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看的很有趣。
柏林的露天广场,到达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将要看什么。
德国放电影,前面的预告片和广告几乎会耗尽耐心,等正片开始。
一个女人出场,她要剪掉电线塔,路途上有三个人组成的管弦乐队在演奏。
这是什么啊?
没有字幕,听不懂德语。
但是那种感觉很奇特。
如果是在电脑上看,或许就会关掉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也离不开,只能坐在继续看。
然而这个时候,电影的魅力就出现了。
这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土地,不熟悉的故事,不熟悉的人物。
主人公的行为完全可以牵引观看者,台词不再是唯一,它当然重要,必不可少。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台词只影响一些故事细节,人物本身的质感,故事状态中的情绪,更加有趣,而且导演确实非常聪明。
人物的行动非常激进:
大妈剪电线;
大妈是合唱团老师;
大妈偷打印机,印刷传单,站上高塔散发;
大妈在山林、冰川、河水里蹦跑,借由一只死掉的牛的尸体躲过红外线探查;
……
《战中女人》并非一个故事性的电影,它更像一部文学性的小说,类似于意识流。
是人物、状态、情绪。
神来之笔是那支管弦乐队和合唱团。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的艺术表达。
诗在唐,词在宋,到了元,唱小曲,活泼生动,透着野气,再后来,小说到达顶峰,光辉灿烂。
可若要说这个时代,那就是电影。
和所有的表达形式会遭遇的一样,选择个性的,还是选择大众的。
大众电影是个工业,它直击痛痒,它知道你何时哭何时笑,它不为欣赏设置门槛,大部分工作用来降低门槛,拆掉门槛,让大家都进来,然后再说其它,是赚你的钱还是赚你的喜欢,或者为了把某种价值塞进你的脑袋,这不是坏事,最好的结局,是宾主尽欢。
小众电影,走向绝对的反叛,讲好故事是本分,除此之外,我怎么玩,你别管,狡黠,自娱自乐。于是就有喜欢者甚喜欢,不喜者厌恶至极。
这更是好事,任何一个时代,不同的表达都弥足珍贵。
大妈战斗值无可抵挡,看到她,立刻想到一个德国同事。
后来遇到她,同她说起。
“哎,我看到一个电影,主人公很像你,她剪掉了整个城市的电线!“
同事被我吓到:“啊?”
我继续解释:“她热爱大自然,她很有力量!她还收养了一个乌克兰的孩子!”
她高兴起来:“我也收养了两个尼泊尔的男孩!”

战中女人Kona fer í stríð(2018)

又名:进击的大妈(台) / Woman at War / A Woman at War

上映日期:2018-05-12(戛纳电影节) / 2018-05-22(冰岛)片长:101分钟

主演:哈多拉·吉尔哈罗多蒂 约翰·西格罗森 胡安·卡米洛·罗曼·埃 

导演:本尼迪克·埃灵格松 编剧:奥拉夫·英格利森 Ólafur Egilsson/本尼迪克·埃灵格松 Benedikt Erling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