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二战时希特勒发动了灭绝人性的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因此对于那个时代被占领地的人民来说,有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眼前:犹太人,帮还是不帮?这问题放在和平年代当然是好回答的,可在纳粹统治时期这种极端环境下,就变成了一件实实在在关乎自己与他人性命的大事。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其实可以反映我们灵魂的最深处。
巴蒂诺尔先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这个两难选择。生活不断向巴蒂诺尔先生提问,巴蒂诺尔先生就依照本心一一咬牙予以回应和完成。而最终,他也从老实怕事的肉铺老板,逐渐成长为一个英雄。
起初巴蒂诺尔先生肯定不想做这个英雄。他的生活很小康,有媳妇,有长大成人的闺女,有肉铺产业足以维持一家生计。德军的占领也没有对他的生活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甚至还让他收益——因为女婿举报犹太邻居逃走,使他们获得了邻居的房子——这是对顺民的奖励。巴蒂诺尔先生可以承受他的顾客的非议,但是当他面对那个犹太家庭唯一逃出来的孩子时,他再也不能心安理得。因为是他女婿的举报毁了这孩子一家。因为是他的喋喋不休阻拦了这家人的出逃。因为他现在很不光彩地住进了这孩子的家。而在这孩子曾经的家中,此时此刻,正满是逮捕他的家人、霸占他的财产纳粹军官。彼时,巴蒂诺尔先生对西蒙的收留,与其说是同情心,不如说是亏欠感。电影中在描写犹太人一家被警察带走的时候有个以巴蒂诺尔先生为主观视角的交代镜头,那个镜头中,透过纳粹的车窗,犹太一家望着巴蒂诺尔先生,眼神阴郁。我想就是那个瞬间,内疚就在巴蒂诺尔先生心里深深种下。因此,出于亏欠感,巴蒂诺尔先生把西蒙安顿在阁楼上,出于亏欠感,巴蒂诺尔先生用尽心思想把西蒙送到安全的地方,出于亏欠感,巴蒂诺尔先生允许西蒙的表姐妹们来看望他——虽然这样被发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慢慢的,亏欠感变成了责任感。这最终促使巴蒂诺尔先生在被身为顺民的女婿发现藏匿了西蒙之后做出他的选择:杀死女婿,带着孩子们出逃,从此离开他温馨的家,离开他的妻子和他亲爱的女儿。
是的,一切其实都从巴蒂诺尔先生的亏欠感开始。
亏欠感这个词,听起来不像同情心和正义感那么美好。这让巴蒂诺尔先生对西蒙的救助蒙上了一层很“利己”的色彩。不过这种亏欠感恰恰是对巴蒂诺尔先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证明。否则他大可以假装没看见西蒙或者把西蒙当场交给纳粹军官,然后接着过自己的日子。这世界上做了坏事之后还能够安心睡得着的人我们已经见了太多了。巴蒂诺尔先生的亏欠感拯救了西蒙,也让他在之后的岁月里能够继续心安地活着。
史航说过,心软能拯救世界。其实亏欠感亦然。

巴蒂诺尔先生Monsieur Batignole(2002)

又名:逃出法兰西 / 巴蒂尼奥勒先生 / 抗战先生

上映日期:2002-03-06片长:100分钟

主演:儒勒·斯楚克 热拉尔·朱尼奥 Michèle Garcia 

导演:热拉尔·朱尼奥 编剧:Gérard Jugnot/Philippe Lopes-Curval

巴蒂诺尔先生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