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3

乱反射:关于乱反射一点思考

关于《乱反射》的一点思考
何谓“经典推理”?
近来,我看了许多部推理小说,看过被无数人冠为“经典”“必读”等词的推理,也看过杂志一些新兴作家写的推理小说。看的多了,时间一长,故事中的情节也大多忘却了。看推理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推理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预料不到的结尾。为什么“经典”始终被称为经典?越是“经典”的东西受到时间这个衡量维度的影响就越小,几百年前的东西拿到现代来看,仍有其借鉴意义。推理类小说亦是如此,何谓“经典推理”?我以为,除了作者在情节上架构的精彩,最重要的还是小说本身所反映的对人性、对社会等方面的现实性思考。下面就以日本作家贯井德郎的《乱反射》为例,探讨本推理小说对于反射现实生活的一点思考。
(下面有强烈剧透!想看这本书的人慎点!)
正如阿嘉莎•克莉丝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故事架构一样,贯井德郎这本《乱反射》也是讲的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的杀死了一位名叫健太的两岁男孩,情节设计之精巧紧凑,无不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作者在章节的设置中也巧妙的避开了“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这种普通的设置方式,而是从44章开始一直倒叙到0章,又从0章写到37章的方法,向读者表明:“0”就是整本书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整本书的叙事采用第三人称多角度的全知视角,可以清楚地使读者了解每一个主人公的真实想法,可以使主旨更加突出。
在我看来,作者通过这本书其实想反映两层含义,读完整本书你会发现,故事中的各个主人公为这场“意外“所担负的责任,表面是一层,但在表层之下又反映了鲜明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反思。
先来说一下这场“不幸”:事发当天风很大,两岁男孩健太在婴儿车中,被一棵本该移除的枯树所砸到,导致头部大量出血,其后又因就近医院不收治,错过了抢救时机,两岁小男孩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整理来看,导致男孩健太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足道达洋,他是书中石桥造园土木工程公司的一名树医,因其自身患有洁癖症,在为树检查判定是否为“枯树”从而可能砸到人时,嫌弃并漏检了一棵树下堆满狗粪的树,而正是这棵树砸到了男孩健太。但纠其深层原因,本书也详细写到:因为妻子对于丈夫足道达洋的患洁癖症的漠不关心,家庭对于其关怀力度不够,也是导致了足道达洋洁癖症迟迟不缓和的一大原因。
为男孩健太之死负间接责任的有很多:三隅兴造、田丸花、河岛、克子以及男孩的母亲光惠等,书中大多都明确提及了每个人的间接责任以及如何导致了这场惨案的发生,故我们不在这里过多提及,但书中都没有明确写到导致他们此种做法的原因,但都通过大量的背景故事描写写出了原因:三隅兴造的退休生活未及时得到满足,与妻子儿女的交流少,缺乏家庭关爱;河岛老头儿是这条道路上的钉子户,因为他迟迟不搬家,导致拓宽道路砍树这项计划中断,也是因为他的死亡也致使了这项计划的开始,也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惨案的发生,并且他是孤寡老人,与儿子已经断绝关系,获得的来自家庭的关注极度缺乏;克子是一名年轻女孩,同样也是由于家庭中不受家庭的重视,父母过多的把关注给予妹妹,也导致了克子做出导致男孩未得到及时救治的行动的背景原因。
从这些间接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物所做出的每个动作,都是受他或她所处的环境所支配的,而这些环境也反映了当今鲜明的社会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孤寡老人独居现象、父母教育子女方法不得当。。。。。。都对我们现在社会现象产生了一定的映射,这也是“经典”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我们都能从中获得一些现实意义的思考。
而最后的最后,作者点出了本书最核心的观点:加山聪回忆起自己以前将自己家的垃圾带到加油站的垃圾桶扔掉,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注:在日本,在家里就要给垃圾分类。扔垃圾要分日子,如:可燃性垃圾是周一和周四扔,不可燃垃圾是周三扔,不可能随便乱扔。错过了扔垃圾的日子,垃圾就要在家里存放好几天。),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罪人”:“为了自己方便,并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招致什么后果,就算违反一点儿社会公德也不在乎。那些人跟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垃圾箱里赛垃圾的加山是同一类人”。
这也正如故事中他采访一位将垃圾堆放在自己家中不扔的女士所评论的那样:“拥有自己的物品,是谁都应该有的权利。不过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是,他们一旦得到了拥有的权利就不愿意放弃,并且认为自己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侵犯,因此,周围的抗议和劝说对于这种人完全没有意义。这种人能够意识到的,只有行使自己的权利。”

乱反射(2018)

又名:漫反射 / When A Tree Falls

上映日期:2018-09-22(日本)片长:94分钟

主演:妻夫木聪 井上真央 萩原圣人 北村有起哉 光石研 三浦贵大  

导演:石井裕也 编剧:石井裕也 Yûya Ishii/成瀬活雄 Katsuo Naruse