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岛哲也的一部惊悚片上映,随后这位MV出身的导演新片被人诟病——色彩过于艳丽,叙事十分割裂而评价褒贬不一。
虽然本人十分喜欢这部片子,但初次看完此片后依然有种似乎明白了又说不清楚的暧昧混沌感。
在三刷之后,我隐约发现了影片之所以让人感到混乱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影片大量混杂了现实,幻觉,象征,互文,比喻和影射。叙事在这些华丽形式的包裹之下显得没那么类型化。但相反,也正因为这些装饰而让它显得与众不同,独具个性。而且正因为这些高强度碎片化的信息量,才更值得我么去探讨和反思。
第一遍看的确容易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谓。
————以下为观感,未看的朋友慎点————
《来了》围绕谎言的众生
影片开头就定下了一个基调,这个基调个人觉得甚是高级,但如果第一次看一定会觉得表现得过于做作,很容易被人忽略甚至吐槽刻意。但二刷的时候就能清楚地感悟到这个基调的含义。
开篇同样三部分组成,童年的主人公秀树被玩伴称作骗子。
随后直接转到成年秀树在诡异的房间之中和谁在通着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在指导秀树下一步的行动。看完全片之后,我们才会知道,电话里的声音是魄鬾魔假扮的,意在欺骗秀树。
一段悬念嘎然而止。
无意识的色彩分形剪接水边诵经,裸背的驱魔师比嘉琴子立于水中。顺利营造出光怪陆离,诡谲怪异的气氛。
感受一下中岛哲也的色彩。
这开篇出现的水,很重要,它基本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暗线。
开篇的河水
到秀树死前准备的碗中之水。
到被附身的人都表现为口渴。
香奈被斩时洗手间里水龙头里的水不断涌出。
野崎多次出现幻觉,立于三途河川之中。
个人理解这水便是三途河川之水,关于三途河好多国家都有关于它的传说。形容不一,但大意相同。三途河是佛家叫法,生死的分界线,所谓三途,就是根据生前的善恶行为,看到河水流速不同,有的缓流,有的普通,有的恶涛汹涌。忘川河的叫法起源于神话传说,周边配套就是奈何桥,孟婆汤,三生石,黄泉路与彼岸花。在西方这条河被称作冥河,冥河按照流域分为四条,怒河守誓河,怨河苦恼河,悲河悲叹河和火河,然后还有一条支流遗忘河。需要付钱摆渡过河的就是冥河,船夫叫卡戎,黑暗神厄瑞玻斯和黑夜女神倪克斯的儿子。他是冥王哈迪斯的的船夫,负责摆渡死人过河。冥王星的卫星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条河我们其实早就见识过,漫画《圣斗士星矢》的天间星摆渡的那条河,游戏《战神》奎爷跌落的那条河,都是它的原型。呃,说跑题了……
说回来,水是生命重要的媒介,同时也是生命的象征,甚至在神话传说之中,水,横亘在生死之间。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这一句话强调的是“变化”。但个人的理解是——不可重来。人生亦是如此,从生到死,是一个变化,且不能逆行的过程,所以过程才显得尤为重要。
开篇定下这个斑斓且带着神棍气息的基调之后,随后故事直接一转,主人公夫妇登场,家庭大戏拉开,一场莫名魔幻的家族祭祖聚会,从家人碎片化的闲聊补全了开篇的故事。
童年的玩伴织纱受到虐待,从长辈口中引出了魄鬾魔。
在梦境之中,这应该就是导演夹带的私货吧
织纱的失踪被传言说成魄鬾魔神隐带回了山中,但其实大家怀疑她是被混蛋父亲杀掉了。
这里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地方,和之后的故事有一些呼应的效应。秀树给孩子恰巧也起名为织纱。在日本的文化里,十分重视名字的意义,在《夏目友人帐》之中就能窥见一斑,被夺走名字的妖怪只能顺从的被人差使。在《转生史莱姆》的动画中,也能了解到只要拥有名字就能妖力大增。久保带人的《死神》也是同理,只有知道斩魄刀的名字的人才能卍解。
这里名字固然有它重要的意义,但我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同为叫做织纱的女孩,都有一个同样混蛋的父亲。
这很有趣,截图中的字幕是出自他人之后,但导演却把画面切给了秀树。
但,一个是虐待致死,一个是冷漠致死。不同的路径但都引向了死亡的结果。在我看来,其实有没有魄鬾魔根本没所谓。孩子的未来在父母手中,这未来的无限可能同生死一样重要。这一点应该是我最深的感悟了。
婚礼之上,我们再次在闲言碎语中感到一丝临界崩坏的气氛,为之后秀树的人设崩塌早早埋好了铺垫。
秀树尴尬地努力保住人设的样子,再二刷的时候让人心疼。这世界上应该有人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和嘴里吧。用一副虚伪的面具罩住自己,筋疲力尽的吹着牛逼,把自己捯饬得人模狗样,在网上也是各种键盘侠,哄骗自己和他人。
谎言大集合
可实际情况就是眼高手低,缺乏同理心,责任感不足。
对故事不评述太多,仅说说人物吧。
剧中出现的人物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反转”,准确来说不是人物塑造上的性格变化,而是观者认知上的反转。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叙事混乱的原因之二,因为这种表达多少些“作弊”的嫌疑。明明是主人公视角,但却偏偏在关键时刻偷偷地切换到了别人的视角,明明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却偏偏隐瞒了对自己不利的部分。
这和我们交朋友多么类似啊,最初你可能被一个人风度翩翩的优雅折服,随着慢慢接触你可能发现他是个大猪蹄子。也可能你刚接触一个人你发现那个人很冷漠,随着接触才知道他把激情可能都投给了某样爱好而显得十分迷人。还有可能你认识了一个渣男,你不死心,通过接触发现,果然是渣男……
影片之中,不论是胁迫,还是自私,还是所谓妥协,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说谎的人都会被魄鬾魔盯上。我想这算是创作者明确的一种表达吧。这又和我们何其类似,有时我们为生存不得不说些违心,虚情假意的言语……
这种人的代表在影片中就是秀树的同事高梨。影片中秀树搬新家时第一次实锤撒谎,紧接着高脚杯被邪风吹落。赶紧协助帮忙圆谎的高梨在之后惨招劈砍大出血。当他因伤住院的时候,多次被人提到他很擅长搞气氛。弥留之际高梨才不屑地说出那并非自己的本意。高梨象征着一大部分人,被时代,社会的洪流裹挟,不能表达自己做真实的情感。可怕的不是压抑和违心,可怕的是有一大部分人乐在其中!还自豪于自己的情商很会处理这种人际关系!可悲!
主人公秀树的象征比较简单,自我感觉良好的催眠型,对很多不利于自己的负面情绪选择视而不见。从家族聚餐开始,就十分享受被人羡慕的身份气氛。
“大城市靠自己打拼留下来的我们村就只有你一个啊!”这种夸赞对秀树来说非常受用。但种种细节都能看出他是一个不太顾及他人感受,同理心极弱的人。你说这种人有多坏,那倒不至于。但是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举止,也的确在不自知中,让别人承担了更多。
因为每每秀树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说谎的时候,都会有坏事发生,而这些坏事多多少少波及到了身边的人。最惨烈的一次就是,神婆断臂的一幕。
妻子香奈,表现为是个独立女性的形象。从小独自打工照顾单亲母亲,但其实也需要依靠男人。影片中有个小暗示,婚礼下朋友议论说秀树帮她偿还了债务。在精神压力大的时候,婚内出轨。她也并不坏,工作努力,到最后黑化,带着一点宿命论的悲剧色彩。
香奈象征社会对女性的不友好,至少可能是日本社会对母亲的不友好。日本女性成家后大部分会选择成为职业主妇,这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失去经济来源其实也算是和社会割裂的一种形式。
我们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看你学历,看你的工作经验,看你成功案例。那一个主妇,能有什么学历和工作经验呢?
所以香奈的黑化恰恰是对社会体制的一种控诉。
众多魔师登场,除去半吊子驱魔师比嘉真琴,真正的第一位登场的驱魔师算是那个独眼老太太。她是群像驱魔师中着墨比较多的一位。首次亮相是在电视节目里,驱魔像一场骗子的作秀。
但其后她对野崎的提醒和对秀树的超度,都透露出一种看透的智慧。更是对生死充满敬畏。
随后壮烈的驱魔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后背的佛像皮开肉绽的画面让人动容。我的理解,这位年岁较涨的老炮驱魔师已经被发展的时代抛弃了。就像所有年长者对你的说教,很少有年轻人会愿意听长辈的说教吧,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会认为他们,已经跟时代脱节了。但可能,我们都忽略了这些年长者话语中智慧的部分。这位独眼老太太便是如此象征意味。
与之对比的,就是比嘉琴子,在老太的话语中,我们了解到,“这位比嘉琴子的驱魔有些不同,只要有效,她都会拿来用。”
这多么像当今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世道啊。
比嘉琴子我们一会再说,先说群像描绘的帮手驱魔师们,这些在影片中出镜率不高的人,即便知道前路凶险,依然没有退缩。有点像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我想每个人面对生命的威胁都会恐惧吧,但就是因为身份如此,才会绽放光芒。
就像前一段时间流传的话,脱下防护服你就是你。所谓英雄,不过就是平凡人舍我的奉献。我无比赞同这句话!
驱魔师比嘉琴子,她更像职业经理人,象征着专业,甚至象征梦想。为什么这样说?当一个人瞄准一个目标时候,他会舍弃很多东西,不必要的社交,恭维的寒暄,复杂的情绪,不被理解的孤独也会去懒得解释。甚至为了达到目标而放弃偏见和隔阂,善于自省,思路清晰,准备缜密。比嘉琴子可以对应以上所有条目。她象征一种达到专业方式,但特别让人摇摆的是,比嘉琴子称这一切都是天赋。所以全面理解就变成了,成功需要99%的努力和1%的天赋,但那1%的天赋尤为重要。(真是哭笑不得啊……)
最后野崎和真琴,这一对组合我个人认为象征一种自私,整个故事中最讽刺的部分。但这种自私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赎罪和代偿从而失去了判断。真琴无法怀孕,野崎曾经让女友流产过一个孩子。最后他们都选择保护祸端的执行者——小女孩织纱。而讽刺的是,这判断失衡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善念。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野崎和真琴的选择是对是错,有点像列车问题。10个小孩在铁轨上玩耍,1个小孩在一段废弃的铁轨上玩耍,恰好一辆火车驶过。问,如果你是司机,你是否会切换轨道。
我想,如果不跳出题目的设定,或者延展其背后的故事,是无法选出所谓正确的答案的。
所以织纱的问题也在于此,那些死者到底是织纱杀掉的,还是魄鬾魔杀掉的呢?
在这之前,我们偷换一下问题。如果给克拉拉.波茨尔.希特勒接生的医生知道未来这个孩子会掀起战火,他会选择当机立断吗?当然这全都是假设,造就恶魔的人是否与恶魔同罪?这同样是个问题。
琴子的反问切中要害
这种托词我们见得太多了,“太只是个孩子。”“孩子根本是无心的。”难道说他是一个孩子就可以逃避对别人的伤害吗?(这一点在织纱向别的小朋友丢鞋子就有过暗示)
这些问题全都没有答案,所以一定会争论不休。可能连创作者也陷入了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只能用一句自嘲的话,结束了故事。
最后感受一下这场声势浩大的驱魔仪式,这场驱魔仪式堪比电影界的戛纳,摇滚界的伍德斯诺克,艺术界的威尼斯双年展,科技界的世博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