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内容和《野马》这部电影有关,和“影评”无关。是个人的一些在心理学方面近两年的感悟。内容含剧透,慎入。但该片貌似也没有什么剧情可言。不过,电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仅代表个人观点。
故事
开篇,是空阔的草原,连着远山,连着远山又之外的天。草原有野马自由。
镜头一掠而过,不带任何叙述性的语言就进入了正片——一个自说自话且带着一脸不耐烦的心理咨询师出现在屏幕面前,她的眼神、表情和语气,似乎都因为无法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透露着一种强烈的不满。毫无疑问,她在抱怨来访者的不配合。
这一点让人感到诧异——对于心理师来说,本职工作难道不应该是努力与来访者建立信任,让来访者感受到安全,做他情绪的容器,从而让来访者得到心灵的疗愈吗?很显然,这个心理师不怎么合格。
然而镜头一转,原来这个心理师的咨询对象是一个罪犯,甚至还是一个重刑犯。这时,我们一下子就原谅了心理师,同时还忍不住和心理师一起抱怨罪犯——赶紧抗拒从严,配合从宽。
可同时又感到迷惑——这个叫Roman的男人,闷闷地似乎并不怎么会和人打交道;眼神也不凶狠,总是闪烁着避免和人对视,而显得忧郁局促,他到底犯了什么事,这事还烦得不轻?

而后是对Roman的服刑生活描写——同时,这也是该片的主要内容——收拾马粪、从对马一无所知,到学着驯服野马、学会骑马。渐渐地,Roman与野马从生疏戒备到彼此熟悉,他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愉悦。渐渐地这种影响延伸到Roman的生活,他开始愿意同人交流、建立起了初步的自信和荣誉感。
这时,从他和女儿的对话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他和妻子先是发生了口角,然后一方动了手,再然后他也不知怎么了就重伤了妻子。他向女儿道歉,希望得到原谅,并对女儿谈起了现在的驯马工作,并邀请她出席野马拍卖会。
一切都在朝正向发展,然而意外却在野马拍卖会上出现——原本已经被驯化的野马发了狂,它把Roman摔下了马背。情况急转直下,Roman得知,发狂的野马找不到买主,即将被安乐死。出于不忍,趁守备不防,Roman悄悄放野马回了草原。野马没回头,奔向远方获得了自由。
影片的结尾,从女儿写给Roman的信中才知道,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入狱了。她一直写信为爸爸申请保释,但一直也没有通过。她以为是文笔不好的缘故,申请才没能通过。渐渐地,她觉得是父亲不爱她,不想出来陪她,于是就不再继续写信了。她答应Roman,下次带着她的孩子,来看Roman。这时,我们终于知道,Roman和自己,和女儿,才都和解了。
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野马象征的是“本我”,是攻击性,这种直接由动物(野马)呈现的“动物性”,它是每个人生命的原动力。
而攻击性的合理表达,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的。像片中的Roman,他用愤怒的方式对妻子表达了攻击性,不仅伤害了他的妻子(她的妻子不得不依赖女儿的照顾才得以生存),让女儿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也自食其果(伤害罪,入狱服刑)。

片中Roman驯服野马的过程,就是学习情绪合理化表达的过程,就是他与自己内心和解的过程。Roman不轻易与人接触,他的野马同样不让人轻易接触,这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而只有当我们愿意想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保护层,勇敢地直面伤痛,才有能真正触碰“真我”,完成疗愈。
当他完成野马的驯服之后,他和女儿的关系也得到修复,重新建立了亲密关系。这不是说攻击性的存在是不被许可的,攻击性是每个人生命的原动力,它标注了你的边界所在,捍卫你的人格完整;而是说攻击性表达是以不给对方的身体或心灵造成伤害为前提的,需要通过反复的情绪学习才能实现。而当我们最终实现了情绪管理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与自己和平共处,与他人和平共处,建立高质量的亲密关系,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片子没剧情,却仍然决定完成分享的原因。
情绪表达小贴士
情绪学习包含三个方面:
1、情绪表达:
①学习通过语言表达代替肢体表达--场景描述+感受表达;
②学习如何适当地表达--共情。
2、情绪理解:了解自己的情绪到底是什么状况,它的原因是什么。
3、情绪调节:当极端情绪出现的时候,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调节回来。

野马The Mustang(2019)

上映日期:2019-01-31(圣丹斯电影节) / 2019-06-19(法国)片长:96分钟

主演:马提亚斯·修奈尔 杰森·米切尔 布鲁斯·邓恩 吉第安·艾朵  

导演:劳瑞·德·克莱蒙特-托奈尔 

野马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