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结构很奇怪,先事无巨细地把基顿的一生顺叙复述一遍,再掉过头去详述他的黄金十年十部长片。
对此博格丹诺维奇解释说——
在影视圈有这么一句格言:「始终都要让观众发笑」。我不想让这部纪录片结束于基顿最后几年的衰颓。我觉得如果把这些伟大的成就放在结尾,观众可以看得更开心,所以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三分之一,就聚焦于他那些了不起的影片。
感谢他的温柔好意,可惜这种「按下不表最后详谈」的跳脱结构实际上浪费了基顿这一生最紧密对照的两个命题——
他短暂的巅峰十年究竟有多么辉煌,他之后漫长的每况愈下,又究竟有多么晦暗。
失去了那些强烈对比,本可以恢弘如史诗的落墨,就都轻描淡写了。

那些基于《将军号》和《福尔摩斯二世》的惊叹往往构成了影迷对基顿的第一印象,再然后,忽然就只剩下《日落大道》里面的短暂客串。无所不能的巴斯特·基顿一转眼就从天才电影发明家变成了一尊旧时代苟延残喘的蜡像,被收进斯旺森的展览馆。
至少这部纪录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他的一生。

《戏梦巴黎》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借两位男主之口对比过基顿和卓别林I——
「对我来说,他们俩根本无法比较。」
「为什么?因为卓别林是无与伦比的么?」
「不,因为基顿,是无与伦比的。」
I agree.
卓别林是天生的大佬,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艺术自由,金钱权色,都要尽在掌握,到老了,仍要倔强地拍一部《舞台春秋》,来总结这一生。
基顿不是。他太温柔,太爱替别人着想,即使被轻慢被损害,总还愿意迁就。或许他也曾有过意气风发力排众议的时候,但是漫长后半生的磕磕绊绊,早就消磨了他的锐气和自信。
天才也需要正反馈啊,可世界就只是把他贱卖。

很多年后,他获得终身成就奖的那个夜晚,全场起立鼓掌,连绵十分钟不息。他在台下红着眼眶,不知所措,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还会喜欢他几十年前拍的那些电影。
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他连同他的那些作品,都是不朽的。

了不起的巴斯特The Great Buster: A Celebration(2018)

又名:真喜剧之王:基顿(港) / The Great Buster

上映日期:2018-08-30(威尼斯电影节) / 2018-10-05(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巴斯特·基顿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梅尔·布鲁克斯 迪克·卡维 

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编剧:彼得·博格丹诺维奇 Peter Bogdanov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