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部《The Act》,看完最后一集,尤其很加分。
前面用大量篇幅交代了母亲Dee Dee 是如何控制女儿Gypsy,Gypsy又是如何发现谎言,一步步逃离母亲控制的。似乎整个故事中,母亲始终是施虐者,是悲剧的制造者,而Gypsy始终是受虐的、弱势的一方。观众的观感比较单一,即Gypsy可怜,Dee Dee可恶。
但最后一集中,Gypsy故意撒谎并扮无辜的样子,让这个一直处于弱势的角色,突然变得可怕。
其实在和Nick的逃亡过程中,Gypsy已经逐渐呈现出了一个事实:Gypsy离不开自己的母亲,并且变得和母亲很像。
Gypsy习惯了装病、偷东西、服用药物,甚至还几次让Nick跟着吃药。当Nick拒绝后,她表现出一副“你爱我就应该和我同步”的控制欲。
原生家庭塑造了个体,女儿终将变得和母亲很像。
影片虽是极端个案,但在生活中,父母控制子女,子女依赖父母的情况并不少见,双方都是一种没有“断奶”的表现。
孩子不断被代劳、被干涉,缺乏独立人格。而母亲方,不断无私付出、无条件给予背后,是一种权力欲。当爱变成一种控制,发展到极致就是施虐倾向。
精神分析学认为,施虐者和受虐者相互依赖,是一种共生关系。
施虐者的力量感来源于统治对方,就像Dee Dee对Gypsy的爱,来自于她完全的主宰。当Gypsy越弱,母亲就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权力。一旦女儿表现出“忤逆”,母亲就会用各种手段来加以控制:暴力、欺骗、示弱、“爱”。这里的爱是施虐者对施虐对象的情感,并不是真正的爱。
施虐者的所有表现都是为了不让施虐对象离开她。
而Gypsy的受虐冲动来源于个体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因为病弱,唯有依赖母亲才能生存,她也从母亲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安全感。当她发现母亲在说谎时,她的自我站出来反抗。但当她真正脱离了母亲,问题又出现了。她缺乏安全感,当她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时,总是惊恐失措。于是她渴望一个比自己强大的人去臣服,因此她对Nick的逆来顺受感到不满。
受虐冲动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通过抛弃自我,臣服于权威,来获得一种强大的精神保护。
当Mel去监狱探望Gypsy的时候,她又提出希望Mel成为她的母亲。这其实是她放弃自我成长,渴望重回母亲的怀抱。
成长,就意味着破茧而出的痛苦。Gypsy渴望绝对的安全感,逃避成长,逃避自我,逃避追问“我是谁”, 逃避为自己的命运担责……
Mel说出了Gypsy问题的根源:“你不用总是得成为她给你设定的样子,有时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火焰。”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第一次在剧中出现。
当Dee Dee年轻时,她的母亲病重躺在病床上,求她不要离开,Dee Dee对母亲也讲了这句话。
她恨自己的母亲,害她坐牢并抢走女儿,最终放任母亲的死亡。这些经历让她害怕失去,于是她更加疯狂地控制女儿……最终成了被女儿记恨的人,和自己的母亲一样。
当原本的强势方变得弱势,当弱势方在新的关系中变得强势,这个故事似乎正在暗示一个可怕的事实:悲剧不会终止,因为你终会变得和母亲很像。
有一个镜头很耐人寻味。在Gypsy外婆临死前,Dee Dee带着小Gypsy躺在床上,和有气无力的外婆说话。然后放任她痛苦地死去。
而在Dee Dee死前,也给了同样的镜头。这一次,Dee Dee成了那个躺在右侧的、有气无力的角色。
悲剧在轮回,如何打破这个诅咒?那就是靠自己穿过火焰。
发现自我,经历成长,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是Gypsy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恶行The Act(2019)

又名:人生如戏

主演:帕特丽夏·阿奎特 乔伊·金 科洛·塞维尼 安娜索菲亚·罗伯  

导演:劳瑞·德·克莱蒙特-托奈尔 克里斯蒂娜·秋 史提芬·皮特 亚当·阿金 汉娜·菲德尔 编剧:尼克·安托斯卡 Nick Antosca/Michelle Dean

恶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