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之子》表现了欧洲由于难民引发的社会矛盾,难民与本土人士都走了极端,出现了恐怖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并存的现象,他们各自并非只以对方为打击对象,更多是那些无辜的民众受伤害。电影塑造了几个典型的形象,受蛊惑走上恐怖之路的阿拉伯青年移民、将要执政的极端民主主义党派党魁,还有那位混血警察。这位警察的身份最尴尬,既对阿拉伯人抱以同情,又要打进阿拉伯恐怖组织内部做卧底,以保护恐怖袭击对象,而他保护的正是那位极端民主主义党派的党魁。他本人也是极端民主主义分子的仇视对象,最后家人非死即伤,在怒火的驱动下,他向这位即将当上国家政府首脑的党魁开了枪。
杀了这位党魁,避免了丹麦急走纳粹统治之路,但回避不了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欧洲国家从成分上看并不是美国那种多种族国家,从改善劳动人员结构,从人道主义等方面考虑,各国每年都引入其他国家、其他种族人口,但面对大规模移民所带来的社会混乱,本地人就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应该说欧洲人大部分对难民抱有同情心,他们认为难民是独裁统治和战争的结果,难民现象本身也是对民主和人权的践踏,但他们如果面对从来自难民中的恐怖的袭击时,也会做出极端民主主义的选择。对于民主国家的政治家来说,最令他们关注的,也是最能令他们发挥的就是民意,他们绝不会放过这个审时度势、制造惊慌的机会。
不幸的是,由于涌入欧洲的难民失控,不仅造成欧洲国家社会秩序混乱,更有一些走极端的恐怖行动,于是矛盾升级,斗争形式愈演愈烈,范围越来越大。与冷静的北欧人相比,阿拉伯人应该属于热情直率的,他们爱憎分明,基本上不怎么绕圈子。那位伊拉克青年学生到丹麦已经很长时间了,可能由于他敏感脆弱,这么长时间也没有融入当地社会。他有不同的选择,他周围也有不同的力量和诱惑,可惜妈妈、弟弟的温情不足于抵御狭隘的恐怖斗争思想宣传,被一下子拉下了水。大道理都会讲,一方面要善待,要包容,另一方面要感恩,要融入,和谐共存,但现实正好相反,正在全面升级,这部电影敲响了警钟。

丹麦之子Danmarks sønner(2019)

又名:Sons of Denmark / 扎卡里亚的抉择

上映日期:2019-01-24(鹿特丹电影节) / 2019-04-11(丹麦)片长:120分钟

主演:拉斯马斯·伯格 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 Imad Abul 

导演:乌拉·沙林 编剧:乌拉·沙林 Ulaa Sa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