蛀虫能够体察港口的困境,而不惜走上走私犯罪的道路。



单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摊水有多深,这场游戏又多黑。
不懂得游戏规则的他们,最终只能成为替罪羊。



令人遗憾的是,在毒品盛行的社区,学校教育机构也不能幸免于难。
还记得剧中有一个桥段。
Wallace的弟弟算不出数学题,但是算卖毒品的钱却十分流利。
“你他妈毒品都能算的清楚,教科书上的题目怎么就不会算呢?”
“算错了,他们会搞死你。”



教育资金不足、教育的缺失、家庭成员都是吸毒贩毒...
这让更多黑人小孩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无力解决的难题。




从下至上已经全盘腐烂,哪里还有生命力的根茎?
就连当地的媒体《巴尔的摩太阳报》也靠着虚假新闻参与到这场政治游戏的浑水之中。
为了盲目追求普利策奖的荣誉,管理层视而不见,装聋作哑。
甚至对任何干预的内部人员进行处理,清除异己。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上级遇到的麻烦总要往下级推。
只要发现任何重大丑闻,下级总是替罪羊,上级继续高枕无忧,假惺惺。
明哲保身的游戏,没有真正的正义和公平!



每一件案件,上司考虑的不是能够侦破,而是担心自己的政绩和前程。
警察、市政厅、法院等司法体系互相牵制和互相利用,犯罪成为了他们升迁的绊脚石。



无论是警察局、市政厅、公立学校系统,还是贩毒集团、码头蓝领工会,参与游戏的人不断地被组织出卖,懂得游戏规则才能赢下游戏。

然而,所谓的胜利也都只是暂时的。
一切游戏都没有赢家,只是一方输的慢一些罢了。



蝼蚁人生,人性之痛

在巴尔的摩,上帝不会拯救你。
不管中多少次招,你还是会重蹈覆辙,重新沉沦,直到毁灭。
虽然,这有些悲观消极,但这就是残酷的事实。



在剧中,每个人都在做“追求自身欲望和服从整体利益之间”的挣扎和选择。
最后全身而退、毫发无损的又有谁呢?

没有一个人!
每个人都被游戏操控,进了局就不得不玩,逃脱不了。




“整部剧是表达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每一个人最终都必须妥协,效忠自己所属的群体。”

还记得Dee在平房区下国际象棋的桥段吗?
我们都是身先士卒的禁卫军、替死鬼,从来就不是王,也不是后!





McNulty虽然办案能力强,但是挑战权威,越级查案,处处惹怒上司。
他总是被搞,没有好下场。



脱掉警服之后,酗酒、私生活混乱,他更是毛病一身。



为了案件的调查顺利,他甚至不惜伪造证据、制造假案。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隐藏真相,游戏中的人又不得不替他遮掩,用另一个谎言遮盖一个谎言。



警察们,或者残忍凶狠、偷奸耍滑,又或者善于玩弄政治、勾心斗角。

至于警察上司、政府议员,他们也不是真正地保护民众。
在浑浊的池塘中,他们以“人性之黑”为荣。



本应该正义无私的人变得两面三刀,那么作恶的毒贩们呢?
虽然贩毒为恶,但是也并不全是恶魔。
有的人只因生活被困而变成现在的模样,内心的善良和良知也没有泯灭。
Wallace和Dee的死就是佐证。



游走于司法和毒贩之间的Omar,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一身潇洒的风衣、手拿长管双筒猎枪、口里吹着《山谷中的农夫》...
他是一个漫步街头,打劫毒贩的“猎人”。





他桀骜不驯、少言寡语、靠枪说话。
虽然他吸毒,抢窃,无恶不作,但是他有自己处事的原则。
他惩治的只有毒贩,没有无辜的平民。
他与贩毒集团的恩怨完全是为爱复仇,以牙还牙。



他抢劫毒品,恩施毒虫的“罗宾汉”行为也更是毒虫眼中的“侠”。

生于街头,死于街头,最终他成为这座城市不灭的传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是,和大局比起来,却都只是一粒棋子。
《火线》的世界里,没有上帝的拯救,你一直都在等待永远不会到来的时刻。
All in the game!All in the game!!
每天都上演着善恶好坏难分、道德沦丧的古希腊式的悲剧。
就如同西西弗斯的神话一样,每一天都会回到起点,罪恶不断地循环。



还记得,一位评论家说到:
“50年后, 当人们已经忘记《迷失》和《24小时》,甚至忘记《黑道家族》时,《火线》仍然会被反复地提到。不只是在电影学院,还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课堂上。”
是啊!《火线》的意义不再是一部娱乐消遣的消费品,而是一部写实主义神作。
它是解剖社会、看透体制、看清人性善恶、体味人间百态的社会范本。
这便是《火线》的伟大之处!

文/booka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火线 第三季The Wire(2004)

又名:线人 第三季 / HBO无间行者 第三季 / 火线重案组 第三季

主演:多米尼克·韦斯特 约翰·道曼 伊德里斯·艾尔巴 弗兰基·费森 

导演:艾德·比安奇 史蒂夫·希尔 罗伯·拜利 厄内斯特·R·迪克森 丹尼尔·艾提奥斯 莱斯利·利伯曼 蒂莫西·范·帕腾 阿格涅丝卡·霍兰 阿莱克斯·扎克雷泽夫斯基 克里斯汀·摩尔 乔·施佩尔 编剧:大卫·西蒙 David Simon/埃德·伯恩斯 Ed Burns/理查德·普莱斯 Richard Price/丹尼斯·勒翰 Dennis Lehane/乔治·佩莱卡诺斯 George Pelecanos/拉斐尔·阿尔瓦雷斯 Rafael Álvarez/Joy Kecken

火线 第三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