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这个片子之前就看到有人说,你会完全沉浸进去,会震惊会无法接受,会被深深震撼。
说实话,我对这个片子非常好奇。所以我就想切换路人视角看看我到底能怎么沉浸进去,到底能有多震撼,到底能多颠覆我的认知。
但是我失败了。我不但没觉得震撼,反而觉得一些片段实在让人疑惑。
因而接下来,我想列出一些观影过程中的疑点供大家参考。

1所有人在前半个小时里都笑得非常开心。

两个讲述人的母亲在讲述早期孩子们与迈克尔杰克逊接触的故事时,露出的笑容非常自然毫无勉强,就好像那是他们一生里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不可否认,在当时的确是的,因为那时她们还认为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亲切的巨星。

但是现在呢?她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早已得知迈克尔对孩子做了什么,这部片子就是在“揭露”他的“罪行”。

在这种情况下回忆起当初的事情,她们是怎么做到笑得这么开心的?

不光她们笑得开心,其他家人也很开心。
所有人都很开心,甚至是两个“被害人”回忆起那段日子的时候也很开心。

我想这也正是导演高明的地方,因为有人说过,看完全片都感受不到两个孩子有多恨迈克尔,他们在回忆往昔时甚至依然是带着“爱”的。

其实我理解这种看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越是这样越觉得讲述人可怜,这是人之常情。

但这也是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太合理的地方。

你当然可以说两个孩子或许对恋童犯依然有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绪,这也可以算是合理的判断。

但是其他人呢?尤其是两位母亲?她们的表现合理吗?

父母最爱的就是孩子,而那个人可是毁了你孩子一生的人。尤其是多年不知情,迟迟得知“真相”的那种震撼过后,越回忆从前他的“慷慨”“友善”,难道不会越觉得虚伪恶心吗?怎么可能笑得那么开心呢?

2 Jimmy叙述他与迈克尔杰克逊在拍广告时的第一次见面。

首先,他与迈克尔相识的途径的确是拍百事广告,我对这一点没什么可说的。

我要说的是他讲述的内容和镜头的呈现。

广告的片段大概是这样的:Jimmy敲门问杰克逊先生在不在,推门进去没有人。后来迈克尔杰克逊进来,靠着门框对他笑,然后走进来,捡起地上的帽子,和他打招呼。Jimmy终于见到杰克逊,高兴地笑起来并手舞足蹈。

Jimmy的讲述大概是,他在拍摄之前没见到迈克尔,所以那个场景就是他与迈克尔真正的第一次见面。

这时候,镜头将他笑起来和手舞足蹈的画面进行了慢放,配上他这句微微笑着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导演太聪明了,我甚至快忘记了这个画面是一个广告片段,因为你看到这里,很容易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就是他们初次见面时Jimmy内心的真实反应。

但是别忘了,这是一个广告片段。“他见到迈克尔很高兴”,这只是广告片里的情节。

首先,广告片都有自己的创意,在拍摄前肯定会和小演员沟通每一幕要怎么演。其次,就算他是自由发挥,我认为也说不通,因为他之前说过,他在见面前算不上是粉丝。

既然不是粉丝,第一次见面就会这么激动吗?我认为这个讲述和导演的表达是前后矛盾的,“不算是粉丝”,第一次见到他的“真实反应”却是非常激动?

然而导演通过镜头渲染和配乐,差点就让我忘记了他前面“我算不上是粉丝”的讲述。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画面之后也自然而然地带入了联想,自动认为那个画面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反应。

那么,接下来他被迈克尔一步步“诱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这个慢放甚至还会让你心里想着孩童天真可爱,心理暗示的作用,自然更不会接受后面露骨的讲述。

所以从这一幕开始,我对导演的目的越发存疑。

而事实上,全片中这样带有导向性的镜头渲染并非只有这一处。

3另外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的讲述:床的一边是彼得潘的海报,床的另一边是不可描述的场景。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有冲击力的一个场景,我相信看到这段讲述的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那个画面,然后为这种极端的对比感到不适。

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感到了不适,但是随后我脑海里产生了一个问号。

彼得潘恰恰是迈克尔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如此对比强烈的叙述是否有意而为之?

而“受害者”的另外一部分讲述也有些让人生疑。

白天有糖果,有想要的一切东西,一起玩一起跳舞。晚上却是不可描述,迈克尔甚至拿戒指换取好处,讲述人自己将这一切总结为sex and candy……

性与糖果并存,这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讲述,而是类似《洛丽塔》的经典叙事。如果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我会认为这是一个老梗或是在致敬经典。

但这是一部“纪录片”,所以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现实情况与文学/影视作品的套路惊人地巧合,要么,就是导演为了增强情感冲击力和控制观众情感走向而进行的精心编造。

4 韦德说他在给布兰妮编舞期间,迈克尔打电话和他打听他与女孩子们的sex life,也打听布兰妮。

这句话槽点实在太多了。首先我不明白的就是,他是怎么完成“被恋童癖侵犯”到“和女孩子正常做爱”的过渡?影片里对这一点完全没有交代。

再说迈克尔。我们先假定韦德的话是真的,那迈克尔为什么要给他打电话询问这种事?

在迈克尔是恋童癖的假设下,我只能想到两种可能。
嫉妒。
纯粹无聊或语言骚扰。

在韦德叙述这些话之前,已经表明迈克尔在“恋童”方面是一个“渣男”,那么作为一个“渣男”,他为什么会嫉妒?

如果他是纯粹无聊或想语言骚扰,想在电话里“诱导”韦德,我也依然觉得这不合理。

按照片子讲述的导向,他利用他的权势和“诱导”的本领,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人和事。如果他想得到某种“快感”,他身边有那么多孩子,非要找一个已经“失宠”的“前男友”吗?更何况韦德已经长大了,恋童癖根本就不会再对他有兴趣。

我们不妨换一种假设。如果迈克尔不是恋童癖,而是正常的异性恋。

那么迈克尔给他打电话谈到女孩子们的事,听起来是不是合理多了?

回到影片中的那句话,综合看来,有两个最可能的结论。

第一,迈克尔是恋童癖,但韦德在说谎,因为迈克尔不可能和他讨论这件事。
第二,韦德是不经意间说漏了嘴,暴露了迈克尔是直男/对女孩子感兴趣的事实,同时也暴露了他之前讲述的故事是在说谎。

无论是哪种可能他都在自相矛盾。

5Jimmy说03年到05年的那个案子迈克尔曾求他作证,被拒绝后迈克尔说“现在开始你是我的敌人”。

这个案子的三个年轻证人是:麦考利卡尔金,韦德,还有Brett Barnes。(影片中也有提到)

第一,这个案子爆发的时间是03年,所谓的案发时间是02年左右。麦考利,韦德,Brett这三个人都在01年左右还和迈克尔断断续续有联系,所以叫他们作证我觉得没毛病。

但是Jimmy,按他自己所说,从90年代初期起就和迈克尔没什么联系了,迈克尔却非求他给03案作证,意义在哪里?考虑到时间线,我认为找他作证的意义并不大。

第二,按照影片中的说法,迈克尔就是一个非常善于诱导,非常善于利用自己权势的人。那么,麦考利是好莱坞前童星,韦德是好莱坞编舞师,迈克尔又懂得利用名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有他们两个名人在,为什么非要去求一个不出名的Jimmy?这已经形成了讲述上的自相矛盾了。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即使迈克尔的确求了他,即使Jimmy去作证了,也不会是核心证人,即使找不到他,迈克尔也可以用“权势”和“诱导”找到其他人作证。那么在被拒绝后气呼呼地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敌人”,就更说不通了,因为根本没有必要。

即使迈克尔真的和他说了这种话,“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敌人”,那也只能说明作为一个“恋童癖”,他对“前任情人”的试图操控失败了,所以他恼羞成怒。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极度想要操纵别人的恋童癖,在恼羞成怒后,甩了这么一句话就完了?他既然那么有权势又控制欲这么强,事后竟然没有对男孩进行实际上的报复?
是不是过于仁慈了?

为什么我从假定相信讲述者的角度出发会得出这样说不通的结果呢?

反推的结论就是Jimmy可能在撒谎。

(3月9号补充:事实上他的确在说谎。

第一,他说他90年代初期就和MJ没了联系,可是95年时还被拍到在片场给MJ当助理。

第二,他说他不愿意作证并挂断了MJ的电话,而事实上05案的律师说,他虽然没有出庭作证,却签署了书面文件证实MJ没有不恰当的行为,而这与他在片子里的讲述完全不符。)

6韦德那个带血内裤的故事。韦德说他们两个不可描述之后的第二天,有人给他打了电话说迈克尔立刻要见他,结果见面之后迈克尔非常慌张地问他昨天晚上把内裤扔哪儿了。于是怕事情败露,迈克尔要韦德立刻回去销毁证据。

我觉得这一段的讲述说服不了我。

迈克尔既然那么担心事情败露,有给韦德打电话又叫他来见面的功夫,不能找个理由自己立刻派人去销毁证据么?

我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直接在电话里说明情况,而是要当面说。我从试图相信韦德的角度想过,唯一的解释就是迈克尔怕隔墙有耳。可是按韦德的说法,迈克尔在其他的通话中似乎也没有刻意注意过这一点。

最不合理的是,他既然能瞒过孩子的父母那么多年,必然是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和很强的心理素质,(参考“受害者”母亲前面说的门上锁的故事),他会犯这种粗心大意的低级错误吗?或者即使真的一时大意,他会像韦德形容得那么慌张吗?

暂时想到这些,有空就补。

———————

3月8日更新

7 “他的头发摸起来像钢丝刷。”

这句话是我的一个笑点,至于为什么我一会再说。

我看到很多人说,片子里两个人关于那段关系的讲述非常露骨,也非常富于细节,所以很可信。

其实我觉得这话也对也不对。

讲得露骨就一定真实吗?那成人文学和情色电影要怎么算?

好了,我承认我有点抬杠和攻击“受害者”的嫌疑,所以我们不说“露骨”,我们来谈谈“细节”。

两个人的讲述十分富于细节,但是却几乎没有什么带有迈克尔个体特征的细节。

这有些不合理。按照他们的讲述,当时两个人还小,误以为那就是爱,所以对不可描述的事情虽然不解或者心理不适,却并没有觉得那是强迫。因而也不会过分回避恋童者的行为,甚至对那些事印象深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记得迈克尔的个体特征?

我想不是粉丝也有很多人知道,迈克尔身上最明显和难以忽视的特征就是白癜风。

但是这么明显且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征,这两个人竟然提都没有提一句。

他们所谓的露骨和富于细节的讲述,如果不是提前知道在讲谁,你几乎可以把那套说辞放在任何一个成年男性身上。

为什么呢?我是不是有理由怀疑根本什么都没有发生?

韦德对头发印象深刻这件事本身也很奇怪。

首先我还是觉得有白癜风这么明显的症状在,他却只记得头发这个细节,这就不合理。

退一步讲,就算他是真的对迈克尔的头发印象深刻,可是他说了什么呢,“他的头发摸起来像钢丝刷那样粗糙。”

我为什么说这句话是我的笑点?

第一,我有理由怀疑迈克尔根本不会让他碰自己的头发。

韦德的故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而迈克尔在80年代早期就烧伤了头皮。从那之后他的头皮就非常脆弱,甚至在06年的视频都显示,发型师稍一用力拽他的头发他的头就会非常疼。

可想而知90年代初并不会比2006年的情况好。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会让人随便碰他的头发吗?况且,恋童癖性侵小男孩本就是为了取乐,他怎么可能反过来允许小男孩做出使自己痛苦的行为?

第二,迈克尔的头发根本不可能是这种触感。

自从烧伤后他的头皮严重损伤,就开始陆陆续续带假发(头顶的头发不能再生)或是烫头发了,假发或者经常烫熨的头发摸起来怎么可能像钢丝刷呢?

韦德加上这个细节或许就是为了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可信,但却成为了最大的败笔。

当我听到其他的描述还只是有些怀疑,而当他说到头发这个细节时,他成功地让我出戏了。

这个纪录片的卖点是讲述露骨而富于细节,最大的漏洞也是细节。

我没有假定MJ 无罪,但我却注意到了明显的情绪渲染,也注意到了几处说不通的地方。

而对于说不通的地方,我也只是假定他们说的是真话,顺着讲述者的话往下分析,顺着片子里的MJ “恋童癖”的人设往下分析,但到最后却都捋不出一个合理的逻辑。
至于原因我想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离开梦幻岛Leaving Neverland(2019)

又名:逃离梦幻岛

上映日期:2019-01-25(圣丹斯电影节) / 2019-03-03(美国)片长:236分钟

主演:迈克尔·杰克逊 威德·罗宾逊 Jimmy Safechuck 

导演:丹·里德 

离开梦幻岛的影评

Z
Z • biu biu 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